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应用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2例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CR)5例(42%),部分缓解(PR)3例(25%),总有效率67%.结论 MA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sA M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1例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用CsA MA方案治疗的疗效.结果11例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用CsA MA方案治疗,6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率54.5%(6/11),有效率63.6%(7/11),4例无效.结论CsA MA方案是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4例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P73基因表达;结合临床观察,分析P73基因阳性表达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34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73基因表达阳性11例,阳性率为32%.其中AML-M2亚型有较高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阴性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达91%(21/23例),P73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率为55%(6/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P73基因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73基因表达阳性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结果提示P73基因表达情况对初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2例初发时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22例初发时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同时选择22例高白细胞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作对照组,分析其疗效.结果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CR)率82%,CR 1年有22.7%,CR 2年有27.3%,持续CR 3年及3年以上的有31.8%.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经标准的联合化疗或/和诱导分化治疗后,可获得较高CR率,CR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和高三尖杉碱(HA方案)与G-CSF联合方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31.25%(5/16),占总数(CR PR)68.75%(11/16)。结论本方案可明提高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对过渡到标准剂量强化治疗创造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银染技术观察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ALL1 28例,ALL2 12例,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2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核及性状.结果 ANLL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P<0.01),ALL2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1(P<0.01).ALL AgNOR以点状分布为主.ANLL以块状分布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白血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AgNOR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收集同济医院儿科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8例初发或复发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至11岁,平均6.5岁)、14例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男性9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96年2002年均收治20例白皿病患儿,年龄2-13岁,其中男12例,女8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或细胞遗传学分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HL-ALL)1例。其治疗方法:对经过诱导缓解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ALL  相似文献   

9.
孔佩艳  杨文博  刘红  张怡  刘林  张曦  龚奕  陈幸华 《重庆医学》2005,34(9):1306-1307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多样,髓外浸润较多见,MICMe分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有t(15,17)、inv(16)等遗传学异常者治疗反应良好.结论了解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WT1基因在50例白血病患者及8例正常人、3例血液系统非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白血病转归、预后等的关系.结果:RT-PCR检测WT1基因的灵敏性为10-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2例,17例WT1表达阳性(77·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1例,6例WT1表达阳性(54·5%);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AMLL)1例WT1表达阳性;提示FAB分型中各型急性白血病均可呈阳性表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  相似文献   

11.
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原发耐药以及继发性白血病,采用常规或一线的化疗方案治疗往往难以达到完全缓解,从而影响难治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我们从1995年起采用AAE方案治疗34例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获得较好的完全缓解率,现报道如下。1.对象:我院血液科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住院的34例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其中缓解后复发14例、原发难治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CML-AL)4例。FAB分类:M16例、M29例、M44例、M59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HAL)2例、CML-AL…  相似文献   

12.
高凝状态的测定方法,现已进入分子片断测定阶段。但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较为繁琐,不太实用。而体外血栓测定是国内外临床血栓研究领域中一种极为有价值的检测方法。为此,我们用血栓仪开展了对几种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的测定。一、对象(一)病人组:急性白血病13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均为初诊病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均处于慢性期);多  相似文献   

13.
钱惠君  桂勇等 《四川医学》1993,14(4):209-209
急性白血病人的脂类代谢异常报道较少,其改变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脂的测定,观察其变化情况。资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 30例急性白血病人男20例,女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22例。全部病例均经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确诊,所有病例均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影响脂质代谢的治疗。同时测定47例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HAG方案(H:HHT,高三尖杉脂碱.A:Ara-C阿糖胞苷,G: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4例,有效率80%.不良反应轻,患者均能耐受.结论:HAG方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是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报道老年急性白血病31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临床表现不典型,起病隐匿,多数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出血及浸润症状较少,常有伴发病.血象非白血性者占16例(5l.6%).骨髓增生低下者并不多,只占9.1%,增生活跃以上者占绝大多数,骨髓象多呈低原始细胞性.联合化疗达完全缓解者共12例(44.4%),其中完全缓解8例,完全缓解率为30%,单用小剂量化疗尽管副作用小但结果不满意.本文对31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及18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急性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 细胞略升高(P>0.05)。化疗后12例取得完全缓解,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初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CD4 细胞及CD4 /CD8 比值低于初诊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相比,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凋亡基因产物———生存素在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技术(SABC)检测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计算增殖、凋亡指数。结果:本组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21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阳性率65.6%。凋亡指数(6.73±2.40)与生存素蛋白表达积分呈负相关(r=-0.253,P<0.05)。生存素阳性组的增殖指数(41.25±4.30)高于阴性组(28.37±7.20)(r=0.441,P<0.05)。结论:多数急性白血病细胞均表达生存素蛋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阳性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存素表达率与PCNA表达率呈正相关,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A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性痴呆的中西医诊治探讨 (孙晓红等 )(4 ) :31 2安定药恶性综合征 恶性症候群 (赵庆杰 ) (1 0 ) :72 1B白血病 ,非淋巴细胞性 ,急性 应用米托蒽酯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王 力等 ) (1 ) :4 3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超剂量红细胞输注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缓解期中的应用 (吴丽洁等 ) (2 ) :1 0 2MOLD方案治疗成人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0例临床分析 (曲延章等 ) (1 0 ) :75 5白血病 /护理 白血病病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王 艳等 )(5 ) :383瘢痕疙瘩 抗转化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TAE方案对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1例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TAE方案治疗作为治疗组 ,选择同期应用其他方案化疗的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 4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TAE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明确的疗效 ,是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n=12)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AML)组(n=68).以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FM、FDP、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