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力  巫协宁 《新药与临床》1993,12(6):354-35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4种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的发现、分子生物学特性确定、生物活性研究和临床初步应用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作用于各种骨髓细胞增殖和成熟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集落刺激因子在防治系统性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免疫低下病人中发生的系统性真菌感染 ,单纯的抗真菌药物常难以控制。集落刺激因子因其对吞噬细胞在数量及功能上都具有上调作用 ,近年来被试用于严重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用于改善机体免疫状况。一些临床试验初步显示出这是一种有前途的可供选择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刘魁凤 《新药与临床》1997,16(2):106-107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因化学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39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GM-CSF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2a)与G-CSF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3a)。因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分别应用GM-CSF150μg/d与G-CSF100μg/d,sc,qd×(2 ̄6)d。结果:2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展,借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于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生物工程药品中多肽类的代表,进展十分迅猛,临床应用也同步增多,近期国内、外专业文献的有关报道亦浩如烟海.大量文献证实,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克服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骨髓毒性,有利于大量强化治疗,缩短应用肿瘤化疗周期,并减少感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因化学治疗(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39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GM-CSF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2a)与G-CSF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3a)。因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分别应用GM-CSF150μg/d与G-CSF100μg/d,sc,qd×(2~6)d。结果:2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用药前比较均上升(P<0.01),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均少而轻。结论:GM-CSF与G-CSF治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8.
1 作用和适应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argramostim是天然产生的胞质活动糖蛋白,现可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本刺激因子可刺激粒细胞—巨噬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活化,临床上用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何杰金氏病患者于自体骨髓移植中或以后加速患者骨髓的恢复。 2 禁忌症急性骨髓母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发育不全综合征以及骨髓或周围血中白血病髓样细  相似文献   

9.
段志强  邢纯 《黑龙江医药》1997,10(6):358-360
本文着重从骨髓发育异常综合症,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和白血病等方面介绍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近些年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进口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C57小鼠环磷酰胺(CPA)应用所造成的骨髓抑制,无论在化疗药与造血因子同时应用的治疗组或造血因子先于化疗药应用的预防组,均显示出对造血干细胞明显的动员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01),rhGM-CSF升高白细胞(WBC)的作用稍次于rhG-CSF,但增加骨髓D  相似文献   

11.
陈晓蕾 《中国药房》2009,(24):1851-1852
目的:研究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糖耐量及正常大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糖耐量及正常大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糖脉康颗粒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对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拮抗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剂量组对正常大鼠的糖耐量作用不显著。结论:糖脉康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肝精补血素对失血性血虚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精补血素对失血性血虚拟模型大鼠,小鼠的RBC,Hb有显著的升高作用,可刺激网织红细胞的生成,并对正常小鼠的RBC、Hb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归和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黄芪的比例变化对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中当归、黄芪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当归和黄芪配伍比例分别为:1:1,1:3,1:5,1:7,1:10的当归补血汤中阿魏酸、藁本内酯、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结果:在5个比例的当归补血汤中,李东垣的经典方当归、黄芪(1:5)中阿魏酸、黄芪甲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总多糖的含量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当归和黄芪1:5的配伍是合理的.应该遵循古人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4.
谭玄松  洪蕾 《中国药房》2011,(15):1357-1358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去势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和脾脏、子宫指数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5组,即假手术、模型、六味地黄丸和当归补血汤高、低浓度组。将3月龄SD未孕雌性大鼠给予单侧切除卵巢造模,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SOD、MDA含量和脾脏、子宫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高、低浓度和六味地黄丸组血清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活性和脾脏、子宫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抗衰老和增强抵抗力的内在机制之一可能与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以及增加免疫器官重量有关,高浓度当归补血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性血管疾病,该文就AS炎性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核因子-κB(NF-κB)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以及中医药在抗AS中调节这些炎性信号通路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邢茂  李晓辉  王琴  张海港 《中国药房》2007,18(27):2084-2086
目的:观察莪术提取物ERC61对环磷酰胺(CTX)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确定其最佳给药方式。方法:实验小鼠ipCTX(100mg.kg-1.d-1),连续给药3d,复制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将ERC61按照单纯预防、单纯治疗和预防+治疗3种给药方式ip给药,常规方法计数小鼠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并测定脾指数。结果:ERC61对CTX抑制小鼠的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脾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ERC61可改善CTX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其中预防+治疗的给药方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定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麻黄碱、吐根、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样品浓度在0.04~0.20 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重现性RSD=0.71%,稳定性RSD=0.6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4% (n=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测定麦滋林-S颗粒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和3名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用计算机McpKp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拟合了房室模型,以麦滋林-S溶液剂为对照制剂,麦滋林-S颗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复方银参颗粒 (FYSG)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Tamur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 ,观察大鼠脑梗塞面积、卒中行为评级 ,测定脑组织水含量、脑指数。结果 :FYSG (10 0g/kg、5 0g/kg)能明显缩小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脑梗塞面积 ,改善卒中大鼠神经症状 ,降低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结论 :FYSG对大鼠缺血性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产复康颗粒含量测定中应用超声提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萌  董淳  杨戒骄 《中国药房》2001,12(9):557-557
目的:探讨产复康颗粒含量测定中应用超声提取的问题 方法:选用不同型号的超声提取仪。对同批样品进行反复测试 结果与结论:不同功率、频率超声提取仪提取效果和对含量测定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