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武航海  边原  张远  杨勇 《中国药事》2014,(11):1269-1272
目的调查PASS2.0软件在门诊药房处方点评中的成效;对软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与信息科、软件公司进行良好沟通,对软件进行完善。方法从2014年1季度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一天的所有门诊处方,利用点评软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17 598张处方中,审方软件筛选出疑问处方1 829张,占总处方数的10.39%。将警示处方分类后,存在配伍禁忌、可能出现严重相互作用的处方占问题处方的4.87%;对治疗有影响,但可通过用药交代避免的处方占问题处方的31.22%;治疗相对于影响,利大于弊的处方占问题处方的56.70%;软件点评出的无效问题处方占7.22%。结论该软件在处方点评中发挥了一定优势,为处方点评节约了人力物力。但系统软件尚需不断完善;药师仍需加大处方点评审核力度,而不能完全依赖于系统软件;还应继续加强对"警示处方"的管理,及时与临床沟通,进一步督促临床提升对"问题处方"的信息反馈率,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王莹 《天津药学》2012,24(3):31-33
目的:调查门诊处方的质量及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12月本院门诊处方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法进行点评,并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点评的27 654张门诊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74张,占抽取处方的1.0%。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3张,占1.1%;用药不适宜处方267张,占97.4%;超常处方4张,占1.4%。结论: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临床医师、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本院门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分析,促进本院门诊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对2022年1~12月门诊药房每月随机抽取3个工作日各50张门诊西药处方,共1800张进行点评与用药分析。结果 1800张门诊处方中,合格处方1771张(98.39%),其中平均药品品种数为2.00,抗菌药处方占比19.00%,注射类处方占比5.61%,平均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占比33.76%,人均费用117.15元。不合格处方29张(1.61%),其中包括不规范处方13张,占44.83%;用药不适宜处方12张,占41.38%;超常处方4张,占13.79%。不合格处方的主要问题包括临床诊断缺项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面、超剂量未注明原因、规定要求做皮试未注明过敏测试及结果判定。结论 本院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占比虽然不算太高,但还是一直存在,通过及时点评分析和有效干预,处方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不合格处方明显减少,用药合理性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马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251-253
目的通过总结2011年度某院处方点评工作,调查专科医院门诊处方的用药情况,说明处方点评工作能规范医师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2011年每月门诊处方118张,共1416张进行点评,分析每月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416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243张,占88%;不合理处方173张,占12%。不合理处方分析:不规范处方126张,占不合理处方比例73%;用药不适宜处方45张,占26%,超常处方2张,占1%。结论处方点评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以促进和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门诊处方24 750张,按照处方点评,将处方分类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三类,对用药不适宜处方如选药不合理、诊断与用药不符、重复用药、溶媒选用不当、用法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79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20%。其中重复用药8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0.8%,诊断与用药不符105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3.2%;溶媒选用不当78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9.8%;用法用量不当240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30.3%;配伍禁忌3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4.3%;联合用药125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15.8%;选药不合理124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15.6%。结论:门诊中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药师与医生、护士应加强沟通,并主动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畅  李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8):2530-2533
目的 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18年门诊中成药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中成药处方共9 744张,每个月随机抽取100张,共抽取1 200张处方,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抽取的处方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结果 在1 20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 144张,不合理处方56张,处方合格率为95.3%。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3张,占不合理处方20.00%;超常处方12张,占不合理处方18.47%;不适宜处方共40张,占不合理处方61.53%。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最多,共25张,占38.46%。结论 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处方采用前置审核和后置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中成药处方总体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药师应不断提高处方审核及点评能力,规范临床医生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金瑾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5):384-38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有关不合理处方的评判标准,对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965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521张,占53.98%;不适宜处方376张,占38.94%;超常处方68张,占7.05%。结论强化处方点评,加强合理用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门诊处方质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处方调查分析,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湖南大学医院8 069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35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45.73元;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 12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73%;注射剂使用率为16.9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4.75%;不合理处方559张,占6.9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总体上较经济合理,但应重视不合理处方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处方的点评及分析,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查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的门诊处方共2 4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理处方2 297张,占95.71%;不合理处方103张,占4.29%,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规范处方36张,用药不适宜处方34张,超常处方33张。人均用药4.58种,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29.35%,使用注射剂的处方为16.87%,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00%,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65.38%,人均药费168.72元。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赵媛媛  章袁 《中国药房》2015,(5):593-59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医师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解放军第153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2013年12月门诊处方100份、病区医嘱单30份,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病区医嘱点评要求进行点评分析。结果:门诊合理用药处方93张(占93.00%),用药不合理处方7张(占7.00%),其中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当、抗菌药物选用不当、禁忌用药各1张,分别占所审查门诊处方的1.00%,联合用药不当2张。病区医嘱单中合理用药医嘱25条(占83.33%),不合理用药医嘱5条(占16.67%),其中无适应证用药、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围术期用药不当和溶剂选择不当各1条,分别占点评医嘱的3.33%。结论:我院当月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学室已建立"不合理用药医师联系单"、"门诊不合理处方干预记录"、"病房不合理医嘱干预记录",以利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潜在或已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门急诊药房干预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本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现状,为改进处方质量提供数据参考。对2016~2017年门急诊药房调剂前成功干预的512张不合理处方进行处方规范性、用药适宜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药师实时干预并记录不合理处方共512张,占同期门急诊处方总数的0.14%,其中不规范处方20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0.43%);不适宜处方294张(占57.42%);超常规处方11张(占2.15%)。药师通过实时干预并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规范了药品的使用,提高了处方质量,降低药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门诊处方随机抽样,共抽取46831张,按相关法规、规定,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结果:2012年不合理处方比例为3.6%,较前几年不断下降;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47.8%,不适宜处方占44.8%,超常处方占7.4%。结论:自建立处方统计制度和采取干预措施以来,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处方用药基本指标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分析造成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的原因,采用品管圈方法拟定对策,评估对策实施的效果。结果:针对药品调配差错多为数量发错和品种发错的原因,制订并实施了电子处方单上增设剂型警示标签和定位码,对工作区域内药架整理进行岗位划分,制作培训手册、对轮转人员等进行岗前培训,重新设计统一药品标识等对策。活动后,调剂差错率由每周0.82%降为0.17%,圈员在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门诊药房日常的药品调配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降低了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门诊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12963张门诊处方进行质量控制,每月随机抽取200张处方,共计1200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标准进行点评,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194张,不合理率为16.17%,其中不规范处方65张(占5.42%)、用药不适宜处方10l张(占8.42%)及超常处方28张(占2.33%)。结论:抽取处方的各项指标大部分均符合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处方分析,对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探索处方点评工作的新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每月100例门、急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前6个月为手工完成,后6个月为应用处方点评软件进行点评,对比2种点评模式。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平均用药2.3种;系统模板修改后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1.9%;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23.7%;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7.3%;处方平均金额为264.4元;所有抽取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327例,其中不规范处方101例,占不合理处方的30.9%,不适宜处方223例,占不合理处方的66.2%,超常处方3例,占不合理处方的0.9%;对比手工与应用软件进行处方点评,可以看出2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处方点评软件的应用更符合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结论: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使我院处方规范性、合理性有较大提高;处方点评软件的应用提高了处方点评工作效率,同时适应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 400张,对其进行分析、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潜在不良相互作用、溶剂使用不当等。门诊不合格处方161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1.5%。其中适应证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例最大,共49张,占不合格处方数的30.4%;其次是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处方较多,共31张,占不合格处方数的19.3%。结论: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循证药学为基础构建医院中药饮片超常用药预警体系,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方法:以临床中药师为主导,以循证药学为基础建立医院高警讯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中药饮片超常用药预警制度及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监测和反馈制度等多方面的运行制度,并以此构建医院中药饮片超常用药预警体系。结果:通过2年来的中药饮片超常用药预警体系实践,中药饮片使用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良好趋势。结论:以循证药学为基础构建医院中药饮片超常用药预警体系可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和合理应用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依据,抽取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共35 200张,采用专业的处方点评软件,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不合理处方并进行干预。结果:处方平均用药种数为1.67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90%;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12.10%;不合理处方1 792张,占总调查处方数的5.09%,其中不规范处方1 388张,用药不适宜处方404张。结论:在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事前审方和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处方质量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云璐  刘雪丽  杨海  朱键堂  周学锋 《中国药房》2012,(29):2777-2778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门诊药房审核登记的928张退药处方的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与结论:退药原因以患者因素最常见,由其所造成的退药处方共779张(83.95%);由医护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139张(14.97%);由收费员(财务人员)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6张(0.65%);由药品因素造成的退药处方共4张(0.43%)。建议从完善医院退药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责任心、加强财务人员药学知识培训、发挥药师的药学服务作用等方面减少门诊药房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