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治疗方式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5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介入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和再次肝移植对肝动脉并发症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2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治疗,术后均存活;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后,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1例再次出现HAT,并再次移植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个月内出现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stenosis,HAS)者12例,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2例;支架植入10例(治疗后因胆道缺血性改变行再移植4例);6例再移植患者存活4例,因颅内出血和感染死亡2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HAS者8例,行肝动脉支架植入5例,肝功能好转.因胆道缺血性改变接受再移植1例.另外2例行保守治疗,情况稳定未作处理.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治疗应根据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HAT的治疗以再次肝移植为主,HAS以介入治疗为主,一旦出现胆道缺血性改变,应及时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肝动脉重建的外科技巧和影响肝动脉重建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2004-2005年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68例肝移植病人中与动脉相关的并发症共22例,发生率为5.9%(22/368);围手术期发生的15例动脉相关并发症中,12例为动脉血栓形成,3例为误伤右副肝动脉而继发的大面积肝坏死;术后远期发生的7例动脉相关并发症中,动脉血栓形成3例和动脉广泛狭窄4例.所有22例动脉相关的并发症中,接受再次肝脏移植者13例.因肝动脉并发症导致病人死亡11例,占该组肝移植病人死亡的30.5%(11/36).结论 保护供体肝动脉的完整性、正确选择受体动脉的吻合部位、显微外科血管重建技术的应用以及预防或及时纠正血液高凝状态等是提高肝动脉重建质量,降低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连续503例肝移植中出现15例肝动脉狭窄,根据临床表现、动态肝功能和彩色多普勒检查、CT动脉成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肝动脉狭窄10例,2例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再移植3例,介入治疗7例,其中动脉支架植入5例,球囊扩张溶术后6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支架植入术后9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月后发现肝动脉狭窄5例,介入治疗均行肝动脉支架植入,1例支架植入术后186天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根据肝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时间、移植肝功能状态和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措施。再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肝动脉支架植入可挽救移植肝,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移植肝发挥功能以等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1月收治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14例,分别采用动脉溶栓、血管支架植入、高压氧治疗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结果 动脉溶栓11例,成功率45.5%(5/11),2例随访12个月肝功能正常,另3例均于随访期死亡.其中2例因吻合口狭窄曾行血管支架植入术。高压氧治疗3例.随访7个月,临床效果较好。急诊再次肝移植2例.术后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溶栓及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存在局限性,高压氧治疗效果良好,可与其他保守治疗联合使用,应避免急诊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的诊断与治疗,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共实施成人尸体肝脏移植387例.术后采用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血流.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时,采用超声造影或肝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手术再血管化治疗及再次肝移植等治疗.结果 387例中术后共有10例患者发生HAT,发生率2.6%.发生HAT的中位时间为肝移植术后7(范围2~18)d.2例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例伴肝动脉狭窄放置支架,均痊愈;3例再次手术行肝动脉重建联合肝动脉局部溶栓治疗,其中1例术后再次出现HAT,死亡;2例行再次肝移植,痊愈;3例出现肝内脓肿,严重感染,肝功能恶化死亡.死亡率为40%(4/10).结论 肝移植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是早期发现HAT的关键,超声造影及肝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及时采用介入溶栓、手术再血管化及再次肝移植等治疗虽然可减少患者死亡,但预防HAT发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移植肝失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施行的9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包括肝动脉血栓(2/9),门静脉血栓(1/9),胆道并发症(6/9);9例再次肝移植均为尸肝移植,3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6例采用背驮式肝移植,6例采用Roux-en-Y胆肠内引流,1例供受体门静脉间用供体脾静脉搭桥,1例供体肝动脉与供体腹主动脉之问用供体脾动脉搭桥。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未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 首次肝移植后由于胆道和血管并发症导致移植肝失功是再次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不失时机地进行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失功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的预防.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596例成人尸肝移植,自2005年开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HAT形成,包括术中重建变异肝动脉,受体肝动脉条件不好的患者采取供体肝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搭桥,动脉吻合全部采用显微缝合技术,术后常规监测移植肝血流,对肝动脉峰值流速低于40 cm/s的患者行抗凝治疗.比较2004年实施的181例肝移植患者(A组)与2005-2007年实施的415例肝移植患者(B组)HAT发生情况.结果 A组共有8例患者出现HAT,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3~41 d),3例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恶化,3例表现为胆漏,1例表现为肝脓肿,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B组共有6例患者出现HAT,发生时间为术后8 d(1~21 d),3例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恶化,1例表现为胆漏,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B组患者HAT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44%vs4.42%,X~2=4.86,P=0.027).A组3例行再次肝移植,共死亡5例,B组3例行肝动脉重建联合肝动脉局部溶栓治疗,2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严重感染、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患者接受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术中采用显微缝合方式,注意重建变异肝动脉,术后严密监测,及时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1月至2005年1月收治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14例,分别采用动脉溶栓、血管支架植入、高压氧治疗及再次肝移植治疗。结果动脉溶栓11例,成功率45.5%(5/11),2例随访12个月肝功能正常,另3例均于随访期死亡,其中2例因吻合口狭窄曾行血管支架植入术。高压氧治疗3例,随访7个月,临床效果较好。急诊再次肝移植2例,术后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动脉溶栓及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存在局限性,高压氧治疗效果良好,可与其他保守治疗联合使用,应避免急诊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hen GH  Lu MQ  Cai CJ  Yang Y  Yi HM  He XS  Zhu X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5):295-297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所实行的647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73例,发生率11.3%(73/647),包括血管并发症39例(6.0%,39/647),其中肝动脉23例(3.6%),门静脉6例(0.9%),腔静脉10例(1.5%),其中腔静脉并发症均发生在非腔静脉整形患者;放置内支架治疗肝动脉狭窄2例,均成功;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再次移植治疗,成功率为4/6,再血管化和气囊扩张成功率分别为3/7和2/7;放置内支架治疗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和腔静脉狭窄的成功率为3/3和10/10。发生胆道并发症34例(5.3%),其中放置T管患者发生胆道并发症27例,未放置T管患者7例,两组吻合口胆漏、胆道狭窄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统背驮式肝移植术能有效预防腔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放置内支架技术治疗血管狭窄性病变效果好;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应采取再次肝移植;确保供肝胆道系统的血供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关键;不放置T管的胆管端端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0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监测、诊断与处理。结果 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5.0%(9/180),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HAT)5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腹腔动脉狭窄1例。8例动脉造影证实,1例尸检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5.9%;术中超声(IOU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0%,66.7%和100%。3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3例接受再血管化手术、2例分别接受再次肝移植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6例死亡。结论CD1是监测动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IOUS有助于术中的早期诊断。HAS和HAT治疗应首选再血管化或再次肝移植;介入溶栓的疗效不佳;个别患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Early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remain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graft failure and mortality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It is the most frequent severe vascular complication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accounting for >50% of all arterial complications. Most patien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for urgent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Among 911 OLTs in 862 from 1989 to 2011, we observed 23 cases (2.6%) of acute early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Seventeen patients were qualified immediately for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and 6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herapies, including intra-arterial heparin infusion 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with stent placement.

Results

Among patients who were assigned to early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11/17 survived with 3 succumbling due t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1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nd 3 succumbling on the waiting list.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vascular therapy survived with an excellent result obtained in 1 who underwent treatment <24 hours after arterial thrombosis. In 2 patients we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result not requiring retransplantation, but 3 patients assigned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24 hours after arterial thrombosis needed to be reassigned to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because of poor resul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nclusion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escue liver grafts through urgent revascularization depending on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al expertise at the transplant center, reserving the option of retransplantation for graft failure or severe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再次肝移植手术效果的因素,总结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结果例1因术后全身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4因手术难度大,出血量较多,术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例7因术后早期出现颅内出血并腹腔内感染死亡。其余5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均已出院。结论患者再次肝移植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合并严重并发症,加之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延长以及术中大量出血等因素,对预后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3月对2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肝动脉狭窄16例,对其中14例成功植入肝动脉支架15枚,另2例未予治疗;肝动脉血栓2例,对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1例行二次肝移植;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对其中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伴有肝动脉吻合口狭窄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1例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治疗肝移植后肝动脉部分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重建移植肝肝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重建移植肝肝动脉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架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结果 74例采用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患者中,68例治愈,6例术后早期死亡,治愈率为9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8%(13/74),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8/74),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14%(10/74),其中5例为架桥动脉血栓形成,5例为肝动脉(含架桥动脉)狭窄,行动脉支架置入溶栓术或动脉支架置入术,除1例上述治疗无效后行再次肝移植外,其余9例血管恢复通畅。结论肝移植术中若无法行供、受者肝动脉端端吻合术重建肝动脉,间置髂动脉的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肝动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临床活估肝移植的手术经验。方法 对12例活体肝移植(13次手术,包括第一次减体积再次肝移植手术)的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次活体肝移植手术均获成功;所有供体手术后顺利康复,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并全部纳入术后长期随访中。1例晚期肝癌病人移植后死于胆瘘及继发多器官功能不全;9例Wilson病受体获得长期存活,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复查肝功能、铜氧化酶水平全部在正常范围;1例Wilson瘤,受体于术后72天死于不可递转的排异反应;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亚急性戊型肝炎、肝功能衰竭、Ⅳ期肝性脑病的病人,行急诊成人右叶供肝活体肝移植,术后恢复顺利,现为术后第11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已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精湛细致的手术技术是活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活体肝移植适合我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全球性供肝来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和再移植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再次肝移植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 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H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6例接受了再移植。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早期HAS(移植后4周内)8例,介入治疗后肝功能好转6例,1例肝功能恶化及时再移植存活,另1例因肝衰竭死亡。1 2例晚期HAS中1例介入后于术后3 8 d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衰竭;5例因肝功能反复异常、胆道缺血型狭窄和反复胆道感染而接受再移植,再移植围手术期死亡1例。2 0例平均随访13个月,2例分别因原发性肝癌和严重胆道感染死亡;3例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并再次动脉内介入治疗成功。共出现缺血型胆道病变8例(4 0.0%)并行胆道介入治疗,5例肝功能改善。早期HAS和晚期HAS的1年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 7.5%,4 3.8%和8 1.5%,5 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9 7 6)。结论肝移植术后HAS未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时,首选介入治疗,但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较高。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HAS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变异与肝移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肝移植中供体及受体肝动脉变异情况与重建方式。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2月107例肝移植供体与107例受体肝动脉变异情况及重建方式。术后应用Doppler超声、胆道镜及介入方法监测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7例肝移植之供、受体肝动脉(214例肝动脉),3例术中、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有20例次肝动脉变异,经过术中良好的重建,其结果显示肝动脉及胆道并发症3例(3/19),较正常肝动脉吻合者(15/8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变异发生率约9.35%左右,肝移植时供肝切取、修整及受体病肝切除应引起高度重视,术中良好的重建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In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usually leads to graft loss, early due to hepatic necrosis when it occurs during the first week following the transplant procedure, or later due to biliary complications.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is the usual attitude. However, urgent surgical hepatic arterial thrombectomy to restore the blood flow can be successful when early diagnosis is made with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angiography. Four hepatic arterial thrombectomies were performed as an emergency with additional intra-hepatic arterial fibrinolytic treatment, in three children, 1.5, 3 and 5.5 years of age. Mean du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sign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nd thrombectomy was 16 hours. None of the children had an urgent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A complete success was obtained in one case, with normal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patent hepatic artery on the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t the present time. In the two other cases,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recurred, in spite of repeated thrombectomy in one case; following this attempt complication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two patients: 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left lobe (1 case), biliary leak (1 case) and stenosis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2 cases). A complete success in one case and a partial success in the two others lead us to advocate urgent thrombectomy and in situ fibrinolytic treatment when early diagnosi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is m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