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LCAT)酯化游离胆固醇,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生成和成熟的关键酶,可能也在胆固醇逆转运中起重要作用,一直推测LCAT是重要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素,但有关实验室、动物和人群研究结果多有矛盾。LCA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高度复杂,研究结果不一的一种可能原因是研究方法或对象不同。对于人群研究,体内LCAT活性影响因素众多,目前测定方法多变,所得结果可能反映不同生物学意义,也缺乏评价LCAT体内活性的有效指标,因而导致研究结果不一。建立合适的LCAT活性测定方法,研究其影响因素,可能对阐明LCA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心血管病危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的方法,观察LCAT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7-脱氢胆固醇和1,2-二癸酰基甘油-3-磷酸(10∶0 PC)作为LCAT的反应底物,加入LCAT激活肽(LAP642),制备脂质体;在冰水浴中将500μL脂质体与10μL血清混合,37℃温育1 h;提取脂质,HPLC测定反应后7-脱氢胆固醇及其酯之比,计算LCAT活性。用所建方法测定1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的LCAT活性,分析其与CVD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7-脱氢胆固醇、10∶0 PC(物质的量的比为1∶8.5)与LAP642组成的脂质体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当温育时间0~8 h、血清量0~20μL时,LCAT活性与变量线性相关;平均批内不精密度(CV)和总CV分别小于1.76%、3.11%。方法比对结果显示,所建方法与ELISA测定的LCAT质量和内源底物法测定的LCAT活性显著正相关(P0.01)。120例样本LCAT活性与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等呈正相关(P0.05);与载脂蛋白AⅠ(apo AⅠ)(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等呈负相关。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LCAT活性的外源底物法,所建方法简便、精密、可靠,结果不受反应底物影响,为脂代谢机制研究和CVD危险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ICVD)病人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与脂蛋白和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含量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的Nagaski酶学方法-外加底物法测定103例ICVD病人和60例健康者血浆LCAT活性,并检测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和B(apoA1,apoB)、红细胞膜胆固醇(RBCM-C)和红细胞膜磷脂(RBCM-PL)的含量变化。结果:ICVD病人血浆LCAT活性、HDL-C、HDL2-C及apoA1含量明显降低,血浆LDL-C、apoB、RBCM-C及RBCM-C/RBCM-PL比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LCAT活性分别与HDL-C、HDL2-C及apoA1水平呈正相关(P<0.05、P<0.05、P<0.05),而与LDL-C(和RBCM-C呈负相关(P<0.05)。结论:ICVD病人脂质代谢异常与血浆LCAT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ICVD)患者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学方法分别测定105例ICVD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LCAT活性,并同时检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apoA1,apoB)、红细胞膜胆固醇(RBCM-CH)和红细胞膜磷脂(RBCM-PL)含量。结果 ICVD患者LCAT活性、HCL-C及apoA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DL-C、apoB、RBCM-CH及RBCM-CH/RBCM-PL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LCAT活性分别与HDL-C、及apoA1呈正相关(P<0.01、P<0.05),而与LDL-C和RBCM-CH呈负相关(P<0.05)。结论 ICVD患者脂质代谢方面的异常可能与血浆LCAT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EC 2·3·1·43)的发现已有49年的历史。早在1935年,SPerry首先发现了人体血浆胆固醇的酯化现象,他提出血浆中有胆固醇酯化酶;1947年,Lebreton报导血浆胆固醇的酯化反应系由卵磷脂酶B与胆固醇酯化酶协同完成;直到1962年,Glomset等的研究才相继证明,酯化血浆胆固醇的酶是一种脂酰转移酶,此酶由肝脏分泌入血,催化血浆卵磷脂B位的不饱和脂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生成胆固醇脂和溶血卵磷脂,故名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缩写LCAT)。  相似文献   

6.
血浆胆固醇约有70%与脂肪酸结合成酯,其脂肪酸通常是由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作用,从卵磷脂转移而来的。LCAT由肝合成,在血中与HDL结合而存在。载脂蛋白AI与此酶的活化有关。以前,人们对LCAT及其反应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对LCAT的反应产物——脱去脂肪酸的溶血卵磷  相似文献   

7.
最近的体外研究发现,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不仅可催化卵磷脂上的脂酰基转移给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胆固醇而使之酯化,并使卵磷脂变为溶血卵磷脂,而且还具有使溶血卵磷脂再酯化成卵磷脂的作用。此乃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LAT)的功能。但后一作用需要低密度脂蛋白(LDL)作激活物。为证实体内过程是否也是如此,作者对两例无β-脂蛋白血症(ABL)患者作了研究。这两例患者的血浆LAT活性只有正常对照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不同温度、时间下的储存稳定性。方法 2015年5月自卫生部北京医院征集健康志愿者10人(男性4人,女性6人,年龄24~59岁),将收集的血清在4℃温育24 h,25℃温育0,1,8和24 h[分别含和不含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抑制剂],HPLC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总游离胆固醇(TFC),HDL-C以及HDL游离胆固醇(HDL-FC)。使用微软EXCEL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血清在4℃温育24 h,造成HDL-FC和HDL-C变化(平均为-6.91%和-2.17%); 25℃温育24 h造成TFC,HDL-FC及HDL-C的变化(平均为-13.70%,-25.88%和-1.53%); 25℃下LCAT抑制剂完全抑制TFC的降低、部分抑制HDL-FC的降低,使HDL-C降低幅度更大。结论 血清贮存可造成胆固醇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LCAT,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活性以及FC在脂蛋白之间的转移。因此,为提高血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清贮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肝病患者脂蛋白代谢的报告很多。这些工作者主要研究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脂蛋白脂酶的作用。健康人和动脉样硬化患者HDL-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的测定,已成为许多人研究的课题。作者报告了肝硬变和胆汁淤积患者血清中的载脂蛋白、胆固醇和磷脂的浓度,以及用磷钨酸钠-Mg~(2+)沉淀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后,HDL中的胆固醇和磷脂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数和摩尔酯化速率(FERHDL和MERHDDL)的方法.方法 用5,5'二硫代-2-硝基苯甲酸(DTNB)抑制全血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分离血清,制备HDL;HDL分别在含和不含2-巯基乙醇(ME)的条件下37℃温育1 h,HPLC法测定HDL游离胆固醇,计算FERHDL和MERHDL.结果 DTNB可以有效抑制全血中的LCAT活性,使游离胆固醇稳定在初始水平;ME可有效解除DTNB对LCAT的抑制作用;测定血清FERHDL和MERHDL的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59%~3.74%和1.64%~2.88%;70名健康志愿者FERHDL.均值为18.7%/h(标准差7.2%/h),中位数16.1%/h;MERHDL均值42.7 μmol·L-1·h-1(标准差11.8 μmol·L-1·h-1),中位数41.6 μmol·L-1·h-1;FERHDL和MERHDL与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血清FERHDL和MERHDL准确测定的方法,方法安全、简便、精密,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FERHDL和MERHDL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