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它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如不及时诊治町导致失明。因此,对老年人青光眼发病的早期发现及防治对减少视功能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本地区6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以早期发现青光眼,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问:青光眼术后是否需要复查?我今年74岁,去年2月诊断患有慢性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4月份在上海做了手术。术后眼压稳定在15毫米汞柱以下,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0.6。目前看书、看电视都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就有疲劳感。请问,术后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是否必须进行复查,如何保护好视?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率为0.21%~1.64%,盲人中5.3%~21%为青光眼所致。随着显微手术设备及手术技巧的发展,滤过性手术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后浅前房或前房形成延迟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前房恢复,将会导致广泛的房角粘连,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4.
5.
尹华发 《肝博士》2010,(1):28-29
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治疗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但实际上,青光眼不是一种单一的眼病,而是包括不同性质和类型等许多情况的一组眼病。它可以表现为眼压升高,造成眼组织尤其是视神经损害,也可以表现为眼压不高,但眼血流减少而引起的视神经损害,最终影响视功能并可导致失明。由于视神经损害一旦发生则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疗,受损的视功能也无法恢复,因此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相似文献   

7.
1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其特征是视盘与视野进行性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Quigley等[1]根据世界各地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用联合国2010年和2020年世界人口推算,2010年全球青光眼人数将达到6 050万,女性及亚洲地区将占有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它是眼压病理性升高超过了眼内组织所能忍受的范围,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且其致盲是不可逆性的。而患者只有在急救或手术治疗时才会呆在医院,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所以做好其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以右眼突发性眼胀痛伴视物模糊1d为主诉于2016年7月26日就诊大连市中心医院眼科.既往病史否认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及相关病史.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查体:视力:Vod=0.1,眼压58 mmHg,Vos=0.6,眼压19 mmHg.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轻度雾状水肿,前房轴深及周边均浅,房闪(+),瞳孔圆、中度散大,直径=4 mm,对光反应迟钝,晶体皮质不均匀混浊,眼底:视盘色正界清,血管走行大致正常,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黄斑区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位的致盲性眼病。尽管对青光眼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但降眼压依然是目前惟一有充分依据证明的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现将治疗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副作用及选择作一综述,以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14):15-16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在世界范围内,约有500多万青光眼盲人,因此青光眼是极为重要的致盲原因。根据最新资料推算,我国约有900多万成人患有青光眼,约有170万青光眼所致的盲人。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是2.07%,多数为闭角型青光眼。与其他致盲眼病不同,青光眼致盲是不可逆的,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大多数青光眼患者可以终生保存视功能,从而避免失明。  相似文献   

12.
很多肿瘤患者在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正规的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康复出院;部分患者甚至能够重返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从事日常的家务劳动。在这个对付肿瘤初战告捷的时候,很多患者可能会感到迷茫:既然肿瘤已经得到控制,还需要定期复查吗?也有一部分患者虽然知道需要定期复查,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具体要求也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第二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1],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很大的负担。医学科学发展使其他眼病得到有效控制,而青光眼研究的4个难题:青光眼早期诊断、青光眼发病机制、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及保护、青光眼术后功能性滤过泡的保持,仍然对眼科医生具有极大挑战,对青光眼所造成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可致盲眼病,本病以眼压升高、视野及视神经损害为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我院于2003年1~12月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236例,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病人的全面观察,手术治疗及术前术后的全面护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应用HRT测量视盘参数评价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红霞  马丽萍 《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1):118-118,F0003
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估计有青光眼患者近6 700万,其中有670万患者最终因青光眼而发生盲目.一般认为青光眼的视神经损害早于视功能的改变,即在视野发生改变之前已有视乳头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改变[1].所以视神经的检查是青光眼早期诊断研究的重点.然而,我们还难以期望依靠某一种仪器完全解决青光眼诊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眼压升高的主要病理破坏在视神经乳头,因此视盘凹陷及视野损害是诊断青光眼的2个主要依据,作者发现1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盘凹陷明显消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经B型超声诊断并已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以及定期复查与随访的结果。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术后16年仍健康生存。笔者认为:B型超声无创伤、无痛苦,方便易行,价格便宜,是早期诊断和定期复查肾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蔡敏玲  陈汉梅 《广西医学》2003,25(10):2055-2057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病人出院后自我护理的前提和保证。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对 1 0 2例 ( 1 2 5只眼 )抗青光眼术后患者 ,进行出院指导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和手术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2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 ,男5 1例 ( 65只眼 ) ,女 5 1例 ( 60只眼 ) ;右眼 44例 ,左眼 35例 ,双眼 2 3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1 6岁。1 .2 手术方式 :本组 1 2 5只眼 ,其中行小梁切除术73只眼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 2 2只眼 ,周边虹膜切除1 2只眼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9.
杨咏 《安徽医学》2005,26(5):440-440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滤过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措施之一,而浅前房是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白内障、大泡性角膜病变等所谓浅前房综合征(又称浅前房)。结合我院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对浅前房综合征的原因及处理作简要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野与术后眼压的关系,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1例(40眼)管状视野的晚期青光眼患者,根据对其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检测其眼压值,将其分为3组。一组13眼,眼压高于18mmHg;二组,15眼,眼压在12~18mmHg中间;三组,14眼,眼压在5~12mmHg中间。比较31例患者的视力、MD值及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眼压不同。其中一组患者手术前后其视野平均缺损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野缺损有所提高,数据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视野较术前有所好转,平均视野缺损有所回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术后眼压的下降,可以缓解患者视野的继续发展,减缓恶化程度;术后眼压控制在一定范围,患者的视野将会有一定的改变,对患者视野变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