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异同。方法对佛山市南海第二人民医院40例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P组给予丙泊酚诱导,E组给予依托咪酯诱导,余用药两组相同,观察两组诱导期间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的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两组在T1、T2时SBP、DBP、HR与T0时比较有明显波动(P<0.05),但P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E组。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患者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2.
朱美华  刘莉  王宁 《江苏医药》2008,34(6):580-581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首次MECT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E)组,丙泊酚(P)组,硫喷妥钠(T)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2min(T2)、电刺激治疗即刻(T3)各组患者的SBP、DBP及HR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患者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与T1时比较,T2时P、T组SBP、DBP均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E组比,T2时P、T组患者SBP、DBP均明显降低及HR明显减慢(P<0.05).E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与P组比,E、T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 依托咪酯可安全用于老年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循环影响较丙泊酚、硫喷妥钠轻.  相似文献   

3.
张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30-531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异同。方法对本院40例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P组给予丙泊酚诱导,E组给予依托咪酯诱导,余用药两组相同,观察两组诱导期间不同时间段SBP、DBP和HR的变化。结果 P组给药后插管时血压心率变化显著(P<0.05),E组给药后插管时血压心率略有改变(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患者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用于甲状腺癌手术全麻诱导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单纯丙泊酚麻醉诱导)、B组(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容积比1∶1)及C组(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容积比2∶1),每组50例。观察3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0 min(T3)这4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变化,并观察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诱导期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T1、T2、T3,B组、C组的SBP、DBP以及HR均高于A组(P <0.05)。与T0比较,A组T1、T2、T3的SBP、DBP和HR均降低(P <0.05)。与T0比较,B组、C组T1的SBP、DBP和HR均降低(P <0.05),与T0比较,T2、T3的SBP降低(P <0.05)。3组BIS不同时刻比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维持时应用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对循环系统影响的大小。方法选择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每组30例。依托咪酯组给予咪达唑仑+依托咪酯乳剂+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诱导插管;丙泊酚组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诱导插管。监测记录麻醉前(T1)、诱导中(T2)及维持后10min(T3)、30min(T4)、50min(T5)时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HR、SpO2。结果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时血压下降明显(P<0.05),依托咪酯组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与麻醉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维持时的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丙泊酚比较。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两组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5μg/(kg.min)。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前1 min、插管后(1、3、5 min)、切皮、切皮后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1 min及插管后3 min、5 min,两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3 min、5 min及手术切皮时,P组HR显著下降(P<0.05)。P组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率高于E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E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苏醒时间延长,临床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及其复合丙泊酚诱导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E组和F组各40例。麻醉诱导分别采用依托咪酯0.4mg/kg(E组)和依托咪酯0.2mg/kg+丙泊酚1mg/kg(F组)。监测患者在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诱导后3min(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的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 E组在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F组在整个诱导与插管过程中循环保持平稳。E组在插管后脑电双频指数一过性上升(P<0.05);F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是呈时间依赖性缓慢回升。结论以依托咪酯0.2mg/kg复合丙泊酚1mg/kg诱导,可保持整个诱导及插管过程稳定,有效抑制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韩雨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182-183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全麻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60例,年龄50~60岁,SASI-Ⅱ级,无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疾病和烟酒嗜好患者,随机分成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麻组(I组)和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组(Ⅱ组),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5min(T2)、CO2气腹后5min(T3)和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变化。结果 I组HR、SBP、DBP各时段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E、Cor血浆浓度T1时较T0时降低(P<0.05),其他时段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1时HR、SBP、DBP低于或慢于T0时(P<0.05),T3、T4时HR、SBP、DBP、E、NE、Cor均高于T0时(P<0.05);两组间比较,T3、T4时Ⅱ组的HR、SBP、DBP、E、NE、Cor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静脉复合全麻对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不同麻醉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和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全麻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比较麻醉诱导前及麻醉后不同时间点SBP、DBP、HR。记录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丙泊酚组T4、T5、T6点SBP值均低于依托咪酯组,T1、T3、T4时间点DBP值均低于托咪酯组,HRT1点显著低于依托咪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组比较,丙泊酚组出现肌阵挛比例显著降低,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术后苏醒时间延长,肌痉挛发生率增加。与依托咪酯相比丙泊酚会引起术后血压和心率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靶控输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各药物的临床效应,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20Ⅱ级,年龄(2060)岁,分为丙泊酚组(P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n=30)。麻醉诱导前分别靶控输注两种药物,两组患者药物浓度为靶控输注等效剂量下的血药浓度。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 L,E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3μg/m L。记录诱导前两组基础值(T0),输注后1 min(T1)、3 min(T2)、7 min(T3)、10 min(T4)时的HR、MAP、CO、SV、SVR。结果与T0比较,P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明显降低(P<0.05),E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较E组在T3、T4时HR、MAP降低明显(P<0.05);在T3、T4时,P组CO、SV、SVR与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组CO、SV、SVR总体趋势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丙泊酚轻微,麻醉诱导使用依托咪酯能够起到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降低麻醉危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景涛  叶国旺 《中国药房》2011,(48):4552-455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4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129例和布比卡因组75例,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切皮后30min(T2)、切皮后60min(T3)、术毕(T4),心脏功能、血液黏度、不良反应和手术后VAS评分。结果:2组诱导后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开始时均较诱导后有所升高(P<0.05),丙泊酚组手术开始时的HR、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手术结束时,2组与麻醉前的HR、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2组VAS评分7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布比卡因组患者血液黏度在T1、T2、T3、T4时间点略有升高,且2组间血液黏度在T1、T2、T3、T4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血液流变学稳定,并发症少,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药时,既能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又无过度降压效应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气管插管下择期手术患者162例,按麻醉配方分7组:组1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7μg/kg(n=25);组2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7gg/kg(n=28);组3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5μg/kg(n=27);组4咪唑安定(力月西)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6μg/kg(n=22);组5异丙酚2mg/kg,芬太尼7μg/kg(n=15);组6异丙酚2mg/kg,芬太尼5μg/kg(n=15);组7异丙酚2mg/kg,芬太尼3gg/kg(n=30)。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7、10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各组进行自身对照,与基础值比较:组1,SBP、DBP和MAP在诱导后、插管后5、7、10min明显降低(P〈0.05),HR在诱导后和插管1min明显增快(P〈0.05)。组2,各项指标在各时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3,SBP在插管1min时显著增高(P〈0.01)。组4,仅SBP在诱导后明显降低(P〈0.05)。组5,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组6,SBP、DBP、MAP在诱导后和插管后7、10min显著降低(P〈0.01)。组7,SBP、DBP、MAP仅在诱导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麻醉药在推荐的诱导剂量基础上,硫喷妥钠或依托咪酯伍用芬太尼7ug/kg,依托咪酯加咪唑安定伍用芬太尼6ug/kg,异丙酚伍用芬太尼3u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药物.采用双盲法,单次给药,术中不再追加.给药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行胃镜检查,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时(T1)、苏醒时(T2)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记录手术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依托咪酯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7.3±1.3)min比(9.1±2.0)min,P<0.05].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SBP、DBP、心率、呼吸频率均较T0时降低[(94±16)mm Hg(1 mm Hg =0.133 kPa)比(115±17)mm Hg;(51±14)mm Hg比(63±16)mm Hg;(68±9)次/min比(78±11)次/min;(9.6±2.4)次/min比(18.5±3.1)次/min,均P<0.05];患者T2时的DBP、心率、呼吸频率与T1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7± 12)mm Hg 比(51±14)mm Hg; (75±7)次/min比(68±9)次/min;(13.9±2.6)次/min比(9.6±2.4)次/min,均P<0.05].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患者T1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比T0时降低[(72±8)次/min比(79±9)次/min;(14.9±2.7)次/min比(18.6±2.1)次/min,均P<0.05];T2时的心率较T1时升高、较T0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6±8)次/min比(72±8)次/min;(76±8)次/min比(79±9)次/min,均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T0、T1、T2时SBP、DBP、心率和呼吸频率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患者T1时SBP与T0时SBP的差值(SBPT1-T0)要小于丙泊酚组患者的SBPT1-T0[(17±9)mm Hg 比(20±6)mm Hg,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89、71、68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喉罩放置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麻醉诱导时,两组患者先缓慢注入舒芬太尼0.3μg/kg,随后E组注入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P组注入丙泊酚2 mg/kg,采用反转法放置喉罩。观察患儿喉罩置入时反应,出现吞咽、呛咳、屏气、喉痉挛等气道反应或肢体运动,均认为喉罩置入体动反应阳性;记录麻醉诱导前、后1 min和喉罩置入后1 min患者的HR、SBP、DBP;记录每例患者成功放置喉罩的置入次数及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的病例数。结果喉罩置入体动反应阳性例数:E组2例(6.7%),P组1例(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喉罩放置首次成功28例(93.3%),两次放置成功2例(6.7%),P组喉罩放置首次成功27例(90.0%),两次放置成功3例(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1 min和喉罩置入后1 min患者SBP、DBP与麻醉诱导前比较,E组略有下降(P〉0.05),P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麻醉诱导后1 min和喉罩置入后1 min相同时点比较,E组患者SBP、DBP明显高于P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肌阵挛。结论依托咪酯复合0.3μg/kg舒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提供良好的喉罩放置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用药方法对全身麻醉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II级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与丙泊酚常规微泵恒速输注(P)组。麻醉过程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靶浓度,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5rain('r3)、切皮即刻(T4)、切皮后5min('r5)、气管拔管即刻(T6)两组患者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记录各时刻BIS值、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CI组在T2一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P〉0.05);P组HR、SBP与DBP在T1时显著降低,T2与T6时显著升高(P〈0.05)。P组与TcI组比较,T2时SBP与DBP显著增高(P〈0.05)。TCI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与传统的丙泊酚乳剂复合芬太尼对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两组苏醒及拔管时间、苏醒质量.方法 100例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择期患者,按入院时的单双号排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依托咪酯乳剂+舒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静脉持续微泵依托咪酯乳剂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丙泊酚乳剂+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静脉持续微泵丙泊酚乳剂麻醉维持.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插管前5 min(基础值,T0)、全麻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即刻(T2)、气腹后5 min(T3)、手术半小时(T4)、苏醒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0时无明显区别,但在T1、T2、T3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5.1±2.3)min、拔管时间为(8.1±2.4)min,对照组为(10.3±5.2)min、(12.8±2.3)min;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的麻醉效果,并与吸入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TCI组(T组)与吸入麻醉组(I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后30分钟、术毕和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病人停药至清醒(呼唤病人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结果:T组病人围术期血压平稳,各个时点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I组病人SBP、DBP、HR在气腹后30分钟及拔出气管导管后3分钟时明显高于基础值,差异有显著性(〈0.05),在相应时间点明显高于T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I组病人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比T组长,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病人安全可行,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完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4JD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依托咪酯乳剂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4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0s),阿曲库铵0.6mg/ks,A组依托咪酯乳剂0.2mg/kg(30~60s),B组丙泊酚1.5mg/kg(30~60s)。麻醉维持:A组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依托咪酯乳剂0.6~1.2mg·kg^-1·h^-1和瑞芬太尼12~15μg·kg^-1·h^-1,维持BIS值40~60;B组微量泵静脉持续泵人丙泊酚6—10mg·kg^-1·h^-1和瑞芬太尼12~15μg·kg^-1·h^-1,维持BIS值40—60。观察记录两种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前1min(T2)、气管插管后1min(L)、切皮后5min(T4)、探查后5min(T5)、病灶切下后5min(T6)、拔除气管导管后3min(T7)、术后30min(T8)的SBP、DBP、H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停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时间和术后随访术中知晓以及麻醉满意度。结果B组T2、T3、T4、T5的SBP、DBP和T6的DBP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B组T3和T7的HR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与麻醉前相比,B组T2、T3、T4、T5的SBP、DBP和T6的DBP均明显降低(均P〈0.05),B组T2的HR下降明显(P〈0.05),A组拔管后的HR明显加快(P〈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两组术后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轻,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更适合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全麻诱导的患者76例。舒芬太尼组(S组)38例,给予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组(F组)38例,给予芬太尼5μ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min(T1)、气管插管后5 min(T5)、气管插管后10 min(T10)时的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S组与F组在T1、T5、T10时段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与T0时段比较,也显著下降,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在T1、T2、T3、T4时段,MAP、SBP、DBP、HR下降程度高于S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更有效维持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影响小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