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肾损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133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微量白蛋白尿组(MAU)和临床蛋白尿组(CAU),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h尿微量白蛋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胰岛自身抗体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结果:NAU组GADA,ICA和IAA的阳性率显著低于CAU组和MAU组;CAU组FINs、HOMA-IR明显高于NAU和MAU组,ISI低于NAU组和MAU,P〈0.05。UAER与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危险信号,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及血糖水平的相互关系。 方法 选择89例2型糖尿病(DM)住院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3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2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ADPN,同时常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ADPN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ADPN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67.74±14.89)比(39.36±13.92)、(54.38±10.1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餐后2 h血糖(2hPG)、HbA1c、病程、UAER、高密度脂蛋白(HDL)与脂联素水平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HbA1c、空腹血糖(FPG)、2hPG、BMI、WHR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9、-0.436、-0.418、-0.479、-0.531,均P < 0.01;与年龄、病程、HDL、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5、0.405、0.501、0.843,均P < 0.01。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血糖水平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利于保持体内较高的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间或有代谢综合征的肾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57例,分合并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单纯糖尿病组(DM组)。观察二:组患者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INS)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及肾损害的相芙指标。包括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肌酐清除率(Ccr).并分别将MAU和Ccr与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血压、FPG、INS、血脂等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二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MI、FPG、INS、HbAlC、总胆同醇、甘油i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MS组UAE较DM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患者SCr、BUN、Ccr、尿α-MG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U与1h1NS水平明显相关,Cc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MS更易发生微量白蛋白尿,是其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特征,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是白蛋白尿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成正常尿酸(NUA)组60例和高血尿酸(HUA)组65例,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 NS)、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的关系。结果:HUA组尿MAU、β2-MG、NAG、FI NS、HOMA-IR水平均高于NUA组,ISI水平低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尿MAU、β2-MG、NAG、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82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筛查,共筛选出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其中初发糖尿病患者40例,既往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同时筛选出糖调节受损患者(IGR组)94例,选择同期170例非糖尿病血糖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NGT组)。所有参与者记录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MI)、并行口服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留取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放免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MA);分析血清25(OH)D3与胰岛素抵抗及尿MA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及IGR组中25(OH)D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型糖尿病中有63.16%的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非糖尿病患者(42.35%)明显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I、空腹血糖水平、HOMA-IR、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缺乏非常严重,维生素D缺乏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及促进尿微量白蛋白分泌。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病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脉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21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高血压分成正常血压组(D组)和合并高血压组(DH组)。每组根据脉压水平不同分为3个亚组,进行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分析脉压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脉压差的增大,两组3个亚组间尿MAU、β2-MG、NAG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与脉压正相关。结论:脉压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及传统和非传统危险因素对其影响。方法选择病程超过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20例,以踝臂指数(ABI)≤0.90定义为有PAD,评价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危险因素对PAD患病率的影响。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PAD患病率为16.4%(69/420),PAD患者年龄偏大、糖尿病病程较长、HDL-C偏低,有高的UAER、hsCRP和纤维蛋白原,Logistic回归可见年龄、UAER、hsCRP、纤维蛋白原均为PAD的独立危险因素。PAD患病率在年龄〈50岁、50~70岁和〉70岁时分别为4.7%(2/43)、12.9%(27/209)和23.8%(40/168),在haCRP〈1mg/L、1—3mg/L和〉3mg/L时分别为7.9%(14/177)、9.3%(11/118)和35.2%(44/125),在UAER正常、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时分别为9.7%(30,310)、34.4%(33/96)和42.9%(6/14),在纤维蛋白原≤4g/L和〉4g/L时分别为12。1%(43/356)和40.6%(2616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患病率较高,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也参与P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5例接受住院体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24h动态血压监测、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微量白蛋白尿的监测。将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与以上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体重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的出现密切相关(P〈0.05),且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也是MAU的独立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6.563,5.769,1.122,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血压导致MAU排泄增加以外,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以及体重指数均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与糖尿病肾脏病(DIc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后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技术,对在我院就诊的326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21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lu298Asp基因型分析。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将T2DM患者分为3组:UAER正常组(DM组)10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81例,临床肾病组(DKD组)143例。选择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15名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定D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KD组与对照组Glu298Asp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GG72.72%、GT26.57%、TT0.70%比GG83.41%、GT16.10%、TT0.49%,P=0.019),而DM组和MAU组则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GT基因型是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NOS Glu298Asp基因与中国汉族T2DM患者DK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组(DM)4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3例及健康对照者(NC)30例。测定血清超敏CRP,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测定空腹血糖(FBG)、HbA1C。观察各组间hsCRP变化与血脂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DN组较NC组HbA1C、TC、TG、LDL-C、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较DM组CRP、TG、APO-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CRP与TG、TC、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中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升高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检测,采用复方积雪草加味汤对MAU阳性患者干预治疗,探讨中医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0年11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内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健康正常人65例,均为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尿常规定性均为阴性,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急慢性肾损伤疾病.糖尿病组共68例,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且病史≤5年.尿常规蛋白定性均为阴性,排除其他疾病导致急慢性肾损伤.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身体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透射比浊法对MAU进行全定量测定;标准参考:MAU≤30 mg/L正常,MAU〉30 mg/L即呈阳性.并对糖尿病组阳性患者行复方积雪草加味汤(积雪草30 g、黄芪30 g、桃仁6 g、当归6 g、金樱子10 g、芡实10 g、制大黄5 g)进行干预治疗,共4周.结果:两组MAU检出情况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相比,前者未检出尿MAU阳性,阳性率为0%,糖尿病组中检出尿MAU阳性41例,阳性率为39.8%,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阳性组治疗前MAU(141.45±24.89)mg/L,复方积雪草加味汤治疗后MAU(51.57±15.56)mg/L,两者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组与健康人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表明糖尿病与尿微量白蛋白有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组经复方积雪草加味汤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减少,提示复方积雪草加味汤具有减少早期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苗翠晓  冯正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12):1596-1599, 163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2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32名)、微量白蛋白尿组(101名)、大量白蛋白尿组(69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在大量白蛋白尿组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随着UAER的升高,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钙素(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GP)逐渐降低,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25(OH)D3与UAER呈负相关,β-CTX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可能早于骨密度反映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2例,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19例;C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3例。收集并测定各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TRF、α1-M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Cystatin C,比较各组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均显著增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可以反应DN的早期损害,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与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微量白蛋白尿组(DN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ISA)测定各组血清、尿中的脂联素,血浆sTM水平。结果:DN1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M尿组(P〈0.05),DN2的尿脂联素水平高于DN1组(P〈0.01)。DN1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DN2组的血浆sTM水平高于DM组(P〈0.01)。血清脂联素与尿脂联素、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564,0.412,0.587,P〈0.01),与Ccr呈负相关(r=-0.362,P〈0.01);尿脂联素与Scr、UAER、血浆sTM呈正相关(r=0.292,0.748,0.775,P〈0.01),与Ccr(r=-0.379,P〈0.01)呈负相关。结论:2型DN患者血清、尿脂联素水平可能是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的重要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135例单纯镜下血尿型IgA肾病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镜下血尿型IgA肾病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单纯镜下血尿型IgA肾病135例,其中伴有微量白蛋白尿85例,不伴有微量白蛋白尿50例,平均随访(92±28)个月。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预后危险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随访结束时,135例中16例(12%)血尿缓解,39例(29%)合并出现蛋白尿,43例(32%)出现高血压,25例(19%)出现肾功能减退。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病程中更易出现蛋白尿和高血压。血尿、微量白蛋白尿、肾间质小管病变与肾功能减退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单纯镜下血尿型IgA肾病并非肯定预后良好,对部分患者应密切随访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微量尿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14例,治疗组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共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尿微量白蛋白(UAE)、血脂、血压等。结果患者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后UAE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FIG、HbA1c、FINS、IRI均下降(P〈0.05),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马来酸罗格列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肝肾毒性。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除有效降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外,能明显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可达到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初步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同时测定前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C肽、餐后2hC肽、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HBAle)、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结果 65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者,但仅腰椎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30例(45%)合并骨质疏松(OP)。OP与非0P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会导致骨矿密度减低,并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期D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早期DN 182例(A组),以170例单纯糖尿病(DM,B组)为对照,收集年龄、病程、血压及腰臀比(WHR),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白蛋白(u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比较:病程、SBP、DBP、WHR、HbA1c、TG、HDL、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DL、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UAER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中病程、SBP、WHR、HbA1c先后被列入方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病程、TG,WHR与TG、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是早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减肥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64位点的色氨酸(Trp)密码子被精氨酸(Arg)置换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研究了19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基因型,并测体重指数(BMI)、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腹及餐后2hC肽。结果:⑴中国上海地区Ⅱ型糖尿病患者Arg64等位基因频率为0.13,低于印第安人(P<0.001)和日本人(P<0.01),略高于芬兰人(P>0.05)。⑵糖尿病患者中,Arg64携带者组BMI、血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组(P<0.05),而发病年龄、确诊糖尿病时年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HbA1c、空腹及餐后2hC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别。⑶DN组Arg64等位基因频率为0.18,明显高于非DN组(P<0.01),且与DN分期无关。结论:中国上海地区Ⅱ型糖尿病患者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与体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紊乱有关;Arg64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一个风险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