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耳穴加体针治疗面部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萍 《中国针灸》2003,23(12):730-730
治法:耳穴取肺、心、肝、内分泌、大肠、面颊,先将耳郭常规消毒,用0.5寸32号毫针直刺,得气后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太冲穴.皮肤常规消毒,用1寸30号毫针直刺,另取面部黄褐斑所在四周阿是穴2~3穴,用1寸毫针于皮下向中心平刺,得气后三阴交行补法,其余各穴行平补平泻手法,以上诸穴均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老年性耳聋耳鸣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门诊治疗,男21例,女3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0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7个月.2 治疗方法2.1 选穴 肾俞、关元、太溪、头三针、耳三针.头三针包括风府、双侧凤池;耳三针包括听会、会下(听会穴下0.2寸,耳屏前切迹间,张口取之)、垂下2分(耳垂下0.2寸,靠下颌骨后缘取穴).2.2 操作 耳三针用1.5寸30号毫针,听会穴进针后得气即可起针;会下和垂下2分进针后有一种沿外耳道向内耳传导的特殊感觉,平补平泻,留针30min;风府穴用1.0寸毫针,缓慢进针,得气后不留针;风池用3.0寸毫针,从左风池透刺右风池,进针要缓慢,平补乎泻,留针30min;肾俞、太溪、关元均用补法,留针30min.留针期间,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隔2天行下1疗程.  相似文献   

3.
针刺腰奇、承山穴治疗痔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淑敏 《中国针灸》2003,23(10):602-602
治法:取腰奇穴及双侧承山穴。患者取俯卧位,选用28号2~3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承山穴进针1.5寸许,用泻法,强刺激捻转,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度;腰奇穴宜缓慢进针2寸许,使针尖沿脊柱向下平刺,针达尾骨尖,针感遍及会阴及双下肢内侧为宜。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4~5天。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法:取条口穴、承山穴。手法:用巨刺法,条口穴透刺承山穴,右肩病取左侧穴,进针2.5~3寸。得气后,令病人活动患侧肩臂,每5~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施平补平泻手法(或加脉冲电疗机,每分钟20~30次)。针后嘱病人作肩关节功能活动。疗程:每日或间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相似文献   

5.
治法(一): 取穴:鸠尾,在腹中线上,脐上7寸。刺法:局部常规消毒,选用3~4寸毫针快速直刺进针,进针向膻中方向透刺,行中强刺激,捻转3~6分钟,勿提插,留针15分钟。治法(二): 取穴: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之压痛点最明显处。刺法:取右侧胆囊穴,用毫针刺入2~3寸,采用强刺激手法,针感传至上腹部效果最佳,留针10~15分钟。其间行针2~3次。治法(三): 取穴:太冲穴,在足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相似文献   

6.
沿皮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例中,治疗1个疗程痊愈8例(占35%),2个疗程6例(占26%),3个疗程2例(占9%);显效5例(占(28%);无效2例(占9%)。总有效率为91%。治疗方法 取穴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远端取穴。穴位取局部病痛处、患侧梁丘、合谷(双)、太冲(双)。患者平卧位,暴露患部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快速刺入病变区皮肤,然后沿皮向上或向下沿大腿平行透刺,行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患侧梁丘穴向病区斜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合谷、太冲均用泻法,留针25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按 沿皮透刺法可使浅表毛细血管舒张,改善末梢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5岁,病程2d-6年。2 治疗方法 主穴:百会透后顶、听宫。辨证配穴:肝阳上扰加太冲、侠溪,用泻法;痰浊上扰加内关、丰隆,用泻法;肝肾阴虚加太溪,用补法。 穴区皮肤常规消毒后,以28号毫针在百会穴处呈<30°角快速进针,刺达帽状腱膜下,然后透刺后顶穴,进针深度2寸左右,行大幅度捻转手法,使针感扩散至周围。再以2寸毫针直刺听宫穴,进针1.2-1.5寸,使针感扩散至耳内。针刺其他腧穴时,针尖均向上,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每日针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d。  相似文献   

8.
针刺曲鬓穴治愈复视:单眼复视,取患侧曲鬓穴,若双眼复视,则取两侧曲鬓穴。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先用75op酒精常规消毒穴位及针具,捻转进针,向太阳穴方向平刺1~l.5寸,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调整针感,每日针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3 0例患者中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最小1 6岁 ,最大 5 5岁 ;病程最短 2 0天 ,最长 5年。2 治疗方法体针取鼻根穴 (此穴在攒竹穴上 1寸 ) ,进针方法为与皮肤成 3 0°角透向鼻根部捻转进针约 1 5寸 ,行平补平泻手法 ,每隔 1 0分钟行针1次 ,留针 3 0分钟。耳针取肺区敏感点 ,直刺进针约 0 5分 ,以不穿透耳郭为度 ,每隔 5分钟行针 1次 ,留针 2 0分钟。每天进行体针和耳针治疗各 1次 ,7天为一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 3天 ,再进行下 1个疗程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 疗效观察  治愈 (嗅觉完全恢复正常 ) 2 1例 (70 0 % ) ;有效 …  相似文献   

10.
针灸四神聪穴配合耳压治疗小儿多动证17例:取四神聪穴,常规消毒后,28号毫针,针尖刺向百会,斜人0.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以出现胀、麻力度留针30分钟;中问了工针二次,日针一次,7次为1疗程耳压:可取心、脾、肝阳、神门、内分泌。用0.5x0.5cm大...  相似文献   

11.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们曾以耳针配合体针治疗10例,效果甚为满意,特整理报道,供参考。一、治疗方法取穴:耳穴取神门,膈(单侧、双侧均可,亦可一侧取神门,另侧取膈)。体穴取天突、内关(双)。手法:耳穴取一寸毫针浅刺,用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左右。体穴天突用1寸毫针向下斜刺0.5寸,用括针柄法2~3分钟;内关穴用毫针刺入1.2寸,轻捻转加括针柄法3~5分钟。综合留针30分钟至1小时出针(在留针中再行针一次),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奇穴治疗一些疾病,常能取得良效。近年来,采用单刺外劳宫穴一法,治疗落枕103例,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3例中,男65例,女3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平均49.2岁;病程1天43例,2天26例,3天以上34例;左侧40例,右侧48例,双侧15例。2 治疗方法 单侧落枕,刺同侧外劳宫穴(手背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凹陷中),双侧落枕刺双侧外劳宫穴。针尖向上斜刺0.5~0.8寸,行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并同时嘱病人转摇活动颈部,留针30分钟。上法每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3 治…  相似文献   

13.
压痛点属经验用穴,位于曲池穴下2.5寸明显压痛处,一般是左侧痛针右侧,右侧痛针左侧。治疗时让患者取坐位或站位,肘关节微屈,选28号1.5寸毫针沿皮肤向上斜刺,进针后行快速提插捻转手法,使之迅速得气,产生明显酸麻胀重感觉,并使这些针感向上传导。留针20分钟,每隔3分钟行针...  相似文献   

14.
治疗方法 主穴取华佗夹脊穴15、16、17穴(位于腰椎3、4、5),配穴取风池、阳陵泉、涌泉。针刺时,患者取侧卧位,腰部呈弓字形,下肢屈曲。术者用左手拇指揣准夹脊穴15、16、17穴后,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皮下,行轻慢推转,不捻转,深度视患者胖瘦而定,一般约3寸左右,使针感传到足部为佳。若进针受阻或无电麻传感时,可将针向外退出部分,调整角度再进,直至找到较强传感为度。留针6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20分钟行捻法1次,每日1次,双侧穴交替使用,10次为一疗程。配穴双侧交替,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结果 经治疗少则用1疗程,多则用3疗程。痊愈者(肌力达正常,…  相似文献   

15.
地仓透刺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忆平 《中国针灸》2002,22(10):34-42
方法:主穴取地仓,单侧溃疡取患侧穴,双侧溃疡取双侧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用1.5~3.0寸毫针,取15度角先由地仓向水沟透刺,得气后留针5分钟,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再由地仓透刺承浆,得气后留针5分钟,而后将针退至皮下;再由地仓透刺颊车,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治疗1次.  相似文献   

16.
取穴 :患侧外关、合谷 ,双侧内庭穴。操作 :外关、合谷 2穴均用 2 8号 1 5寸毫针直刺 1~ 1 3寸 ,捻转提插强刺激 ,使针感缓缓上行直达病灶处。双内庭用 2 8号 1寸毫针刺入 0 5~ 0 8寸 ,行捻转提插手法。诸穴得气后 ,每 1 0分钟行针 1次 ,留针期间让患者不时用力咬牙 ,待疼痛消失或减轻时再行针 1次后起针。多数患者 3 0分钟可达止痛目的。每日 1次 ,连续 5天为1疗程。结果 :治疗 1 57例 ,经 2~ 5次治疗后 ,1 3 8例痊愈(牙痛完全消失 ,进食生冷硬食无任何不适感 ) ;1 9例好转 (牙痛消失 ,进食生冷硬食稍有不适感 )。全部有效。在治疗…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多功能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2例:取健侧鱼际、后溪、中渚穴,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后,行捻转泻法,随即嘱患者活动患肩,多做受限方向的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辐度及范围,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分钟,留针期间活...  相似文献   

18.
针刺迎香透鼻通治疗过敏性鼻炎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鼻炎是五官科常见病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 1 994年以来 ,采用针刺迎香透鼻通治疗本病 8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82例中男性 47例 ,女性 35例 ;年龄 1 4~ 5 4岁 ;病程 1个月~ 1 5年。治疗方法取双侧迎香 ,用 2 8号 1 .5寸毫针快速进针刺入皮下 ,以 1 5角度沿皮下向鼻通透刺 0 .5~ 1寸 ,得气后持续捻转 1 0~ 2 0 s,至两眼泪出 ,鼻根部酸胀后留针。然后取双侧列缺 ,斜刺进针 ,捻转刺入 1寸 ,得气后继续捻转 ,使针感上传肘部或肩部 ,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 1 0 min行针 1次 ,以加强刺激。每日治疗 1次 ,1 0次为 1…  相似文献   

19.
<正> 治疗方药:治标取穴:定喘、列缺、合谷、膻中、尺泽,用捻转泻法。治本取穴:肺俞、灵台、肾俞、足三里、太渊、天突,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肺俞穴禁忌深刺,以免发生意外,成年人可用1寸毫针缓刺五分。使患者感到沉胀感为度。留针20分钟。儿童可用5分长毫针缓刺3分,留针1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休息5天,再继续下1疗程。有的病  相似文献   

20.
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颇多,笔者在临证之中,偶有一得,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暴露腰骶部,常规消毒患部及针具,以28号3寸毫针,由尾骨尖向上沿皮沿督脉平刺2.8寸,取同样针自L1棘突针尖向下沿皮沿督脉向下平刺2.8寸,左右手各持1针,行提插捻转手法,两手行针手法相反,患者可感到贯通腰脊上下的针感,持续行针2分钟后留针,留针期间令患者缓慢起身,带针活动腰部,缓慢增大幅度,一般立刻可消除腰部疼痛。活动自如后起针。一般1次可治愈,1次不愈者可施第2次,2次不愈者当考虑其他腰部疾患。2 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