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慢性肝炎多由急性病毒型肝炎治疗不彻底演变而来,其病程迁延,缠绵难愈。目前临床上对此病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临床注意观察,发现许多慢性肝炎病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血淤征象,结合湿热毒邪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的病机特点,辨证拟定治肝4法,验之临床,每获满意疗效,今不揣凡庸,略列证治如下。 1 清热解毒行淤法 急性肝炎多责之湿热毒邪为患,倘若病重药轻,祛邪不利,湿毒未清,余邪残留,迁延日久,每致湿热交阻,蕴结难解,或湿盛之体,脾运不利,湿困中州,湿热相搏,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更腻,以致湿热蕴毒,深入血分,淤血内阻,影响肝之疏泄,气机运行不利。诚如《金匮》“淤热以行”,《温疫论》“搏血为淤”。证见:腹胀纳呆,胁肋刺痛,身黄呕恶,厌油腻,尿黄赤,舌质红,或紫暗有淤斑,苔黄腻,脉弦数,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仍为当今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因该病迁延难愈,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成慢性肝炎。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肝炎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董建华[1]认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饮食不洁,劳伦过度,情志不遂为诱因,常相兼为患。总的病机为邪侵正虚,正虚邪恋。邵荣世[2]认为邪毒蕴结为肝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邪毒属性有别,患者体质各异,机体反应性不同,故又有热毒、湿毒、湿热之毒之别。其病理变化为湿毒、热、瘀、虚为主。刘克洲等[3]认为:湿热余…  相似文献   

3.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炎李茂兴(滦南县中医院063500)中医学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由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湿热毒邪内伏血分蕴酿而成。论治多从疏肝开郁,清利湿热着手。笔者多年临症体验,本病虽多属肝郁气滞血瘀的实证,但临床上也可见到一些肾阳亏损,神疲乏...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慢性肝炎的基本病机是正衰邪盛、湿热未尽、气滞血瘀,而血瘀是本病的关键。血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始终贯穿于慢性肝炎的全过程,因此,活血化瘀疗法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其病机及其作用加以探讨。1 血瘀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肝脏微循环障碍是病毒性肝炎发病原理的生理基础。肝内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病变始终贯穿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演变过程中。中医学认为:肝主藏血、喜条达、主疏泄……,正气虚,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使血脉瘀阻,  相似文献   

5.
湿热病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概述国内学者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结肠炎论治经验基础上,探讨了湿热病理基础和临床意义。在湿热致虚的肾病初期及其病程中及时应用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对于维持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湿热积蕴的慢性肝炎应用清热化湿、化蕴通络的方法治疗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对于湿热伤络的慢性结肠炎分别以清利湿热调畅气机,或以清利湿热滋养阴血,或以健脾温肾清利湿热,或以通导积滞清利湿热等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对湿热分消法作了较系统的诠释,包括除热中之湿、清湿中之热、消湿热兼夹、上中下内外分消湿热4个方面,对临床治疗湿热之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张佩青教授认为在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变演化过程中,脾肾两虚致津液不得运化及气化,聚而成湿,湿聚日久而生热。湿热源于正虚,而又加重正虚,此时徒补虚损,则湿热愈重,治疗当以清化湿热为主,邪祛则流自清。  相似文献   

8.
姚实林  王琦 《中医药学刊》2006,24(4):672-673
对湿热分消法作了较系统的诠释,包括除热中之湿、清湿中之热、消湿热兼夹、上中下内外分消湿热4个方面,对临床治疗湿热之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周仲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病理基础是湿热瘀毒郁结,并贯穿主要病程中,其病理因素包括湿热、瘀热、伏毒,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疾病后期出现正虚,即肝脾两伤、肝肾阴虚的证候。故在治疗过程中,当以清化湿热瘀毒为先,即化肝解毒。疾病后期,宜以调养肝脾和滋养肝肾为要。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炎常用的降酶方法有哪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慢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恢复病人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ALT),且长期保持稳定,被认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临床治愈的客观指征。临床实践证实,中草药在降酶方面具有较好疗效。近年来,临床报道降酶的方法颇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1 清泄湿热法:此法适用于ALT升高而湿热毒盛者。临证所见,慢性肝炎(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ALT升高,且往往都有湿热证候的存在,提示ALT升高与湿热毒邪有关。清除湿热,则ALT自可复常。湿热之出路一是利小便,二是泻大便,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黄芩、  相似文献   

11.
清化湿热法是针对湿热合邪的一种常用治法。湿热为患,病症颇多,此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如黄疸、痢疾、带下、淋痛、湿疹等。清化湿热法乃属《内经》“实者泻之”的治疗范畴,运用中可根据不同部位,不同临床表现选用不同方药。笔者就此法之运用浅谈点滴心得。  相似文献   

12.
叶天士《温热论》提出“浊邪害清”理论,以概括湿热性温病的致病特性。通过总结叶天士著述对“浊邪害清”的阐述,本文从拓展“浊邪”“清窍”内涵、总结“浊邪”诊断依据、揭示“浊邪害清”发病机制及其相应治疗等方面,系统探析后世医家对于“浊邪害清”理论的阐发,从而初步构建“浊邪害清”理论的辨治体系。以之为湿热性疾患所致清窍失常的诊治,尤其是对于湿热病邪所致神志异常的临床辨治提供思路,并可为其相关机制的科研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浊度”持续异常为临床所常见。此类病人往往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其他项目也大都正常,唯因“浊度”试验长期升高而迟迟不能复工,既影响“四化”建设,又增加了病员的精神痛苦。因此,对慢肝浊度持续异常的治疗,值得引起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视和研究。一、湿热余邪滞留此型在慢性肝炎中,一般病程不太长,临床正虚表象并不严重,而以湿热余邪滞留  相似文献   

14.
论清利湿热法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肾脏病的病理,病机及临床资料报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认为湿热病邪与原发性肾病密切相关,是贯穿始终的病邪;湿热伤肾是重要病机;清利湿热治法方药具有抗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是中医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湿热瘀毒,深伏于血分,久恋不去,肝脾两伤,尽管湿热瘀毒贯穿于整个慢性肝炎的始终,肝脾两伤是其根本,治疗重在缓肝调脾,健运中州,佐以清化。临证时不可失之偏隅,当分清邪实、正虚的轻重,病位的主次,时时眷顾脾胃,有进有退,体现了机圆法活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答:热病昏迷,多系温病初起,邪侵卫气阶段,未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处理,抑或病者素体虚弱,正不胜邪,乃致病势逆变,热毒内攻,痰火上扰,湿热薰蒸,瘀热交阻等导致清窍闭塞,神失所守之常见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生慢性化的主要机理与湿热毒邪持续存在,或正气不足,无力驱邪,或淤血阻滞等综合因素有关。初探如下; 湿热毒邪的持续存在慢性肝炎大都是急性期失治、误治,致使湿热未净,迁延不愈所致,这是形成乙型肝炎慢性发生的外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蒸不比,胶着难解,所以发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难愈。湿热毒邪不仅见于病程之始终,且有轻重缓急之别。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叶天士说:“湿不与热合,势必孤矣”;湿热相搏,“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在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增潭 《中医杂志》1989,30(3):44-49
甲型肝炎是湿热蕴郁而发病,治疗用清热利湿之剂通常即可取效,而慢性乙型肝炎(以下均简称慢性肝炎,编者注)则不然,它的病因是疫毒之邪,其性有似湿热,但与一般湿热不同。患者受疫毒病邪长期慢性损害,其临床表现虽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二个  相似文献   

19.
叶放  徐吉敏  薛博瑜  周学平  吴勉华 《中医杂志》2011,52(22):1908-1910
基于"复合病机转化论"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肝病学术思想,提出"湿热瘀毒互结"复合病机的是慢性肝炎过程中的共性的基本病机。探讨了湿热、气滞、血瘀、毒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因果夹杂、复合为患的复合病机形成机制。提出临证之际只要把清化湿热瘀毒法作为基本治法,依据病机虚实多寡和兼夹主次,随证加减、灵活应用,就抓住了慢性肝炎祛邪的关键,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针对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以湿热论治肾病综合征19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远航 《陕西中医》1998,19(10):439-440
采用湿热分型论治肾病综合征191例(即湿热蕴脾型,肝胆湿热型,下焦湿热型,阴虚湿热型,湿热瘀结等5型),总有效率93.7%,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测值有明显改善(P<0.01)。提示湿热病邪可出现于肾病综合征中的某一阶段,甚至全过程,其基本病机是湿热相合。治疗时应以清利湿热为主,并贯穿到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