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哮喘发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的表达变化。方法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BDNF及TrkB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BDNF及TrkB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哮喘发病中,蛋白激酶D1、蛋白激酶D2(proteinkinaseD1,D2,PKD1,PKD2)在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的表达变化。方法BALB/c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利用An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免疫荧光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PKD1,PKD2的表达变化。结果哮喘组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哮喘组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PKD1,PKD2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esternblot方法检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结论哮喘小鼠C7-T5节段脊髓后角内PKD1,PKD2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Nystrom压迫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成年健康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损伤组32只、BDNF组32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NF-κB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组与BDNF组NF-κB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 density,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BDNF组与损伤组相比A值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组与BDNF组NF-κB的灰度值(integrated density value,IDV)与内参照IDV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而BDNF组则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 BDNF很可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参与脊髓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术后 3 d和 10 d的备用背根节和脊髓 II板层内 BDNF及其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 ,正常组 ,BDNF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部分中、小神经元及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内 ,II板层内还有大量的 BDNF阳性神经膨体。背根节同时也为 BDNF m RNA阳性 ,唯背角阴性。部分去背根后 10 d组 ,备用背根节 BDNF及其 m RNA阳性中、小神经元百分数较正常及 3 d者明显增加 (P<0 .0 5 )。而 L3,L5II板层 BDNF阳性神经膨体密度在术后两组均明显下降 (P<0 .0 5 ) ,唯 BDNF的含量在 3 d组者减少 (P<0 .0 5 ) ,10 d组者恢复 (P>0 .0 5 )。术后 II板层未见 BDNF m RNA的杂交信号。结果提示 :去背根术后 3 d组脊髓 II板层阳性膨体数的下降及 BDNF含量减少 ,可能是因背根切断导致输入脊髓 II板层的 BDNF中断所致 ;而 10 d时 II板层 BDNF合成得以恢复 ,可能来源于备用背根节中、小神经元的 BDNF增多所致 ,BDNF在脊髓可塑性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制作脊髓压迫模型,免疫荧光检测BDNF在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上下行轴突的表达;WB检测BDNF在大鼠海马及脊髓的表达。结果随着时间延长,受损部位的BDNF+-GFAP荧光强度逐渐增强;BDNF+-Tuj1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受损部位相邻上下段的BDNF+-NF200比受损部位的明显增强。海马和脊髓受损中心相邻的上、下段的BDNF蛋白表达在损伤后1d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P0.05);而脊髓受损中心的BDNF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DNF的表达下调,随伤后时间呈一定规律变化,是引起受损部位神经元表达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重组人BDNF(rhBDNF)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及应激衰老神经元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将SAM鼠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和hBDNF实验组,将培养的神经元分为正常组。衰老模型组和hBDNF实验组。对SAM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对培养的神经元进行了形态学观察。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TT自动比色微量分析。结果rhBDNF实验组SAM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衰老模型组神经元存活率降至58.7%,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hBDNF实验组神经元存活率达到71.5%,显示实验组和衰老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cl-2阳性细胞数量和平均面积以及bcl-2免疫着色的灰度值较AD模型组显著增高。结论rhBDNF在培养的神经元和SAM鼠有营养作用,BDNF通过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保护神经元抵抗凋亡,有助于衰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豚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和对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artley雄性豚鼠为研究对象,制备并鉴定CVA豚鼠模型,确定CVA发作时脑内BDNF含量和(GAP-43)表达的变化。人为改变CVA豚鼠中枢BDNF含量,观察外周气道炎症和中枢GAP-43表达的相应改变。结果:制备的CVA豚鼠模型通过鉴定符合要求。(1)模型组豚鼠中枢BDNF和GAP-43表达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2)与中枢注射人工脑脊液的CVA豚鼠相比,注射外源性BDNF可以增加肺组织气道周围的物质P免疫阳性反应物并加剧外周气道炎症,同时中枢GAP-43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增多(154.3±25.7 vs 78.2±22.8,P0.01)。结论:中枢BDNF在豚鼠CVA发生发展中具有调控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调节GAP-43表达产生。  相似文献   

12.
TrkA对哮喘小鼠下呼吸道气道阻力及IL-1β表达的上调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NGF的特异性高亲合力受体TrkA对哮喘小鼠下呼吸道气道阻力及IL-1β的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TrkA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TrkA抗体阻断组。利用An iRes2005肺功能仪测小鼠气道阻力,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L-1β表达,M etamoph图象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哮喘小鼠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P<0.01),TrkA组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明显低于哮喘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rkA抗体阻断组肺(0.324±0.013)、C7-T5节段脊神经节(0.301±0.065)及对应的脊髓后角(0.216±0.019)IL-1β免疫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哮喘组小鼠(0.796±0.025、0.745±0.016、0.528±0.011,P<0.01)。结论NGF介导的TrkA通路的激活可上调IL-1β的表达,介导哮喘气道高反应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孟步亮  尹昭  李明  杨力  郭泽云  王延华 《解剖学杂志》2006,29(2):220-222,22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tSCI)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3、NT-4)在脊髓腹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染4种神经因子并作阳性细胞计数。结果:NGF主要分布于脊髓腹角神经元的胞核,BDNF、NT-4与NT-3主要分布于胞浆。htSCI前后它们在细胞内的分布范围没有变化。BDNF、NGF与NT-3的3 d在损伤尾侧段脊髓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BDNF与NGF的14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T-3与NT-4的14 d~21 d的双侧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BDNF7~21 d以及NGF14 d的健侧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分别多于相应的伤侧。结论:内源性BDNF、NGF、NT-3、NT-4增加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BDNF和NGF在健侧表达的增加说明健侧代偿功能的活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挫伤后脊髓腹角早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方法: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挫伤,脊髓冰冻切片行BDNF免疫组化ABC染色。结果:各移植组均见绿色荧光物质。脊髓挫伤后1dBDNF阳性细胞开始增多,7d达高峰,21d仍有较高表达。同一时间段内与挫伤对照组相比,移植组阳性细胞均增多,1d、3d和21d有显著性差异;3d和14d移植组平均灰度值有显著性差异;1d和14d移植组MO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挫伤后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到达脊髓损伤处并可增加挫伤脊髓BDNF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taurine up-regulated gene 1,lncRNA-TUG1)通过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在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空载体组及lncRNA-TUG1沉默组(构建lncRNA-TUG1沉默腺病毒并感染小鼠心肌,1周后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构建MI模型)。模型构建1周后使用小动物超声仪测定小鼠心功能变化,检测结束后进行眼眶取血并收集心脏组织。RT-qPCR检测心脏梗死区lncRNA-TUG1的表达;ELISA测定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TTC染色比较梗死心肌面积差异;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eNOS和BDNF的变化;Western blot、ELISA和RT-qPCR检测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Lingo-1在小鼠脊髓背侧切割伤后不同时间窗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LISA脊髓损伤仪制作小鼠第9胸髓背侧切割伤模型(深度1.1 mm),运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Lingo-l mRNA和蛋白在术后1、3、7、14、28 d的表达变化.结果 Ling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小鼠脊髓背侧切割伤后1d即显著上调,7d时达高峰,并持续上调表达至术后2~4周.结论 Lingo-1在脊髓切割伤后表达上调,揭示其与脊髓损伤后轴突变性有关;对于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轴突再生,Lingo-1拮抗剂应在损伤早期即开始并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GDNF(GDNF transformed by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HSV-G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复氧时的作用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缺氧2h、4h和缺氧4h后恢复供氧24、72h时,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并用抗Bcl-2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Bcl-2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经GDNf、HSV-GDNF孵育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复氧后Bcl-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V-GDNF组的效果更好。结论:GDNF、HSV-GDNF对缺氧-复氧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HSV-GDNF比GDNF更能增强缺氧-复氧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提高神经元存活数,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S联合电针治疗组(AST)。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AS组将支架桥接于两断端处,AST组在支架桥接术后2 d给予电针进行治疗,采用20 Hz、1 mA疏密波相间的电流,针刺穴位为环跳和阳陵泉,每次电针15 min,7 d 1个疗程。电针4周后,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结果 :AS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AS组;尼氏染色显示AST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形态较完整,尼氏体呈蓝紫色、斑块状,偶见部分核移位现象,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S组和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ST组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AS组和模型组。结论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不仅可增加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还可阻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肿胀与溶解,并可上调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的影响,为阐明BDNF对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大鼠均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压迫组和减压组。用自行设计的压迫器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模型。压迫组作脊髓压迫12 h,减压组作脊髓压迫1 h,假手术组仅作脊髓显露,不作压迫。用锇酸染色观察CSCI后1、3和7 d有髓神经纤维变化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DNF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结果压迫组和减压组都出现脱髓鞘病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髓鞘逐渐水肿、变性、MBP崩解。BDNF表达量在CSCI后随时间延长也逐渐降低(P0.05),但与压迫组相比较,减压组脱髓鞘病变较轻且MBP和BDNF降低幅度小而缓慢(P0.05)。结论 CSCI后尽早减压可减轻脱髓鞘的发生,且可能与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妊娠糖尿病(GDM)小鼠胎盘中的表达及对小鼠子代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妊娠对照组(Control组)、GDM组、干预组(BDNF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GDM小鼠模型。BDNF组每天尾静脉注射BDNF;Control组、GDM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孕18 d(E18)。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PG),观察胎盘、胎鼠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小鼠胎盘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qRT-PCR检测胎盘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胎盘组织CD3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BDNF、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GDM组小鼠体质量、血糖,胎鼠、胎盘质量显著增加,胎盘血管分布紊乱,血管壁变薄,血细胞减少,胎盘迷路层血窦面积显著减少,SOD含量及CD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