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贺俊匣 《中外医疗》2009,32(10):146-146
目的探讨老年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呼吸机治疗时机,通气模式及呼吸道管理,以提高呼吸机应用水平,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24例临床病例。结果21例治愈(87.5%),3例死亡(12.5%)。结论老年胸外伤合并ARDS应尽早应用呼吸机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管理,这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呼吸模式应用。方法:总结26例严重创伤后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措施。结果:21例呼吸功能改善存活,平均上机时间6 d,5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呼吸机治疗是治疗ARDS的关键,SIMV+PSV+PEEP是一种可选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意义。方法:86例ARDS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结果:56例患者痊愈出院,30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5.2%。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见  任名  潘雪冬 《当代医学》2011,17(19):47-48
目的研究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入院治疗的68例ARDS患者进行了研究,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8例患者中,带机时间为1~18h,平均带机时间8.6h,通过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好转,PaO2和PaCO2也有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对ARDS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呼吸机在ARDS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重症之一。以缺氧、呼吸窘迫为主要表现,可在多种病症的过程中发生。我科于2001~2006年之间收治或转入ARDS患者26例,均进行呼吸机治疗,以下为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6.
报告21例创伤性浮动胸壁并发ARDS的呼吸机治疗。提出此类病人采用间歇性强制通气(IMV)+呼吸终末正压通气(PEEP)为佳,呼吸参数应根据病情及血气测定值随时予以调节;认为此类病人的原发因素为广泛的肺损伤,呼吸机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肺损伤,而不需针对胞壁的反常运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原因、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的5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合并ARDS临床资料。结果 本院同期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60例,合并ARDS者5例,发生率8.3%,5例中4例有严重的合并症。ARDS均表现为急性起病,呼吸频数,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胸片示双肺浸润影。ARDS均在控制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同时,使用以无创呼吸机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吸氧为主的综合治疗,获得治愈。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较易并发ARDS,一旦病人呼吸改变或血气异常,应警惕ARDS,治疗关键在于及早应用机械辅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吸氧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胸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模式应用。方法:总结8例多发伤并严重脚伤后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及综合措施;结果:1例因伤重死亡,1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7例治愈,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3±2.4天。结论:严重胸伤充分供氧仍持续低氧血症,PaO2<8kPa或PaO2/FiO2<300,应机械通气治疗。SIMV+PEEP是一种可选用的呼吸模式。争取早预防,早诊断,早上机,早撤机为ARDS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严重胸部创伤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0~2007年我院对8例由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采用以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ARDS病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低潮气量(6~8ml/kg),观察患者上机前后的氧合指数改善情况、血气分析及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等。结果:50例病人氧合指数有所改善,均有CO2潴留及pH值降低(即高碳酸血症)、VALI发生率降低。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ARDS能改善氧合,降低VAL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吴波 《右江医学》2007,35(4):406-407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来势凶猛,处理棘手,病死率高,呼吸机应用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通气治疗方式为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采用高频通气(HFJV)治疗方式更简单有效、使用方便。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1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采用高频通气配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23例呼吸窘迫的新生儿应用NCPAP联合PS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血气分析进行分析。结果20例发绀和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X线表现肺透亮度明显改善,或病变未进展。3例因病情加重改用CMV治疗,放弃1例,死亡2例。结论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用这种方法通过阻止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降低了以后应用呼吸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蒋福初 《吉林医学》2012,33(4):795-796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严重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严重胸外伤合并ARDS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以呼吸机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成功脱机率、存活率和死亡率,评价疗效。结果:48例患者经呼吸机治疗7~35 d,成功脱机45例,存活44例,死亡4例,成功脱机率、存活率和死亡率分别为93.75%、91.67%、8.33%。结论:呼吸机治疗能缓解严重胸外伤并ARDS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低氧状态、防止ARDS的进一步发展,可有效治疗严重胸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5.
谢家勇  冯刚  陈文辉 《四川医学》2001,22(10):933-934
目的 探讨胸外伤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8例胸外伤后ARDS的诊治过程。结果 本组分成两组,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PEEP)组32例,带机时间平均6.4天。死亡13例,病死率40.6%,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组6例,带机时间平均5.2天,死亡1例,病死率1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呼吸机保护性通气治疗ARDS比传统机械呼吸+PEEP效果更优越,同时积极处理原发损伤和预防各种并发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呼吸生理和病理的认识,对呼吸衰竭的救治有了长足的进步。呼吸机更新换代的发展及其通气方式的设定也越来越能满足人的呼吸生理要求。随着临床医师对呼吸机认识的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呼吸机应用范围从早期的单纯辅助呼吸发展为呼吸治疗的领域。我们总结了74例机械通气息者的临床资料,就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共74例。患者男43例,女31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9岁,平均46岁。诊断:成人呼吸窘迫征(ARDS)22例。中枢性呼衰用例,创伤性湿肺21例,大手术后呼吸复苏10例,连枷胸1例。昏迷者2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ARDS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H PaCO2 PaO2)的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于通气4h后,血气指标开始改善p〈0.05,到通气结束时,对比通气前PO2-PaO2及呼吸频率(RR)明显改善p〈0.0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前列腺I2(PGI2)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氧合状况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共救治ARDS患者55例,随机分为PGI2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入院24h后雾化吸入PG1230ng/kg·min,每次25min,每天10次,连续使用7d。从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吸机通气时间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Pa02、PaO2/FiO2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P〈0.05),呼吸机支持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GI2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量和氧供,提高其生存率,对ARDS有较好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通气-HFV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临床表现特征及普通的高频通气-HFV呼吸机的治疗过程为实例,探讨ARDS的治疗。结果临床确诊的典型ARDS,由于肺泡萎陷,通气不足,一般给氧常不能使PaO2达到理想水平,故需要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综合治疗,目的是应用呼吸器加压通气,使萎陷的肺泡复张,改善呼吸功能,以恢复ARDS时引起的通气/灌注比例失调。结论ARDS的起于诸多病因,由于其间质及肺泡水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减退,肺泡萎缩,功能残气量减少,吸气时肺泡张开,呼气时肺泡陷闭,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形成从右到左的静脉分流,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宽。高频喷射通气(HFJV)方法,其特点为:无气道损伤、可开放也可密闭、无绝对禁忌证、与自主呼吸不对抗。其作用原理为:(1)有较高的平均气道压;(2)较高的功能残气:(3)有较好的通气/血流匹配。能够强化弥散、激动气道内气流分子,肺不均匀充气,使肺泡张开,部分空气积滞于肺泡内,使功能残气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稳定肺泡氧分压及PaO2的作用,肺泡通气量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动脉氧分压提高,A-aPO2随之减少,增进动脉血氧合作用,改善全身氧运输量,提高肺顺应性,促使肺间质和肺泡水肿的消退。故高频喷射通气的应用对基础疾病治疗争取了时间和条件,达到了治疗效果,在基层医院抢救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70%。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手段之一,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气末正压(PEEP)是目前治疗ARDS的常用通气方式忙’。如何控制气道峰压、平均压,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将机械通气时PEEP的常规设置与通过胸肺顺应性曲线(P-V曲线)选择最佳PEEP设置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