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眼内异物伴外伤性白内障行异物摘出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25眼)眼内异物伴外伤性白内障依异物的位置不同而采用3种术式:采用玻璃体切除(9眼)或磁铁吸出玻璃体异物(10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经角膜缘切口摘出晶状体内异物联合囊外摘出PMMA人工晶状体后房植入(6眼)。结果 随访3月,术后视力≥0.515眼,0.1~0.48眼,0.082眼。术后视力低的主要原因是眼铁质沉着症。术后视力与角膜伤口的大小部位有关,与视网膜异物与黄斑区的距离有关。术后无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 准确判定预后、排除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的因素而行眼内异物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5/2008-03我院诊治的4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病例,总结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药物治疗2例,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2例,全部患者感染控制,视力提高3例。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应制定规范预防方案,严格执行,减少眼内炎发生可能。尽早发现、根据病情选择合理方式是治疗眼内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途径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06年间入院的8例8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例。结合既往病史和临床检查探讨其感染途径。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摘除,并结合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结果导致感染的途径主要为白内障手术切口。3例细菌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随访期末视力有提高,最高达0.3。结论白内障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摘除是值得采用的有效治疗步骤。  相似文献   

4.
0引言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为0.042%~0.2%[1,2],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损害视力的手术并发症,正确而及时的诊断及处理极为重要。我们回顾分析2006/2009年我院收治的3例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现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48例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眼内炎4例(4眼),眼内炎发生于术后2~6d,视力为光感~数指/10 cm.治疗方法:2例行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其中1例效果欠佳,于次日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另2例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均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结果 随访8~26个月,4例眼内炎均得到控制,最后视力分别为0.15、0.25、0.6、0.8.结论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急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1973例28722眼患者的资料(超声乳化20937例27521眼,囊外摘除术1036例120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术眼中,感染性眼内炎11眼,感染率为0.04%,9眼发生于超声乳化术后,2眼发生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共有5眼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浅绿色气球菌,真菌各1眼。感染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者占73%(8/11),房水混浊或前房积脓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前房积脓合并明显玻璃体混浊或经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1~2d感染加重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11眼均保住眼球。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常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感染发展,保留部分有用视力;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白内障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1例11眼,观察其发生时间及房水、玻璃体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经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其眼部情况、最佳矫正视力。随访8mo~7a,平均28.6mo。结果:G+球菌4例,G-杆菌1例,病原菌检出率为45%。至随访结束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的有9眼,占82%,视力无明显改变2眼,占18%;末次随访11眼玻璃体腔均清亮,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眼底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选择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19只眼)经临床和/或微生物检查证实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房水和玻璃体涂片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结果 19例中术前有糖尿病史4例,高血压合并中度肾衰1例,泌尿系感染1例.19例中急性眼内炎16例,迟发性眼内炎3例.房水和玻璃体微生物检查阳性8例(阳性率42.11%),其中球菌6例,杆菌1例,真菌1例.19例中15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术,3例行前房冲洗和玻璃体注药术,1例行眼内容剜除术.14/15患眼炎症可控制,1例眼球萎缩外,16例保住眼球,最终视力>0.05者9例.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炎症,保留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9.
沈玺  叶纹 《眼科》2003,12(3):147-149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1997年6月至2001年8月,9例(9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并作微生物学检查。结果:2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患者有眼外伤史,l例为低蛋白血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红痛和视力障碍。9例患者中3只眼经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治愈;6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切除及人工晶状体取出术。5例患者保存了有用视力,4例眼球萎缩。微生物学检查:1例玻璃体培养发现D-型链球菌,3例房水涂片检查分别发现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菌丝。结论:糖尿病、眼外伤、低蛋白血症可能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易感因素。玻璃体手术、全身和局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并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何阳  杨阳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3):594-59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时机和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07/2011-12的17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患者行后段玻璃体切除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6例,术前视力:光感~0.1,治疗前常规抽取玻璃体送细菌、真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后段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24mo观察眼视力及眼部情况。结果:随访3~24mo,炎症无复发,末期随访眼部无炎症表现,玻璃体腔清亮。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2~0.05者6例,0.2~0.5者10例,1.0者1例。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能有效控制感染,确诊后立即行玻璃体手术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4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分别接受了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取出等治疗,并作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术3例保存有用视力,1例眼球萎缩;1例自结膜囊培养出丙酸杆菌,3例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及分析保留或取出人工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3例(4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摘出人工晶状体,将所有患者分为保留人工晶状体组(21例21眼)及取出人工晶状体组(22例22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并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眼眼别、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感染均得到控制。保留人工晶状体组BCVA术前为(2.57±1.20)logMAR,术后为(1.60±1.22)logMAR;取出人工晶状体组BCVA术前为(3.12±0.71)logMAR,术后为(1.95±1.08)logMAR。两组患者术后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眼眼别、合并疾病情况、眼内液培养阳性率、手术医师级别、术中硅油填充的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BCVA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有效方法。患者术前BCVA的高低可能是影响术者作出是否保留人工晶状体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策略。 方法收集2011至2017年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患者1例,在基层医院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内炎的转诊患者8例。查阅患者的视力、眼压、眼前节、眼部B超扫描等检查结果。对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PV),并依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行IOL取出+硅油填充术。手术中常规取前房液和玻璃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 结果在9例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例,高血压患者2例,其余无长期全身疾病。本文中所有患者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间均在白内障手术后1~9 d,表现为术眼剧痛、视力急剧下降、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不同程度水肿、房水混浊伴或不伴前房积脓及出现前房渗出膜等症状。眼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玻璃体混浊,眼底窥不见。在9例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中,有8例患者及时进行PPV治疗,1例患者由于角膜混浊未能进行完整的PPV;7例患者术前曾行前房冲洗及取材行病理涂片,6例患者于PPV前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术后早期有3例患者取出IOL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余6例患者保留IOL以及眼内注药,无填充硅油。9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最佳矫正视力在0.01~0.09的有2例,在0.1~0.3的有3例,在0.3~0.5的有2例,1例患者术后视力无提高,1例患者由于感染不能控制,进行眼内容物剜除术。 结论PPV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有效控制感染的治疗方法。对于角膜条件相对较好的眼内炎患者积极行PPV是保留患者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删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12例(1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5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药,6眼行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1眼行眼内容摘除术。结果早期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可有效控制感染,11眼炎症控制,8眼最终视力达0.12~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药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友谊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458-146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眼内炎的预后。
  方法:研究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900例1900眼,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眼内炎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另外,对所有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内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
  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普通手术室进行手术以及麻醉剂开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等因素均是导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批量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明一号"1996-07/2011-08完成的3031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扶贫复明手术后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例特点和治疗经过。结果:贫困白内障患者30312例复明手术后9例并发眼内炎,发病率为0.03%。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7例感染被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恢复,2例眼球摘除。结论:大批量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需要医生术前细致筛查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强化手术车的消毒管理,规范围手术期的处理,提高手术技能;发生眼内炎后应积极救治,尽早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