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月真)张,胃脘当心而痛。”属于现代医学胃十二指肠溃疡范畴。本病发生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祖国医学认为,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和运化水谷,上述几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若寒客胃中,则气机受阻而为痛,暴饮多食.胃之受纳过量,纳谷不下,腐熟不及,食谷停滞而痛。脾为脏,胃属腑;脾属太阴而多湿,胃属阳明而主燥;胃以阳气为本,津液为用,胃者体阳而用阴,与脾之体阴而阳刚好相应,胃之纳降功能,赖乎胃中阳气之温运,以及津液之涵养。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若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胃病者腹胀 ,胃脘当心而痛。”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 ,主受纳腐熟水谷 ,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 ,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 ,究其原因尤以饮食不节 ,情志不遂关系最为密切。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痛时可牵连胁背 ,或兼见胸脘痞闷 ,恶心呕吐 ,便血 ,呕血。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与此有联系。大凡治疗胃脘痛根据具体病机分别采用温清、消补、祛邪、理气的方法 ,但往往因用药选用失当 ,而引起它症出现。以下是笔者治疗胃脘…  相似文献   

3.
胃痛之疾临床较为常见,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其病因病机不外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寒邪,邪犯于胃则胃寒而病;饮食不节,中州失畅则食滞胃痛;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则气滞胃痛;脾胃虚弱,则失养胃痛。但关键在于“不通”,或病邪阻滞,脾气郁滞,气滞而痛,或脾胃虚弱,胃络失养拘急而痛, 或气滞血淤而痛,故本病之治当以“通”为要。  相似文献   

4.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1,16(4):21-22
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 ,是剑突以下 ,脐以上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疾患 ,又称胃痛。1 病因病机胃脘痛发病 ,关键在气机失调。胃痛的病位虽在胃 ,而与肝、脾的关系甚为密切 ,胃为阳土 ,主受纳腐熟水谷 ,其性喜润恶燥 ,以通降为顺 ,为多气多血之府。脾主饮食精微的运化转输 ,以上升为常。二者升降枢机全赖肝之疏泄 ,故胃脘痛的发生虽责于胃 ,但也责于肝脾。所以无论是外感六淫、内伤饮食 ,性志失常或胃府受损 ,初则气机壅滞 ,继则上逆为患。再则化火伤阴、致瘀、甚则动血。若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过度 ,或久病脾胃受伤 ,均可导…  相似文献   

5.
胃痛验案5则     
正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痛的发生多与肝脾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宜、情志失畅、脾胃素虚或患病日久,迁延不愈,影响了脾胃的冲和之气所致,临证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现介绍不同证型胃痛验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脾胃虚寒型胃痛证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表现看 ,虽病在胃 ,但病机却以脾虚为主。因饮食不节 ,过食寒凉辛辣或过度思虑劳倦 ,使胃气受损 ,受纳腐熟水谷功能障碍。久之精微之气不能上输于脾 ,影响脾生化气血之权 ,脾气受损。李东垣指出 :“若胃气本弱 ,饮食自倍 ,则脾胃之气既伤 ,……” ,说明脾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胃气不足 ,可导致脾虚。脾伤则阳气虚 ,阳气虚则生内寒。面色萎黄少华 ,四肢欠温 ,怠倦懒言均系脾阳虚的临床见证。《内经》还指出 :“实则阳明 ,虚则太阴” ,说明临床中胃以实热证为多 ,脾以虚寒证多见。本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多在早春冬令、…  相似文献   

7.
羌法和胃止痛汤治疗胃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症。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 :“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指出 :“胃病者 ,腹月真胀 ,胃脘当心而痛”。在当今社会 ,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诸多因素 ,劳累奔波 ,膏粱厚味 ,醇酒声色 ,再加上许多人为贪早眠之快 ,不食早餐 ,这不独戕伐先天之真———肾元 ,同时亦败后天之本———胃气 ,故几乎人人或多或少的患有胃疾。因此 ,胃痛在脾、胃、肠病症中最为多见 ,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且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众所周知 ,胃痛的病…  相似文献   

8.
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急性胃炎常有胃部疼痛的症状,即中医学之"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如《素问》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脾与胃表里相关,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胃.肝与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肝气郁滞,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痛.胃痛之因,即所谓"不通则痛".和胃理气止痛是治疗胃病的基本法则.1护理要点1.1 饮食以软、烂、热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1.2了解胃痛的诱因和疼痛特点,以辨因施护.  相似文献   

9.
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对本病的治疗,前贤多有论述。张其昌老医师,从医五十多年,学验两丰,尤注重对胃脘痛的研究,对该病病因病机,立方用药,均有独到见解。他认为,本病病因为寒热错杂,病机为三焦气机失调。《医学正传·胃脘痛》指出:“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熬,复餐寒凉生冷,朝食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古今医鉴·诸痛》亦云:“或因身受寒邪,口食热物,内有热邪”,因而寒热错杂,上  相似文献   

10.
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302例东海县中医院(222200)朱本荣胃痛,又称“胃脘病”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胃病者,腹胀痛,胃脘当心而痛”。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相似文献   

11.
刘世峰 《中医研究》2005,18(12):44-45
1辨证思路 中医之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十二指肠球炎,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形成胃脘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情志因素和饮食因素.对胃脘痛的辨证治疗,首先应区分是胃痛病还是胃痛证.所谓胃痛病,是指胃脘部疼痛日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或素有胃痛,为情志、饮食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胃痛病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比较困难.所谓胃痛证是由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胃中阳气不得宣通;或暴饮暴食,食用不易消化食物,饮食积滞不化,引起胃脘部突然出现疼痛.胃痛证起病急,病程短,治疗相对比较容易.其次,因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主受纳,肝主疏泄,肝气极易犯胃等.所以对胃痛病的辨证时,首重气血,辨别是气滞或是血瘀;是虚寒或是郁热.另外,也有寒热互结胃脘而痛者,或素体阴虚,或胃痛日久,郁热伤阴,或过食辛辣,或肝胃郁热,灼伤胃阴,胃络失养,发为阴虚胃痛的,以上各型均可因寒邪或饮食诱发.  相似文献   

12.
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种。胃居中焦,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与脾胃相为表里。胃痛初起多为实证,其病位在胃,或肝胃吲病,或脾胃同病,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病。胃痛实证包括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饮食停滞、淤血停滞、寒邪客胃和湿热中阻6个证型。  相似文献   

13.
沈秋生 《中医杂志》2003,44(6):467-467
周本善老师从医50载,擅治脾胃病,尤其擅长对胃病的辨治,今录之如下,供同道参考。1 治胃必先治肝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周老认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及生存压力增强,忧思恼怒之人骤增,郁必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为病。又如《沈氏尊生书·胃痛》所说:“胃痛,邪于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失调,情志所伤,感受邪气,脾胃虚弱,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甚密。病之初起多以湿热阻滞,气郁不畅为主,病久则脾胃气阴受损,或脾气虚弱,或胃阴  相似文献   

15.
顾友谊  邹勇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1):698-69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尿、消瘦 ,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我市名老中医田文主任医师认为脾气虚痰湿中阻为糖尿病的重要病机 ,以健脾温中化湿治疗收到很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的发病与过食、肥胖有直接关系。“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过食伤脾”。长期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厚味 ,致脾胃运化失职故而发病。《素问·奇病论》有脾瘅之论 ,“夫无味入口 ,藏于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此肥美之所发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即论及此意。胃主受纳…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病程日久、症状繁多 ,但究其病机 ,则主要是由于中气不足 ,不能发挥正常的升降功能。《注解伤寒论》说 :“脾助胃消磨水谷 ,脾气不转 ,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临床指南·脾胃》云 :“脾宜升则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 ,经胃腐熟后 ,必须下行小肠 ,才能将食物进一步消化 ,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吸收 ,输送至全身。所以说胃主通降 ,以降为和 ,以降为顺 ,以降为功。《脾胃论》云 :“胃为水谷之海 ,饮食入胃 ,而精气先输脾归肺 ,上行春夏…  相似文献   

17.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关于疼痛的病机有两种,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然腑病多实,胃痛多以实证为主,临床多以通法为治则。吾师周慎治疗胃痛通常从四个方面人手,即从病因之来源、胃腑之特性、病邪之所得以及脏腑之相关进行分析,综合辨证,遣方用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谈温法治胃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龙 《河北中医》1998,20(2):87-88
胃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历代医家积累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祖国医学认为多由肝气郁结、感受寒邪、恣食生冷、脾胃虚弱、劳力伤胃等各种因素引起.《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张介宾《景岳全书·心腹痛》论胃痛病因时认为,“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在继承和发展《内经》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胃痛致病因寒居多.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篇》中,治疗胃痛由辛、温、热药组成的方剂就有6首,由此可见,温法治疗胃痛乃一大法,其应用范围最广.笔者恪守古训,经30余年临床验证,发现因于“寒”所引起的胃痛约占80%以上,兹就温法治胃痛,略谈个人经验.1 暴病多实,治宜温散素无胃痛宿疾,突发胃痛,病势急迫或伴有呕吐、泄泻,多由外受寒邪、夜卧着冷、寒饮食入胃所引发.汗出如水中浴,入房后纳凉饮冷亦可引起.脉多弦紧,舌苔薄白.当辨别病因,随证施治.外感寒邪者予散寒温经,方用桂枝汤小发其汗调和营卫,加重大枣、生姜用量驱寒温中.夜卧取冷者加细辛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枣温散,无须止呕止泻,但以温散为主,其呕、泻自止.寒饮食入胃引起胃痛用成药“姜枣饮”温中祛寒,微发其汗.  相似文献   

19.
慢性胃炎是以上腹胀满或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古方记载之心痛常指胃痛而言,如《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不在于心”。就是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正胃痛主要是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不洁或不节、劳役过度、素体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等,导致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中医又称胃脘痛。临床以胃脘部胀痛、刺痛、灼痛、隐痛等,常伴食欲欠佳,恶心呕吐,胃脘嘈杂,胁肋胀满不适,反酸,嗳气等症状。《黄帝内经》提出"百病生于气",情志因素是胃痛的主要发病原因,该书较为完整的记载了胃痛的病因、病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