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体系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调控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4周低O2高CO2组(B组),4周低O2高CO2+血晶素组(C组)。采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血CO浓度及肺细小动脉HO-1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B组mPAP、RV/(LV+S)显著高于A组(P<0.01),C组mPAP、RV/(LV+S)明显低于B组(P<0.01),3组间mC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全血CO浓度B组明显高于A组(P<0.01),C组明显高于B组(P<0.01)。③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T/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B组显著高于A组(P<0.01),C组明显低于B组(P<0.01)。④电镜下B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面积增大,染色质增多,外膜胶原纤维密集,C组大鼠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轻于B组。⑤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发现B组I级(直径>200μm)、Ⅱ级(直径50-200μm)、Ⅲ级(直径<50 μm)肺细小动脉HO-1及HO-1mRNA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组(P均<0.01),C组各级肺细小动脉HO-1及HO-1 mRNA平均吸光度值明显高于B组(P均<0.01)。结论:一氧化碳体系表达增强可抑制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血管结构重建,提高一氧化碳体系表达可能是防治COPD、肺动脉高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L-精氨酸(NO/L-Arg)系统和尾加压素Ⅱ(U Ⅱ)在大鼠慢性缺氧(O2)高二氧化碳(CO2)肺动脉高压病理过程的作用及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缺O2高CO2加生理盐水4周组(B组)、慢性缺O2高CO2加L-Arg脂质体4周组(C组)、慢性缺O2高CO2加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4周组(D组).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小动脉U Ⅱ和U Ⅱ mRNA、U Ⅱ受体(UT) 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B组高于A组(均P<0.05);C组低于B组(均P<0.01);D组两指标不仅高于A组(P<0.01和<0.05),且mPAP也高于B组(P<0.01).(2)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中膜厚度(PAMT)B组显著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D组WA/TA也显著高于A组.(3)肺小动脉U Ⅱ、U Ⅱ mRNA、UT mRNA表达同A组比较,B组、D组各指标都显著增高(均P<0.01);C组U Ⅱ、U Ⅱ mRNA的表达较B组明显下调(P<0.01),同A组比较,其U Ⅱ表达下调但UT mRNA表达增加(均P<0.01);D组U Ⅱ表达较B组低,而UT mRNA表达较B组高(均P<0.01).结论慢性缺O2高CO2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与U Ⅱ的异常表达增加有关,而外源性NO可能有抑制U 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L-精氨酸(NO/L-Arg)系统和尾加压素Ⅱ(UⅡ)在大鼠慢性缺氧(O2)高二氧化碳(CO2)肺动脉高压病理过程的作用及关系。 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缺O2高CO2 加生理盐水4周组(B组)、慢性缺O2高CO2 加L-Arg脂质体4周组(C组)、慢性缺O2高CO2 加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4周组(D组)。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原位杂交法检测肺小动脉UⅡ和UⅡ mRNA、UⅡ受体(UT)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B组高于A组(均P<0.05);C组低于B组(均P<0.01);D组两指标不仅高于A组(P<0.01和<0.05),且mPAP也高于B组(P<0.01)。(2)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和中膜厚度(PAMT):B组显著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D组WA/TA也显著高于A组。(3)肺小动脉UⅡ、UⅡ mRNA、UT mRNA表达:同A组比较,B组、D组各指标都显著增高(均P<0.01);C组UⅡ、UⅡ mRNA的表达较B组明显下调(P<0.01),同A组比较,其UⅡ表达下调但UT mRNA表达增加(均P<0.01);D组UⅡ表达较B组低,而UT mRNA表达较B组高(均P<0.01)。 结论: 慢性缺O2高CO2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可能与UⅡ的异常表达增加有关,而外源性NO可能有抑制U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II)受体在慢性低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的大鼠模型上,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 测定不同缺氧时间(2周、4周)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的结合率, 放免法测定血浆UII的含量。结果: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UII受体结合位点(Bmax), 低氧2周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6.7%(P<0.01), 4周组又比2周组高19.8%(P<0.01), UII受体亲和力(Kd值)3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 血浆UII水平呈先高后降的双向变化, 2周组比正常组高33.5%(P<0.01), 而4周组比2周组低15.4%(P<0.05), 与正常对照组相近。结论: 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使大鼠右心室肌浆膜上UII受体增加, 其变化可能参与了右室肥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时大鼠肺组织内硫化氢体系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C组)、低O2高CO2组(HH组)、低O2高CO2+川芎嗪组(HH+LTZ组)。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光镜观察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检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P)比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测肺细小动脉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浆H2S含量及肺组织匀浆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变化。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CS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H组的肺平均动脉压(mPAP)、WA/TA、RV/LV+SP明显高于C组,HH+LTZ组明显低于HH组(均P0.01);3组的平均颈动脉压(mCAP)无明显差异(P0.05)。TUNEL法测得HH组、HH+LTZ组的肺细小动脉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C组(P0.01),HH+LTZ组肺细小动脉凋亡指数显著高于HH组(P0.05)。血浆硫化氢(H2S)含量、肺组织匀浆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肺组织CSE基因表达水平,HH组明显低于C组(P0.01),HH+LTZ组明显高于HH组(P0.01)。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上调CSE基因表达,增加CSE的活性,提高H2S水平,从而降低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骨桥蛋白(OPN)及其基因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探讨OPN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低O2高CO2 1周、2周和4周组(1HH、2HH和4HH)。采用RT-PCR法测定不同低O2高CO2 组大鼠离体肺动脉和肺组织骨桥蛋白(OPN)mR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细小动脉骨桥蛋白分布表达情况,ELISA 法定量测定肺组织匀浆OPN水平,Western blotting 法测定离体肺动脉OPN表达水平。结果: ①低O2高CO2各组大鼠mPAP和RV/LV+S均明显高于NC组(P<0.01),4组大鼠间mC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低O2高CO2 各组大鼠肺组织和离体肺主动脉OP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③免疫组化法显示NC组大鼠肺组织OPN表达主要见于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内,1HH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周围巨噬细胞均见有OPN的表达,其中以中膜平滑肌细胞最为明显,而2HH和4HH组大鼠OPN表达更加明显, 低O2高CO2 各组肺细小动脉OPN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骨桥蛋白表达也呈增高趋势;④ 低O2高CO2 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OPN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69倍、2.28倍和2.87倍(均P<0.01);⑤ Western blotting 分析1HH、2HH和4HH各组大鼠离体肺动脉OPN表达明显增强,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慢性低O2高CO2能够刺激大鼠肺组织和肺动脉OPN及其基因表达增强,OPN可能在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压力及管壁胶原的影响。方法:将二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A)、低氧组(B)、低氧+losartan组(C),低氧时间为4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losartan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重量比(RV/LV+S)、肺细小动脉超微结构、肺动脉管壁Ⅰ、Ⅲ胶原和Ⅰ、Ⅲ前胶原基因的影响。结果:①B组mPAP、RV/LV+S显著高于A组(P<0.01),C组mPAP、RV/LV+S显著低于B组(P<0.01)。②电镜检查显示B组肺动脉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C组较B组明显为少。③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直径约100-200μm)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组(均P<0.01),C组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均P<0.01),Ⅲ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吸光度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losartan可预防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动脉管壁胶原的生成、沉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 ADM组,每组6只。持续皮下注射ADM1-50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 S)、肺小动脉病理及形态计量学和体循环平均压(mSBP),放免法测定肺动脉血浆ADM水平,原位杂交测定肺动脉ADMR mRNA的表达。结果①低氧组大鼠mPAP,RV/(LV S),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MT%)及管壁面积与血管面积比值(MA%)均显著升高(P<0.01);ADM组显著缓解以上变化(P<0.01)。②低氧组与低氧 ADM组肺动脉血浆ADM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低氧 ADM组较低氧组ADM浓度低(P<0.05)。③低氧组与低氧 ADM组的ADMR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结论持续皮下注射ADM对慢性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塑有预防和部分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A2aAR)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红景天苷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低氧组、低氧+红景天苷低剂量组、低氧+红景天苷中剂量组、低氧+红景天苷高剂量组、低氧+A2aAR激动剂(CGS-21680)组。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和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观察各组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肺细小动脉管壁A2aAR含量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匀浆A2aAR mRNA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1)低氧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2aAR激动剂组和红景天苷高剂量组可以明显降低mPAP,红景天苷中、低剂量组mPAP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低氧组大鼠RV/(LV+S)显著高于正常组,A2aAR激动剂组和红景天苷中、高剂量组RV/(LV+S)显著低于低氧组,红景天苷低剂量组较低氧组有减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低氧组大鼠肺细小动脉重构显著, A2aAR激动剂组及红景天苷低、中、高剂量组肺血管重构较低氧组明显减轻。(4)低氧组肺血管和肺组织A2aA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A2aAR激动剂组和红景天苷高剂量组肺血管和肺组织A2aAR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低氧组进一步升高。结论:A2aAR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红景天苷能够上调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和肺组织A2aAR的表达,该通路可能是其减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上,采用图像分析、免疫杂交、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测定不同缺氧时间(1周、2周、3周)肺细小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含量及肺小血管显微结构。结果:①慢性低O2高CO2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RV/LV+S)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高,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光镜下正常对照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自然弯曲,平滑肌层未见明显增厚,管壁均匀一致,而低O2高CO2组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③免疫杂交、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发现肺细小动脉MMP-2、MMP-9及其mRNA平均吸光度值,低O2高CO2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低O2高CO2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升高,提示金属蛋白酶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X3CL1/fractalkine(FKN)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并探讨葛根素的干预效应。方法: 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造模组(M组)和葛根素干预组(M+P组)。测量并比较各组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平均压(mRVP)、颈动脉平均压(mCAP)、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观察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变化,测定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测定血浆可溶性fractalkine(sFKN)浓度,肺细小动脉FKN蛋白,肺组织FKN mRNA的表达。结果: M组mPAP、mRVP、RV/(LV+S)、WA/TA和PAMT显著高于C组(P<0.01),M+P组RV/(LV+S)、WA/TA和PAMT较M组显著降低(P<0.01),M组血浆sFKN、肺组织FKN mRNA和肺动脉壁FKN含量显著大于C组(P<0.01),M+P组显著降低(P<0.05),sFKN与PAMT呈正相关(r=0.719,P<0.01),与RV/(LV+S)呈正相关(r=0.685,P<0.01)。结论: 葛根素具有抑制FKN表达、肺动脉高压发展和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肺动脉L-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与L-Arg脂质体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单纯低O2高CO2组(HH)、低O2高CO2加L-Arg组(HL)和低O2高CO2加L-Arg脂质体组(HP)。将肺动脉孵育,测定其对[3H]-L-Arg的摄取率,同时光镜下观察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比较:HH组明显高于NC组(P<0.05),HP组明显低于HH组及HL组(P<0.01);HL组与HH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2)肺动脉薄片对0.005mmol/L、0.01mmol/L、0.02mmol/L、0.05mmol/L、0.1mmol/L和0.2mmol/L[3H]-L-Arg摄取率比较:HH组明显低于NC组,HL组明显高于HH组;HP组显著高于HH组及HL组(P<0.01)。(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P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血管存在L-Arg的转运障碍,用脂质体作为载体可显著提高肺血管对L-Arg的跨膜转运,L-Arg脂质体治疗慢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ho激酶(ROCK I)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初始对照组、栓塞3 d组、1周组、2周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终末对照组.采血制备血栓,颈静脉注入,2周后第2次栓塞,全程腹腔注射氨甲环酸.达实验设定日期后,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右室肥厚指数(RVHI),原位杂交检测ROCK I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TGF-B,蛋白表达.结果:栓塞4周组至12周组大鼠随时间延长mPAP明显增高(均P<0.01);PAMT、WA/TA在4周后随时间延长显著增高(4周组P<0.05,8周、12周组P<0.01);8周后RVH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周组P<0.05,12周组P<0.01);栓塞后ROCK I mRNA原位杂交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3 d组至2周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1周组、2周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ROCK I mRNA及TGF-β1,蛋白与mPAP、RVHI及血管重构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1);ROCK I mRNA与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1).结论:ROCK I和TGF-β1均可能参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此过程中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可能是TGF-β1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旨在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中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不同节段肺内动脉uⅡ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低氧1周和2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标R/(L+S)、肺动脉相对中膜面积(RMA)和相对中膜厚度(R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低氧2周组大鼠各节段肺内动脉内皮细胞中uⅡ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7.75%、32.50%、39.63%(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与呼吸性细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内皮细胞uⅡ表达与mPAP呈显著负相关;各节段肺动脉内皮细胞uⅡ表达分别与各级肺动脉RMA、RMT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研究表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结构重构形成过程中,肺内动脉内皮细胞uⅡ表达呈现明显下调;推测uⅡ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及其肺内5-羟色胺1B(5-HT1B)受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低氧3周组、低氧4周组和低氧5周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分别在低氧环境中饲养3周、4周和5周。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度[RV/(LV+S)%]、血浆和肺组织中5-HT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分布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蛋白含量。结果:和正常组相比,低氧3周组大鼠的mPAP、RVSP和右心室肥厚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均P0.05)。低氧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5-H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均P0.05),并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HT1B受体主要分布在正常大鼠肺动脉的内膜层,而平滑肌层中仅有少量表达;和正常组相比,低氧3周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层中5-HT1B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多;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层中5-HT1B受体表达持续增多。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蛋白含量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体内5-HT水平显著升高,其肺动脉中5-HT1B受体呈过度表达,这可能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肝素抑制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VEGF-1)在肺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和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4周组(B组)和低氧+肝素4周组(C组),每组8只。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和血管形态学指标;HE染色观察肺动脉血管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VEGF-1基因表达。结果:mPAP、RVHI、肺小动脉重塑指标、肺小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1蛋白表达和肺组织VEGF-1基因表达水平在C组高于A组,低于B组。相关分析表明,VEGF-1蛋白表达与肺血管重塑呈正相关(r=0.974,P<0.01)。VEGF-1mRNA与VEGF-1蛋白呈正相关(VEGF120 mRNA,r=0.919, P<0.01;VEGF164 mRNA,r=0.896, P<0.01)。结论:肝素可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VEGF-1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间期低O2高CO2大鼠肺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低O2高CO22周组(T组)、低O2高CO24周组(F组)、低O2高CO28周组(E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重量比(RV/LV+S)、血清和肺组织VEGF的含量、肺细小动脉的超微结构、肺组织VEGF及VEGF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F、E组大鼠的mPAP、RV/LV+S、血清和肺组织VEGF的含量以及VEGF及其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低O2高CO2间期的延长,各组大鼠内皮细胞逐渐向管腔凸起,基底变窄,中膜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低O2高CO2刺激肺细小动脉壁VEGF mRNA表达增加,导致VEGF的合成和分泌增多,后者可能参与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细小动脉壁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羟胺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羟胺(HA)对慢性低氧(O2)高二氧化碳(CO2)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 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NC)、低O2高CO2+生理盐水组(NS)和低O2高CO2+HA组(HA),NS组和HA组置于常压低O2高CO2舱内(舱内O2浓度维持在9%-11%,CO2浓度为5%-6%),每天8 h,每周6 d,共4周。入舱前,HA组腹腔注射HA溶液(12.5 mg/kg)1 mL,NS组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4周后,戊巴比妥钠(35 mg/kg)腹腔注射麻醉,以右心导管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离右心室(RV) 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 S),计算右心室重量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的比值 ,以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中硫化氢(H2S)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RT-PCR技术观察肺小动脉及支气管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结果: (1)与NC组相比:NS组和HA组的mPAP、RV/(LV+S)、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 和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明显升高(P<0.05);NS组的血浆中H2S水平、肺小动脉及支气管CSE的含量和CSE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2)与NS组相比:HA组的mPAP、RV/(LV+S)、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 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H2S水平、肺小动脉及支气管CSE的含量和CSE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羟胺通过提高血浆中H2S的水平、肺小动脉及支气管CSE的含量和CSE mRNA的表达和改善肺部血管重构,降低慢性低O2和高CO2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栓素合酶(TXS)和前列环素合酶(PGI2-S)基因表达变化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4周低O2高CO2组。观察两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指数、肺细小动脉显微及超微结构改变,肺细小动脉血栓素合酶和前列环素合酶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低O2高CO2组mPAP、右心指数、血浆及肺匀浆TXB2和6-keto-PGFlα含量、肺动脉管壁TXSmRNA表达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肺动脉管壁PGI2-S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低O2高CO2组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结论:血栓素合酶和前列环素合酶基因表达变化所导致的TXA2和PGI2平衡失调可能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低氧大鼠血清和肺小动脉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氧对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肺小动脉壁IGF-I多肽的影响及其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RIA法检测血清IGF-I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小动脉壁IGF-I多肽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3周低氧后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P<0.01);反映管壁增厚的两个指标MT%和M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灰度扫描示低氧大鼠肺小动脉壁的灰度值显著强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氧大鼠血清IGF-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鼠血清IGF-I水平与mPAP呈显著正相关(r=0.745,P<0.01)。结论:在低氧情况下,肺小动脉壁IGF-I多肽产生显著增加;并且IGF-I不仅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而且可能还存在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