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3个月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患者的血浆D-D值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结果:VTE组的血浆D-D值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且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的增高,该现象更加显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手术、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血浆D-D水平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值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血栓风险分层相关;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值水平的检测,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初诊3个月内VTE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春东  原龙  丛辉 《肿瘤学杂志》2008,14(9):758-759
[目的]观察以泰索帝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泰索帝组51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方案为泰索帝75mg/m^2+顺铂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对照组为同期60例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方案采用PAC(顺铂+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及VBP方案(长春新碱+平阳霉素+顺铂)。均化疗2~6个周期。[结果]泰索帝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和4个月(P〈0.01),有效率(CR+PR)分别为43.1%与19.8%(P〈0.05)。化疗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与脱发。[结论]以泰索帝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及输卵管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5-Ful+醛氢叶酸(CF)+顺铂(DDP)的PLF双周方案与DDP+5-Fu的PF三周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5例住院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Ⅳb期)或放疗后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按不同的化疗方案分成PLF组(29例)或PF组(26例)。治疗方法:PLF组:第1天水化,同时静滴DDP 40~50mg/m^2,然后予CF 0.2g静滴2h,接着静脉注射5-Fu 0.5g,再接5-Fu 2.8~3.0g/m^2持续静滴48h(60%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第1、15天;每4周重复;PF三周方案组:DDP 80~100mg/m^2分5天静滴,5-Fu 1g第1~5天静滴2h,每三周重复。观察两组的客观疗效、中位缓解时间和毒副反应。[结果]PLF的有效率(RR)较PF稍高,RR分别为62.1%和38.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3.6个月和2.6个月(P〉0.05)。PLF组在骨髓抑制(包括中重度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腹泻,口腔黏膜炎,并发感染等方面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PF组(P〈0.05)。PLF组因毒副反应明显.患者拒绝继续化疗者亦较PF组高(P〈0.05)。[结论]从耐受性和毒副反应来看,PF三周方案优于PLF双周方案;而从疗效来看,PLF双周方案治疗晚期复发转移鼻咽癌有效率较PF三周方案稍高,但因毒副反应增加,限制了临床使用,从而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雪飞  黄伶  李勇  黄挺 《肿瘤学杂志》2008,14(4):305-306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定性试验检测了8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35例健康受试者血浆DD水平(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DD阳性率为44.44%,显著高于对照组(x^2=22.56,P〈0.05);且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阳性率为22.5%,明显低于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患者(65.85%,x^2=15.41,P〈0.05);化疗后DD阳性率为59.26%,高于化疗前(44.44%),但两者无差异(x^2=3.56,P〉0.05);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CR+PR)血浆DD阳性率(35.48%)明显低于化疗未缓解者(SD+PD)(74%,x^2=11.76,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作为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判定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已日益受到肿瘤临床各科的广泛关注。恶性肿瘤患者易并发VTE,溶栓后易复发,根据恶性肿瘤并发VTE的特点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手术和化疗中常规预防VTE非常重要。本文简要介绍恶性肿瘤患者中VTE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病理机制、诊断及辅助检查的若干进展,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治及预防情况,加强肿瘤相关性VTE的认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确诊为VTE的肿瘤患者(VTE组)的病历资料,与同时期入院的非VTE的肿瘤患者对照(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的VTE高危因素。结果:VTE组及对照组各99例患者。VTE组中,年龄>60岁64例,ZPS评分>2分57例,IV期65例;以彩超确诊者84例,以CT诊断者15例;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者71例。VTE组:49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出院后应用华法林后续治疗10例,大多数VTE组患者未应用预防性抗凝。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血红蛋白下降、凝血酶时间延长以及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恶性肿瘤合并VTE多发生在60岁以上、IV期和活动不良的患者,其后续抗凝治疗不足,临床上缺乏主动预防的措施及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68例肝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在硬膜外阻滞下肝动脉栓塞化疗,B组33例行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两组术中疼痛反应情况、手术时间和射线辐射时间。[结果]A组采用硬膜外阻滞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中腹痛不适发生率14.3%(5/35)明显低于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组75.8%(25/33)(P〈0.05),而且手术时间减少和射线辐射时间缩短。[结论]硬膜外阻滞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能减轻患者术中腹痛等不适,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射线辐射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李红  阚庆生 《肿瘤学杂志》2010,16(5):398-399
[目的]评价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氟尿嘧啶连续泵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氟尿嘧啶连续泵化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1次/d,共治疗7d。[结果]治疗组口腔黏膜炎、消化道反应均较对照组轻(P〈0.05)。治疗组KPS评分显效+稳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减轻氟尿嘧啶连续泵化疗对患者机体的毒副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杉醇+卡铂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6例确诊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C同期放化疗组42例和对照组PF同期放化疗组44例,TC组在放射治疗的第1、4周给予2个周期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紫杉醇135mg/m^2dl,卡铂AUC=6dl;PF组在放射治疗的第1、4周给予2个周期5-FU+顺铂方案化疗(顺铂20mg/m^2ivd1-5,5-FU500mg/m^2)。结果:TC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2/42)、73.8%(36/50),PF组91.0%(43/44)、78.0%(35/44)(P〉0.05);TC组口腔黏膜损伤、消化道反应明显低于PF组(P〈0.05)。两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骨髓功能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卡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耐受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402例,分析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评价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734.51 ng/m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500 ng/ml);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乳酸脱氢酶升高、Ⅲ~Ⅳ期、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化疗有效组D-二聚体水平由化疗前的949.40 ng/ml降低至499.8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组D-二聚体水平由化疗前的611.09 ng/ml升高至899.7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为疗效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冯正权  张祺箐  王莉 《中国肿瘤》2014,23(5):417-420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f方法]21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中药联合化疗组,对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94例化疗后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与化疗前相比均显著性升高(P〈0.01);化疗后CD8+细胞比例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联合化疗组125例化疗后患者CD4+、CD4+/CD8+细胞比例与化疗前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CD8+细胞比例显著性降低(P〈0.01),化疗后CD3+、NK细胞比例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中药联合化疗组化疗后CD8+比例降低和CD4+/CD8+比例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单纯化疗与中药联合化疗均能改善免疫功能,且中药联合化疗优于单纯化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 activated and cytokins induced killer,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实验采用武警总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应用DCIK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患者23例作为联合治疗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均于化疗前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PBMC体外培养产生DCIK细胞。联合治疗组患者首先行2周期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回输质量合格的DCIK细胞。单纯化疗组仅进行2周期全身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改善程度、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无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8+、CD3+CD56+细胞的比例大幅升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1年生存率78.3%;单纯化疗组1年生存率80%(P〉0.05)。联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52.2%;单纯化疗组3年生存率30%(P〈0.01)。结论:D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临床受益反应有较大的提高,免疫功能有所改善,3年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徐瑶  彭聪  邓晓杨 《现代肿瘤医学》2017,(11):1773-1775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我院15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按是否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40)与无VTE组(n=118),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例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ET组Ⅳ期:90.00%,血黏稠度增高:67.50%,D-二聚体增高:70.00%;无VTE组Ⅳ期:70.34%,血黏稠度增高:46.61%,D-二聚体增高:49.15%(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黏稠度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宫颈癌化疗合并VTE患者2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9例治愈,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57.50%.结论:宫颈癌肿瘤分期晚、D-二聚体水平高以及血黏稠度高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为宫颈癌患者并发VTE的高危因素;及时评价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高危因素,及早抗凝治疗,可预防及减少并发VTE,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中国肿瘤》2014,23(4):349-351
[目的]探讨康莱特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6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康莱特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CEF方案化疗,康莱特组同时给予康莱特200ml/d。观察两组骨髓抑制,CD3+、CD4+、CD8+、CD4/CD8及Kamofsky评分变化。[结果]康莱特组和对照组≥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3.3%(4/30)、50.0%(15/30),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莱特组CD3+、CD4+、CD4/CD8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32,P=0.038,P=0.040)。康莱特组生活质量为稳定、减退的患者分别为22、5例,对照组分别为18、10例,两组稳定、减退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44,P=0.030)。[结论]康莱特联合新辅助化疗可以减轻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提高免疫功能和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试验法,分别用恩丹西酮单药及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联合方案预防呕吐。[结果]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3天内预防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93.3%、95.0%、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78.3%和75.0%(P〈0.05)。毒副作用可以耐受。[结论]恩丹西酮+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联合方案预防化疗引起的呕吐效果明显优于思丹西酮单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w高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迪注射液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wTreg细胞和血清TGF-β1、IL-10水平,同期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w Treg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77±1.50)%,与健康对照组(3.84±0.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中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24.09±6.74)、(197.76±43.76)ng/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9.39±5.73)、(141.13±32.17)ng/ml](P=0.006,P=0.002)。对照组化疗后CD4^+CD25^hiCD127^low 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48),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22.25±6.79)、(184.85±49.11)ng/ml]与化疗前[(24.37±8.10)、(197.16±44.57)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P=0.314)。观察组化疗后CD4^+CD25^hiCD127^low Treg细胞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表达水平[(4.36±1.19)%,(20.16±4.73)、(165.42±39.57)ng/ml]与化疗前[(5.78±1.50)ng/ml,(23.81±5.15)、(198.35±43.68)ng/m1]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P=0.003)。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水平增高,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以降低NSCLC患者的Treg细胞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15例NSCLC患者治疗前后、9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访1年,记录NSCL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计算NSCLC患者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3±0.26)mg/L,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的(0.26±0.03)mg/L和健康对照者的(0.23±0.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2.31±0.34)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的(0.87±0.3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NSCLC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为28.6%,明显低于术前的49.5%(P<0.05);而110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为28.8%,明显高于术前阴性患者的5.7%(P<0.05)。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7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2.8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手术疗效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且治疗有效的DLBCL患者47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第2个周期、第4个周期结束后第3天采集静脉血,经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较化疗前与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的差异,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进行比较。结果 DLBCL患者组化疗前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70.04±8.87)%、(42.79±6.06)%、(1.68±0.59)%、(14.40±6.02)%]较健康对照组[(63.89±6.67)%、(32.72±5.77)%、(0.85±0.25)%、(9.95±5.24)%]低(P<0.05),而CD+8细胞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27.21±6.54)%比(39.92±7.11)%](P<0.05)。DLBCL患者组化疗第4个周期外周血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与化疗第2个周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该组患者化疗第4个周期CD+3、CD+4、CD+8、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初治DLBCL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可作为反映DLBCL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较好参数,在临床上可用于免疫功能的监测,为DLBCL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麻醉与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军  姜慧芳  付霜 《肿瘤学杂志》2009,15(5):429-431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Ⅱ~Ⅲ期术前化疗或非化疗乳腺癌患者各25例.A组为术前未化疗组,B组为术前化疗组: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d及术后第3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值。[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d、第3d的CD8^+和NK细胞下降明显(P〈0.05).而CD4^+/CD8^+显著性升高(P〈0.05);但两组间术后第1d、第3dCD3^+、CD8^+、NK细胞以及CD4^+/CD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术前化疗或非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缔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与患者术前是否讲行辅助化疗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