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Magnius和Espmark用免疫扩散法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和特殊的抗原-抗体系统,命名为e抗原。它与以前所发现的HBsAg(a,d,y,w和r)抗原决定簇不同,e抗原多见于HBsAg阳性肝病患者,e抗体多存在于健康HBsAg持续阳性者血清中。作者在某乙型肝炎病毒高发地区对HBsAg阳性,但无症状的人测定了e抗原与  相似文献   

2.
1972年发现了一个与HBsAg合成密切有关的新的抗原抗体系统,并定名为e抗原抗体系统。e抗原本身并非HBsAg的表面成分,而是理化性质与HBsAg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抗原。幅床研究表明e抗原常存在于HBsAg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中。本文旨在估价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e抗原的意义。90例HBsAg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中有24例(27%)e抗原阳性,无1例e抗体阳性。e抗原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其HBsAg亚型分布(adw和ayw)无明显差别。其中对83例进行了较长期的HBsAg追踪。在急性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感染与婚前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 564名婚前体检者进行了肝功、HBsAg测定,查出乙肝32例,发病率为0.22%,HBsAg(+)916例,阳性率为6.29%。HBsAg(+)与年龄相关(P<0.01),与职业、与性别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01),与学历无关(P>0.2)。88例HBV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是:5项指标均阴性者占15.90%,e抗原阳性者占26.14%,e抗体阳性者占82%,c抗体阳性者占71.59,%,s抗原阳性者占76.14%,s抗体阳性者占2.27%。通过分析认为:单纯s抗体阳性或e抗体阳性或s、e抗体同时阳性者,可以结婚;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阳性、c抗体阳性者应暂缓结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电泳法检查出HBsAg阳性供血者296例。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了HBsAg的效价,并进行e抗原、e抗体的检查,同时对HBsAg的效价与e抗原、e抗体的检出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自从 Magnius(1972)①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中发现 e 抗原后,其在流行病学,临床及预后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受到重视。一般认为 e 抗原仅在HBsAg 阳性血清中存在,而且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研究。我们于1978年5—6月在四川仁寿县××公社两个大队73例HBsAg 携带者中进行了 e 抗原 e 抗体,抗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测定并讨论了HBsAg持续携带者中的e抗原、e抗体和DNA聚合酶。急性肝炎(包括重症肝炎2例)3例中e抗原、e抗体及DNA聚合酶均未被检出。慢性肝炎31例中10例(32%)e抗原阳性,而e抗原阳性10例中又有5例DNA聚合酶被检出。e抗体阳性2例中DNA聚合酶未能检出。肝硬变11例中2例(18%)e抗原阳性,其中1例DNA聚合酶被检出。e抗体检出的2例,但DNA聚合酶未能检出。在无症  相似文献   

7.
50例HBsAg阳性者连续6年HBeAg、抗-HBe的结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抗-HBe(乙型肝炎e抗体)是诊断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传染性大小的指标,尤其是HBeAg阳性在母子垂直传播中,有85%的婴儿可受传染[1].为了解HBeAg、抗-HBe在HBsAg阳性者体内的变化情况,对50例HBsAg阳性者连续6年进行了HBeAg、抗-HBe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HBsAg阳性者的某些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为其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我站对健康体检中的316份HBsAg阳性血清做了HBsAg滴度、HBeAg、抗-HBe的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清来源取从业人员、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健康体检中的HBsAg阳性血清316份.最小年龄岁,最大年龄56岁。1.2检测方法反向间接血凝法测HBsAg滴度≥1:8++判为阳性,EIA法测HBsAg、HBeAg、抗-HBe,操作及结果判定均按说明书.2结果2.1e系统检出情况见表1。2.2HBsAg不同情度e系统检出情况见表2。3讨论3.1在幼年时感染HBV,则80%以上幼…  相似文献   

9.
e抗原-抗体系统是新近被肯定的一种新的抗原-抗体系统。Nielsen等(1974年)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研究之后认为:该系统是慢性肝病和HBsAg持续阳性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估价包括“健康”携带者在内的持续HBsAg血症患者的e抗原和e抗体的临床联系,以及确定e抗原和血清中Dane颗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中.HBeAb,HBcAb双抗体阳性的HBV-DNA的含量,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有病毒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方法 (1) HBeAb、HBcAb阳性的乙肝两对半是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双抗体阳性的57份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DNA检测.并随机检验同期小三阳(HBsAg+、Hbe-Ab+、HBc-Ab+)50例进行比较.结果 HBeAb、HBcAb双抗体阳性HBV-DNA的阳性率(77/57) 12.2%.小三阳阳性率48.0%.其复制、传染性较小三阳低,但两组均低复制状态.结论 通过对57例双抗体阳性的标本的HBV-DNA的检测,表明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依据HBsAg(+)或HBeAg(+)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乙型肝炎的漏诊,对于HBsAg阴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的进一步筛查.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问题,我国的阳性率是8.8%,厦门市的阳性率为14.7%。我所调查了1780人,HBsAg阳性者212人,阳性率为11.9%,高于全国的阳性率。检查外国人142例,阳性者3例,占2.2%。对212例HBsAg阳性者作两对半分析。e抗原阳性率为33.5%,e抗体阳性者占55.7%,未发现e抗原e抗体同时阳性。其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HBsAg阳性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玲 《职业与健康》2004,20(10):94-95
为探讨HBsAg阳性者的转归及其影响的有关因素 ,我们于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对 64例HBsAg阳性者进行了 2a的随访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在乙型肝炎普查和门诊中 ,随机选择 64例HBsAg阳性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 2 2例 ,女性 42例 ) ,其中乙型肝炎患者13例 ,无症状携带者 5 1例。分别于首次检测后的 6、12和 2 4月采血作HBsAg、抗 -HBs、HBeAg及ALT、TTT检测。1 2 方法 采用ELISA法 ,均作中和试验 (以 1∶8以上滴度为阳性 ) ,诊断血球、标准e抗原及e抗体血清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用金氏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以115名HBsAg健康携带者(年龄1~85岁,男55名,女60名)作为研究对象,检查e抗原、e抗体的分布,同时对e抗原阳性家属中HBsAg的集聚性作了调查,对其e抗原、e抗体系统和感染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02名HBsAg阳性的人群进行了HBsAg与e抗原抗体系统相关性的探讨,发现年龄与HBeAg、抗-HBe阳性率的关系非常显著;在各年龄组中HBeAg阳性率与抗-HBe阳性率的关系亦然。HBsAg滴度与HBeAg、抗-HBe阳性率的关系也非常显著;在HBsAg滴度分布中,HBeAg阳性率与抗-HBe阳性率、双阴检出率的关系也同样。同时,在HBsAgGMT分布中,HBeAg阳性者非常明显地高于抗-HBe阳性者、和双阴检出者。本文102例HBsAg阳性者皆具有传染源的性质,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5年在全厂范围内进行了 HBs-Ag 普查,检出 HBsAg 阳性60例,检出率48%。并对此60例阳性者化验了 e 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对于凡具有三项指标的阳性者,选用乙肝宁、灭澳宁等加维生素治疗。且每3个月至1年复查肝功、HBsAg,间或复查“两对半”。随访至1990年,仅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四川省某医院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乙肝e抗原(HBe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2020年该医院就诊孕妇筛查血清HBsAg,对HBsAg阳性者检测血清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和HBV DNA载量,分析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2014-2020年该医院就诊孕妇HBsAg总阳性率为7.33%(7 432/101 354);在HBsAg阳性孕妇中,HBeAb和HBcAb阳性占68.12%,HBeAg和HBcAb阳性占21.72%,HBcAb阳性占8.17%。在HBeAg浓度(IU/mL)<0.6、0.6-10.0、10.1-100.0和>100.0的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载量<500IU/mL至>100.0IU/mL的比例分别从69.67%、36.28%、2.71%和0.00%下降或上升至0.00%、8.37%、16.28%和30.14%(趋势性检验:R2=0.853,P=0.00...  相似文献   

18.
Magnius等于一九七二年发现乙型肝炎的另一抗元——抗体系统:e抗元与e抗体。后来许多人的研究证明,e抗元的存在与病人或乙肝表面抗元(HBsAg)携带者的予后、(忄万)忧性化和传染性有密切关系,e抗元阳性血清多(宀夫)含Dane颗粒,并常具有乙肝病毒特异性脱氧核糖核酸(DNA)多聚酶活性;成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134名婚前受检者进行了肝功能及HBsAg的测定,检出HBsAg阳性168例,阳性率为5.36%。并对已作HBV标志检测的71例HBsAg阳性者进行了分析。结果16例HBV 5项标志物均阴性,e抗原阳性27例,e系纺阴性10例,e抗体阳性16例,抗-HBs阳性2例,占检出的77.46%。通过分析认为:e抗原阴性的可以结婚,e抗原阳性的应暂缓结婚。并对HBV感染与保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enzymeimmunoassay,MEIA)测定8089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8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04%);1~2μg/L的有33例(17.5%);2~5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s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