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藏医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藏医艾灸疗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随访1~2年.结果: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藏医艾灸疗法治疗支气管炎哮喘有良好疗效且无副作用.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使用藏医艾灸疗法,同时可加强专题教育以促进藏医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测定用于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舒张试验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最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58例,非支气管哮喘3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患者FEV1/FVC(一秒率)低于非支气管哮喘组,Fe NO高于非支气管哮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支气管哮喘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91,95%可信区间为(0. 725~0. 918),用于支气管哮喘诊断的Fe NO最佳临界值为27. 96ppb,以该点作为界值,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诊断的特异度为76. 81%,敏感度为82. 46%,并且支气管哮喘组患者的Fe NO和FEV1/FVC%不存在直线相关性(r=0. 076,p=0. 581)。结论: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诊断时,利用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6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知识测试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明显提高。结论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护理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2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5例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试验组12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教育与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急性哮喘发作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与护理,降低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频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经过常规治疗无效或是阵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的哮喘,约占支气管哮喘的10%.近年来,机械通气被认为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正确的护理是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1994年至今,我科对1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15次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肺部疾患,不仅需药物治疗,而且还需要精心的护理和健康教育。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进行有目的的、有预见性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对提升其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由于病程长 ,患者缺乏保健知识和控制哮喘所需要的技巧如峰流速仪(PEF)和定量吸入器 (MDI)吸入技术等 ,哮喘仍然难以控制。健康教育是支气管哮喘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1 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意义无论国内外支气管哮喘防治知识的普及和规范治疗都离支气管哮喘全球创议 (GINA)的目标相去甚远。美国有一项调查发现 2 / 3的哮喘家庭缺乏相关的知识。Piccoro等[1] 调查2 43 65例哮喘患者发现 40 %的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上海市市区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接受吸入激素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具有高气道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是突发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减少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支气管哮喘的自我护理最简单的就是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免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严禁吸烟。通过健康宣教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到在哮喘缓解期自我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王兵 《内蒙古中医药》2013,(28):109-110
近年来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从辨证论治包括八纲辨证论治、脏腑辨证论治、从瘀论治三方面进行综述.根据支气管哮喘疾病特点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进行综述.中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疗效确切,尤其是远期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少.但从整体来看,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治疗尚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反复性,常在夜间发作,对休息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支气管哮喘反复、长期发作,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对呼吸、心血管等产生影响.经过积极治疗,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控制病情.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作用。方法,于哮喘缓解期对我科2007~2010年以来107例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各种院内、外健康宣教。结果,患儿的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年发病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减少发病次数减轻发作程度,对监测、预防哮喘发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单纯依靠患者到医院求医问药难以有效控制。本文通过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了解其对哮喘防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研究组30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舒适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7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护理后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QLQ)评定生存质量.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反应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舒适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而引起呼吸气性呼吸困难、胸闷、哮鸣、咳嗽.我院呼吸科曾收治45例支气管哮喘持续发作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成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干预的临床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有关哮喘缓解期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干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了解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中医药对哮喘缓解期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利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1986~2006年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研究中医药对成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干预的临床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对10篇中医药对成人哮喘缓解期干预的临床对照文献进行了质量评价,关于随机化的质量,10篇文献中,提到"随机"字样的文献10篇,但有7篇可信度不足.1篇文献提到盲法,采用单盲.3篇报告不良反应,其中1篇描述具体.均没有描述退出,失访及脱落的病例.结论:我国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干预临床研究试验科研设计不够严谨,结果的真实性受到影响.故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干预的临床研究的方法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护理方案。经护理治愈27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通过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的护理措施。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特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急、哮喘、呼吸困难等特点,制定护理措施从而使得病情得到缓解和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收住我科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分为常规护理和重症哮喘配合无创通气护理,并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观察.结果:明确哮喘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配合常规护理和无创通气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大大提高了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绝大部分支气管哮喘都能得到控制或缓解.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给广大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本文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出发,并结合从医来的多年经验及地区实际,对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行梳理,对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