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马西平在大鼠血液和脑细胞外液中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卡马西平在大鼠血浆和脑内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透析活体取样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腹腔注射卡马西平20 mg/kg和40 mg/kg,测定给药后3 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外液的药物浓度.结果 腹腔注射40 mg/kg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显著高于20 mg/kg(P<0.05),腹腔注射20 mg/kg和40 mg/kg卡马西平后各时间点海马内药物浓度高于皮层(P<0.05).结论 卡马西平迅速进入大鼠脑组织,给药后90 min~120 min达峰浓度.海马内药时曲线下面积大于皮层,说明给药后海马内药物浓度高于皮层.腹腔注射卡马西平后90 min内,血药浓度变化不能反映药物在脑内的代谢趋势,90 min后血药浓度降低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脑内药物浓度减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Medamine是苏联1978年合成的驱蠕虫药,属苯并咪唑甲氨酸酯的衍生物,原为杀真菌剂。作者进行了染色体畸变定量分析的细胞学研究。采用小鼠骨髓细胞体内试验和人体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体内试验是用体重19~21g的雄性小鼠。Medamine系经口或腹腔内给药,剂量为1/10LD_(50),即630和100mg/kg,每日1次,共5日。口服系制成1%淀粉糊。腹腔注射系于生理盐水中配成悬胶体。35只鼠均分成7组,于给药后6、24、48小时取骨髓片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个动物各检查50个中期分裂相。结果给药6、24、48小时后的细胞畸变率(%)口服组为0.8、1.6、1.2;腹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氧嘧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的最适给药方案。方法分别给大鼠不同的造模给药方案,在30 d内测定空腹血糖值,并统计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及存活率。第1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60 mg/kg BW);第2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BW),24 h后第2次给药,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BW);第3组给药方案: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20 mg/kg BW),24 h后第2次给药,腹腔注射四氧嘧啶(100 mg/kg BW)。第1次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后,将饮水更换为20%葡萄糖溶液。并维持高糖饮水1周。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结果第1组的大鼠存活率为60%,模型成功率为20%;第2组的大鼠存活率为65%,模型称功率为55%;第3组的大鼠存活率为100%,模型成功率为85%。结论采用2次小剂量注射四氧嘧啶,并在给药后高糖饮水可以大大提高糖尿病大鼠造模的存活率及模型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瑞香素抗红外期疟原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瑞香素 (DPNT)抗红外期疟原虫的作用。方法 于ICR小鼠腹腔注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后 0 5h灌胃给药 ,连续 4d。不同剂量的DPNT及DPNT伍用伯氨喹 (PQ)的抗疟作用 ,分别以d7ICR小鼠阴性率及d1 1 或d1 2 ICR小鼠每千个红细胞被原虫感染数作评价 ,并观察DPNT对ICR小鼠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结果 DPNT的剂量范围为每天 10~ 10 0mg/kg ,连服 4d ,d7原虫阴性小鼠数及d1 1 红细胞被感染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显著性 ;DPNT每天 5 0mg/kg和每天PQ5mg/kg配伍组的d7小鼠阴性率与PQ每天 10mg/kg组相当。ICR小鼠DPNT每天 5 0mg/kg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在d8天有差异。结论 DPNT单独用药 ,无明显抗红外期疟原虫作用 ,但DPNT每天 5 0mg/kg与PQ每天 5mg/kg伍用的抗疟效果与PQ每天 10mg/kg相当。DPNT在短期内可致小鼠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药物诱发抑郁模型上观察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芍药苷组及盐酸氯米帕明组各12只,模型组、芍药苷组及盐酸氯米帕明组腹腔注射4 mg/kg利血平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芍药苷组按口服芍药苷的剂量分为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芍药苷用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盐酸氯米帕明组口服盐酸氯米帕明40 mg/kg,1次/d,连续给药7 d。观察以下指标:①体温。②甩头次数。于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5-羟色胺酸(5-HTP),记录10 min内小鼠甩头次数。③死亡率。每组选取10只小鼠,于末次给药1 h后皮下注射育亨宾30 mg/kg,计算死亡率。④自主活动次数。于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5 min内的跨格数,作为自主活动指标。结果芍药苷中、高剂量组小鼠体温、甩头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对照组死亡率10%,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死亡率分别为10%、10%、40%,盐酸氯米帕明组死亡率为80%,盐酸氯米帕明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各剂量芍药苷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芍药苷在药物利血平诱发抑郁模型中有一定的抗抑郁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5-HTP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乔松素(PIN)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发肝损伤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PIN(50 mg/kg)组、APAP(300 mg/kg)模型组、PIN(30 mg/kg)+APAP(300 mg/kg)组和PIN(50 mg/kg)+APAP(300 mg/kg)实验组,每组各10只。各组采取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PIN组及PIN+APAP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模型组和PIN+APAP组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 1次,空白组和PIN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收集血清,检测ALT、AST水平,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空白组比校,APAP(300 mg/kg)模型组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构建成功;PIN(30 mg/kg)+APAP(300 mg/kg)及PIN(50 mg/kg)+APAP(300 mg/kg)组的ALT、AST与APAP(300 mg/kg)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空白组比校,APAP(300 mg/kg)模型组小鼠肝脏中MD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SOD活性及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APAP(300 mg/kg)模型组比较,PIN(30 mg/kg)+APAP(300 mg/kg)及PIN(50 mg/kg)+APAP(300 mg/kg)组的小鼠肝脏中MDA的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SOD活性及GSH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组织病理观察显示PIN可明显改善APAP对肝组织的损伤,使肝组织形态相对正常。结论PIN对APAP诱发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肝脏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吡喹酮1次给药与多次给药,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吡喹酮用1%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昆明种小鼠,20±2g、每鼠感染尾蚴30±2条,感染后35d灌服吡喹酮,分别以总剂量120mg/kg和140mg/kg,1次或多次给药,停药后2周解剖,计算减虫率,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胡索-冰片"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小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成7组,适应性饲养后进行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等容量蒸馏水灌胃,给药组按实验设计的剂量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10 d。给药第8天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ISO(0.01 g/kg),1次/d至实验结束。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CAT、SOD、NO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延胡索-冰片"药对12.5 mg/kg和50.0 mg/kg体重给药组血清CAT水平显著提高(P<0.05),12.5 mg/kg、25.0 mg/kg和50.0 mg/kg体重给药组血清SOD水平显著提高(P<0.05),"延胡索-冰片"药对各剂量组血清NO、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心肌可见境界清楚的灶状坏死,部分坏死灶融合形成片状,坏死灶内心肌细胞溶解,坏死组织周围可见心肌纤维变性,心肌细胞间质水肿,坏死灶内及周围较多炎细胞浸润。"延胡索-冰片"药对组心肌组织肌纤维变性、坏死、水肿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延胡索-冰片"药对对ISO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心肌组织肌纤维变性、坏死、水肿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性鼠结核病中,通过脾脏的活菌计数对长效利福霉素,利福喷丁(RPE)和FCE22807(FCE)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用结核分支杆菌H37R_v株感染两周后,采用异烟肼25mg/kg、利福平10mg/kg和吡嗪酰胺150mg/kg,每日给药进行治疗持续6周。此后将小鼠分组,给RPE或FCE间隔分别为1周、2周或3周,化疗18周和24周后进行脾脏活菌计数。实验1显示RPE的剂量很有效,在每周给药1次的方案中,16mg/kg的剂量迅速灭菌,10mg/kg灭菌作用不十分迅速,6.25mg/kg作用不完全。RPE每2周或3周给药作用小,每2周给药16mg/kg其作用尽管与6mg/kg每周给药相同。第二个实验比较了RPE和FCE每次给药12mg/kg或8mg/kg。8mg/kg每2周或3周给药结果相似,尽管FCE较RPE作用稍强。血清分析表明8mg/kg及12mg/kgFCE的血清水平甚至低于6.25mg/kgRPE所产生的水平。这提示如果FCE的生物利用度可以提高,该药可能是较RPE更好的药物,并且服用16mg/kgRPE后的血清水平与人服用8mg/kg同时摄入富有脂肪的食物后的水平相似,提示在人类治疗中有效的2周给药1次的良好前景,对长效利福霉素在肺结核治疗管理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连续多次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后随机分组。分别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34天,用双氢青蒿素200、300、400mg/kg或600mg/kg灌服治疗,日1次,连服3d。在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分别灌服双氢青蒿素或吡喹酮各300mg/kg以及2种药物剂量同时灌服,或双氢青蒿素于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灌服,而吡喹酮则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8天,以及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2次试验各设有1组不治疗的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均于感染后50d解剖,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第6天,连续3次灌服剂量分别为200、300、400mg/kg和600mg/kg双氢青蒿素,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9.16%、80.68%、87.11%和90.62%,减雌率分别为62.19%、75.61%、83.65%和92.16%。在感染后第34天,连续3次灌服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73.90%、74.99%、84.19%和85.49%,减雌率分别为83.84%、92.91%、94.05%和95.27%。在童虫期(感染后7d),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19.66%;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第7天服用,吡喹酮第6天或第8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2.96%和57.46%。在成虫期(感染后35d),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70.21%,吡喹酮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0.82%和81.51%。结论双氢青蒿素在童虫期和成虫期连续给药可增强其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童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6天用药可降低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成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36天用药可增强抗日本血吸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AR)改善马兜铃酸Ⅰ(AAⅠ)致小鼠急性肝、肾损伤效果及其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8只,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8)、模型组(n=10)、AR组(n=10)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n=10)。模型组小鼠以20 mg/kg AAⅠ腹腔注射,1次/d,持续5 d。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容积羧甲基纤维素钠。AR组、NAC组20 mg/kg AAⅠ腹腔注射,1次/d,持续3 d;第4天分别按AR 75 mg/kg、NAC 150 mg/kg小鼠体质量剂量灌胃,1次/d,持续8 d。NAC为阳性对照药。给药造模结束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及肝、肾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肝、肾组织病理;荧光PCR及免疫组化分析肝、肾组织中p-STAT3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肝、肾组织IL-6、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肾体比上升(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氯硝柳胺口服后血药浓度变化,了解药物在小鼠血浆中的代谢情况,并对其抗日本血吸虫尾蚴侵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24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3只。每鼠灌胃给药0.2 ml/20 g,剂量为120 mg/kg体重。于给药后0.25、0.5、1、2、4、8、16和24 h眼眶采血,收集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平均滞留时间(MRT)和消除半衰期(T1/2)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另取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分别灌胃给药40、80、120、160和200 mg/kg,余下1组作为对照组。给药1 h后进行尾蚴攻击感染,每鼠(40±2)条。再取3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5只,灌胃给药200 mg/kg,余下1组作为对照组。于给药后0.25、1、4、8、12和24 h进行尾蚴攻击感染,每鼠(40±2)条。各组小鼠均于感染后35 d处死,计数体内血吸虫成虫数,计算减虫率。结果 120 mg/kg氯硝柳胺灌胃给药后0.25 h,小鼠血药浓度即达到(0.40±0.28)μg/ml,1 h时达到最大值(0.91±0.34)μg/ml,到2 h时已降至(0.49±0.38)μg/ml,之后继续下降,16 h后趋近于0;MRT为(6.78±1.47)h,T1/2为(6.80±7.05)h。氯硝柳胺不同剂量组35 d后检获虫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 mg/kg氯硝柳胺给药后0.25 h进行尾蚴攻击,35 d后检获虫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79.1%,其他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硝柳胺灌胃给药后,血药浓度迅速上升,1 h可达到峰值。200 mg/kg氯硝柳胺给药后0.25 h时对尾蚴侵袭有一定抵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20(s)-原人参二醇(Ppd)与人参皂苷Rh2(Rh2)及人参皂苷Rg3(Rg3)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Lewis肺癌及黑色素瘤B16三种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11组,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药组给予环磷酰胺(CTX)30 mg/kg,Ppd、Rh2及Rg3三个剂量组均给予相应受试药25、50、100 mg/kg。阳性药组隔日腹腔注射给药1次,其余各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给药容积为20 ml/kg,连续10 d。每天记录小鼠体重,末次药后称取小鼠体重及肿瘤重量并计算肿瘤抑瘤率。结果 Ppd、Rh2及Rg3在25、50、100 mg/kg剂量下,对肝癌H22、Lewis肺癌及黑色素瘤B16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仅Ppd在50、100 mg/kg剂量下对肝癌H22、Lewis肺癌及黑色素瘤B16抑制效果明显,其抑瘤率超过40%,Rh2与Rg3的抑瘤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Ppd、Rh2及Rg3对小鼠三种移植瘤均具有抗肿瘤活性,以Ppd的抗肿瘤作用最明显,Rh2与Rg3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秦皮乙素对Lewis肺癌小鼠凋亡及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方法 右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分为模型组、顺铂组、秦皮乙素高剂量组及秦皮乙素低剂量组,每组12只.顺铂组(1 mg/kg)腹腔注射给药,秦皮乙素高剂量组(100 mg/kg)及秦皮乙素低剂量组(50 mg/kg)灌胃给药,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媒;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1次/d.给药14 d后,测定瘤质量,凋亡率,Bax及Bcl-2 mRNA表达,caspase3、8和9活性,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秦皮乙素高剂量组及秦皮乙素低剂量组瘤质量、Bcl-2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显著增加,caspase3、8和9活性均显著增加,而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秦皮乙素可以通过诱导凋亡及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发挥抑制Lewis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不同给药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组、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60、30、15 mg/kg三个剂量组、山楂叶总黄酮灌胃给药240、120、60 mg/kg三个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及灌胃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障碍评分的影响,对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活性及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60、30 mg/kg及灌胃给药240 mg/kg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障碍(P<0.05),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降低脑梗死面积(P<0.05,P<0.01)。其中注射给药60 mg/kg的作用明显强于灌胃给药240 mg/kg(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注射给药及灌胃给药均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面积,减少酶的漏出,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减少用药剂量,优于口服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Q808抗鼠癫痫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合格大鼠70只随机等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托吡酯片20 mg/kg、丙戊酸钠100 mg/kg、苯妥英钠35 mg/kg、Q808高剂量60 mg/kg、Q808中剂量30 mg/kg、Q808低剂量15 mg/kg。灌胃给药1次,体积均为20 ml/kg,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大鼠于给药后1、2、4、6、8、10、12 h各刺激1次。合格小鼠70只随机等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托吡酯片25 mg/kg、苯妥英钠40 mg/kg、丙戊酸钠150 mg/kg、Q808高剂量80 mg/kg、Q808中剂量40 mg/kg、Q808低剂量20 mg/kg。灌胃给药1次,体积均为20 ml/kg,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0.5%CMC-Na。小鼠于给药后1、2、4、6、8、10、12、24 h各刺激1次。大鼠于给药后1、2、4、6、8、10、12 h各刺激1次。以出现后肢强直性惊厥为观察指标,计算惊厥率。取雄性大鼠15只,分为两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组6只,抑制性突触白电位(sIPSC)组9只。采用大、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MES)癫痫模型和戊四唑、3-巯基丙酸诱发小鼠惊厥,观察其抗癫痫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大脑不同区域神经递质含量、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海马脑片CA1区椎体细胞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上脑内γ氨基丁酯(GABA)电流,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灌胃给予大鼠60 mg/kg、小鼠80、40 mg/kg Q808后1 h即具有明显的抗MES作用,可持续作用12 h,且无种属差异;同时Q808能明显延长小鼠化学物质诱发惊厥模型的惊厥潜伏期、降低强直率、死亡率及发作级别。HPLC分析表明灌胃大鼠Q80860、30 mg/kg提高了海马GABA含量,降低了丘脑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含量,但对皮层神经递质没有明显作用。脑片电生理研究表明,Q808能增强海马脑片CA1区椎体细胞sIPSC频率,而对sIPSC幅值、sEPSC频率及幅值和原代培养神经元上GABA受体介导的电流没有明显影响,提示Q808可能通过提高突触间GABA递质释放频率发挥抗癫痫作用,而不影响GABA受体功能。结论Q808对MES癫痫发作及化学物质诱发的惊厥均具有明显的抗癫痫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内海马sIPSC频率和增加GABA含量有关,而与GABA受体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头注射液在多种疼痛模型下的镇痛作用。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头注射液低、中、高剂量(0.5、1.0、2.0 mg/kg)组,阳性对照药益赛普组(14 mg/kg);对照组和益赛普组于实验第1、4天皮下注射给药,乌头注射液各组肌肉注射给药,连续7 d。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头注射液低、中、高剂量(0.4、0.8、1.6 mg/kg)组,阳性对照药益赛普(10 mg/kg)组;对照组和益赛普组于实验第1、4天皮下注射给药。乌头注射液各组肌肉注射给药,连续7 d。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小鼠热板实验、大鼠光热致痛甩尾实验3个疼痛模型,研究乌头注射液的镇痛作用。结果乌头注射液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板法和大鼠光热致痛法痛阈。结论乌头注射液对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芡实超微粉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V)E组(100 mg/kg)及芡实低(300 mg/kg)、中(600 mg/kg)、高(1 200 mg/kg)剂量组。通过腹腔注射200 mg/(kg·d)的D-半乳糖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同时每天灌胃相应药物。给药6 w后测定各组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端粒酶含量及脏器指数。结果芡实超微粉能显著降低小鼠机体MDA和NO含量,显著提高SOD、GSH-Px活性和T-AOC水平,显著提高端粒酶含量及拮抗脑萎缩。结论芡实超微粉具有良好的体内延缓衰老功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原位固化长效注射剂对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小鼠和水牛的疗效。方法 5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给药组小鼠皮下注射低浓度氯硝柳胺原位固化长效注射剂(71 mg/ml)450 mg/kg 1次,对照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给药后第1、15、43、57和71天,各组分别取5只小鼠采用腹部贴片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4)条/鼠。35 d后,处死小鼠,检获成虫,计算减虫率。10头水牛分成2组,给药组4头、对照组6头。给药组水牛皮下注射高浓度氯硝柳胺原位固化长效注射剂(222 mg/ml)30 mg/kg1次,对照组水牛不作任何处理。于给药后第1和3个月粪检,计算粪检阳性率,并观察水牛的不良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给药后第1、15、43、57和71天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给药组小鼠的虫荷分别为(3.6±1.4)条、(17.5±8.6)条、(10.0±6.8)条、0条、(11.3±8.4)条,均少于对照组小鼠的虫荷(P0.05),且减虫率均超过50.0%。第1和3个月对水牛进行粪检,给药组均为阴性,对照组分别有2和3头阳性,其中1头牛给药后8 h出现精神沉郁。结论氯硝柳胺原位固化长效注射剂预防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作用达2个月,预防水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作用达3个月,具有现场应用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4,5-三羟基苯甲酸(TBA)对荷肝癌H22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H22肝癌细胞荷瘤小鼠模型,每组10只,TBA高、中、低剂量组TBA溶液0.50、0.25、0.13g/kg灌胃给药;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2ml/10g灌胃给药;环磷酰胺(CTX)组CTX20mg/kg腹腔注射,每天固定时间给药1次,连续10d,观察各组小鼠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 TBA和CTX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不同程度长于模型组,其中TBA0.25g/kg组、CTX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BA0.50、0.13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TX组和TBA组小鼠生命显著延长率分别为29.02%、9.79%、24.13%和6.29%。结论 TBA灌胃给药可以不同程度抑制H22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