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王杰  刘煌 《中国药房》2015,(5):639-64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159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科室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0~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3.90%、34.59%;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6.16%;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的ADR最多,占30.82%;联合用药致ADR高达31.45%;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2.0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6):3667-366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4年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111份,对抗菌药物引发ADR所涉及的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7.93%、25.23%;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68%;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26.13%;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92%。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向临床医师、护士提供技术支持,防止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 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1 年12 月31 日临床上报的603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603例ADR 报告中,男性235例,占38.97% ;女性368例,占61.03%;> 60岁患者178例,占29.52% ;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最高,占54.56% ;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5.44% ;引起ADR 频率最高的前10 位药品包括6 种抗菌药物、3 种中成药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按ADR 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皮肤损害,共计312例,占51.74%.结论:ADR 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降低ADR 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对报告人职业、ADR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6例ADR报告中,以医生报告为主,占59.5%;新的、严重的ADR占30.0%;≥6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2.9%;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3.5%;抗微生物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45.8%,以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多见;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2%。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剂,重点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情况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上报的252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ADR/ADE的反应程度、发生时间,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用药途径及诱发ADR/ADE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2例报告中,〉60岁者ADR/ADE发生比例最高,占28.57%;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比例最高,占62.32%;静脉注射是引发ADR/ADE的重要给药途径,占90.87%;静脉滴注速度的控制是减少ADR/ADE的重要方式。结论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给药浓度及时间,控制注射给药途径。重视老年患者ADR/ADE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2):352-354
目的:分析某医院传染科患者抗感染类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致患者ADR报告7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种类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结果:50~59岁患者用药ADR发生率较高,占25.33%;男性多于女性;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为最高,占70.67%;抗感染类药物中抗菌药物引起ADR占88.00%;而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和利福霉素类引发ADR分别占21.33%和22.6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0.00%。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的比例、引发ADR抗感染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损害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分析总结ADR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和ADR的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院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雅  盛芝仁  刘倩菁 《中国药房》2009,(26):2058-206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08例,有效报告207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7例有效ADR报告中,30~49a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8.6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7.92%;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3.62%;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9.91%。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35):4957-495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我院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17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7例ADR中,发生人群女性比男性略多;41~7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达53.94%;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为35.65%;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占74.7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0.28%。结论:ADR的发生与药品的性质、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我院2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舜莉  盛垚 《中国药房》2010,(38):3624-362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5日经ADR监测中心审核的2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38例ADR中,>60岁老年患者达59例(占24.79%);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30例(占89.49%);涉及用药品种以抗微生物药为主,有161例(占62.65%);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67例(占63.74%);由不合理用药引发的为15例(占6.30%)。结论:临床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2009—2010年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82例β-内酰胺类抗茵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使用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共33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呋辛和氨曲南;以静脉途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82例ADR中,大于60岁患者构成比最高(28.7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发生ADR与年龄、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规范β-内酰胺类抗茵药的临床应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李明真  张年宝 《中国药房》2012,(46):4387-439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1年上报的35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居首位,占30.59%;女性患者较男性多,分别占56.94%和43.0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占79.05%;由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9.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6.74%。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尤其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注ADR的易发人群,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冯春丽  李青 《中国药房》2010,(26):2471-247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集到的65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654例ADR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67,多发生于41~50岁的人群(占20.34%)。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52例(占69.11%)、177例(占27.06%)。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342例(占52.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分别为127例(占37.13%)、91例(占26.61%)、54例(占15.79%);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有92例(14.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25.54%、22.4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经、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ADR涉及药品76种,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44.63%),其次是中药制剂(9.60%);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58.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6.27%);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杰  彭巍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0,(38):3617-36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178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785例ADR中,共涉及药品406种,其中涉及抗微生物药76种;与抗微生物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8.18%;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38.32%),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占22.61%)等;严重ADR有79例;静脉滴注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5.77%。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荆门地区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14份ADR报告,分别按报告单位、患者性别、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及系统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1814例报告中,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9.78%;ADR患者男女比例相当;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茵药多见,占59.59%,其中以β-内酰胺类构成比最高,占52.98%;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以静滴多见,占78.78%;ADR累及以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多见,分别占34.43%、32.12%。结论:各报告单位要重视ADR监测,不断提高ADR监测水平.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34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与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48例,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4例,结论:规范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351例ADR报告,对患者性别与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ADR的类型、报告人职业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1例ADR主要涉及药品159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为128例次,占31.92%;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多,为213例,占60.68%;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为183例次,占52.14%;报告人职业以医师为主,有74人,占91.17%。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做好监测,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