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杰霞 《北方药学》2016,(7):186-188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保障临床用药合理与安全.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179例儿童ADR报告.结果:179例ADR报告中静脉输液致ADR发生率最高,占96.65%;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4.75%.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针对性加强我院ADR检测及上报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3,(42):3999-4001
目的:了解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收集并上报的18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3岁患儿比例最高(29.83%);ADR涉及药品种类有34种,抗感染药物占13个品种(124例,占68.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68例;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有121例;严重ADR占19.89%,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最多(44.44%)。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院输液儿童发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为儿童合理用药、保障输液安全及临床遴选安全有效的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药品分类以及临床表现等各方面,对我院门诊静脉配置中心2015年01月至12月上报的47例11岁以下儿童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ADR报告中,男30例(64%)多于女17例(36%),年龄0~3岁儿童30例(64%);用药后30min内即发生ADR有30例(64%);ADR涉及5大类共计18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头孢唑肟、头孢呋辛、五水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为主;ADR累计的器官和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84%).结论 加强儿童静脉输液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019例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1 019例ADR患儿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为1.2%,以1~3岁小儿最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69.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6.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79.6%.结论: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高,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尽可能减少门诊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5.
14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诱发因素。方法:对本院2004年3月—2005年9月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ADR比例较大,药物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龚小明 《中国药业》2013,(12):118-120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上报的390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ADR占93.97%;抗微生物药物所致ADR占95.32%,其中抗生素占79.73%;联合用药占31.8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4.87%。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儿童ADR的监测,及时发现与上报,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7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关注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经常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院2013年~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儿科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到的63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3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途径致ADR发生率最高,占82.54%;抗菌药物致ADR发生率最高,占68.25%,以头孢菌素类多见;最常见ADR临床表现为皮肤级其附件损害。结论:加强某院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361例ADR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儿(68.98%);涉及16类药品、96个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60.11%),其次为中药(13.02%)、抗肿瘤药物(5.26%);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85.32%);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3.9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医师和药师为ADR报告的主体,ADR类型主要为一般ADR(98.61%)。结论:应重点加强儿童群体ADR的监测,关注儿童专科用 药ADR,强化临床药学监护,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到的769例静脉给药ADR报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应注意儿童ADR相关因素,重视合理用药,防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1年1至12月收集的120例药物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汇总,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20例静脉输液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发生ADR概率高,占59.2% ;涉及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居首位,占50.9%,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50.6%.中药制剂其次,占36.7%;ADR涉及例次最多的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结论 儿童和女性等特殊人群是ADR监测的重点,同时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应提高合理使用药物,尽量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银才 《中国药业》2010,19(17):56-5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报的187例有效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7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24.60%),儿童次之(13.37%);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81.28%);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06%)。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ADR发生,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蔡华晶  黄强增 《中国药房》2014,(30):2844-2846
目的: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上报的76例ADR报告按患儿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76.32%;抗菌药物类所致ADR的比例最高,占75.00%;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过敏反应,占85.53%。结论:儿科更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尤其是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4.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姜攀 《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32-34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对百色市ADR监测中心2011年406例儿童ADR报告中涉及国家基本药物所致的237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类型、基本药物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岁以下儿童ADR发生率最高,占44.7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80.89%;以抗微生物药引发ADR最多,占66.67%;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8.56%.结论:应重视基本药物致儿童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王文雪  刘炘  宋新文 《医药导报》2013,32(5):618-620
目的研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类统计武汉市儿童医院收集到的668份儿童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累及系统 器官和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668 份ADR报告中,学龄前儿童比例最高;ADR所涉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最常见,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04例,混合型营养液所致ADR13例。结论该院应进一步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合理、有效、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6月报告的106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ADR报告研究显示:皮肤为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抗微生物类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减少ADR发生率,以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19.
孟现奇  赵娜  左靖  张萍萍 《安徽医药》2017,21(10):1938-1942
目的 统计分析2016年该院儿童和孕产妇用药后产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特点,为该类特殊人群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上报的98例儿童ADR报告,利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该院2016年上报的3例孕产妇ADR报告进行病例讨论.结果 98例儿童ADR报告中一般不良反应96例(占97.96%),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2例(2.04%),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患儿最小年龄为1d,最大13岁,婴幼儿期(≤3岁)患儿65例(66.33%),占比最大;98例ADR均为静脉给药所致;共涉及24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14个;以皮肤及附件损害(74例,75.51%)和消化系统损害(21例,21.43%)最为常见.3例孕产妇ADR报告中有1例严重ADR报告.结论 儿童和孕产妇生理结构特殊,应规范用药,加强用药监护,并做好该类特殊人群的ADR上报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所收集的200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占主导地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