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膀胱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患者年龄44~7串岁。行膀胱全切术3例,膀胱部分切除5例。7例患者随访1~10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3/7)和14%(1/7)。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膀胱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较好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2.
成功治疗足趾间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8岁,10年前出现右足第3、4趾间皮肤溃烂,在多家医院诊断为真菌感染,间断外用达克宁、肤炎宁,口服斯皮仁诺等药物治疗,无好转。2010年6月19日经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右足趾间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发病原因多而复杂。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层的鳞状细胞癌,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鳞状细胞癌属于浅表性食管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早期和浅表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目前内镜下治疗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切除和非切除治疗,其中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相对于手术治疗,内镜下切除治疗具有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于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大的患者,若行内镜下治疗后,建议术后密切随访。随着针对较大病变的内镜下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等技术的开展,内镜下治疗将会为早期食管肿瘤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包皮环切术后发生阴茎鳞状细胞癌17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包皮环切术后发生的阴茎癌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行包皮环切术后1个月~16年发生阴茎癌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1~12个月发现阴茎癌者11例,术后3~16年发现者6例;1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1例行扩大包皮环切术后复发相继行阴茎部分切除、全切术。复发的1例死亡,其余16例存活至今。结论:成年人行包皮环切术后仍有发生阴茎癌可能,对伴有包皮炎症、溃疡等病变的患者行包皮环切术应常规行病理检查,术后需密切随访,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早期阴茎鳞状细胞癌有效的方法,术中有必要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5.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食管癌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粒酶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0例食管癌和7例术后复发病人的血清鳞状细胞癌(SCC)抗原含量,取20例正常人,15例食管良性病人和15例腺癌病人作对照。结果表明,食管癌和术后复发病人的血清SCC抗原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良性病人和腺癌病人(P值分别<0.001、0.01和0.05),SCC抗原与临床病期、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这提示血清SCC抗原是食管癌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对食管癌的诊断、预示术后复发和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提高了食管癌的切除率和长期生存率,并降低了病死率。但单纯的手术并不能改善T4食管鳞癌的不良预后,因此为了改善属于局部进展期的食管癌的预后,尚需一种多方式治疗。近来已发展有多方式治疗,来控制食管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延长生存期,最有希望的是手术前予以同时化疗和效疗。术前化疗放疗的理论基础为:①术前治疗可提高肿瘤切除可能。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化疗能否给上段(颈段及胸上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唐都医院胸腔外科连续收治的行R0切除并行颈部吻合颈段及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接受新辅助治疗或辅助放疗的患者,纳入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手术+辅助化疗组)和非辅助化疗患者(单纯手术组)。术后辅助化疗给予紫杉醇类+铂类两药联合治疗;非辅助化疗患者术后未接受其它抗肿瘤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共纳入181例患者,其中男141例(77.9%)、女40例(22.1%),平均年龄(61.0±8.2)岁(≤61岁:80例,>61岁:101例)。颈段食管鳞癌70例(38.7%)、胸上段食管鳞癌111例(61.3%)。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有87例(48.1%)、单纯手术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有94例(51.9%)。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一致性较好(P>0.05)。手术+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上段食管鳞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93个月和26.07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32.0%,生存曲线有差异趋势,但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水平,寻求鳞状细胞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病理活检证实阴茎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Jackson分期,Ⅰ期25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期4例。53例行手术治疗;行阴茎肿瘤局部切除及阴茎癌部分切除43例;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及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10例(腹股沟淋巴结均阳性,髂淋巴结阳性1例)。术前新辅助治疗(热疗加化疗)联合术后化疗37例,仅术后化疗12例,单纯手术治疗4例;5例未手术治疗患者行化疗和/或放疗。48例随访2~5年,4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者2年内复发,4例2年内死亡,7例2~5年内死亡,2年生存率为91.7%,5年生存率为77.1%,10例失访或随访期未满2~5年。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术后化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的清扫根据临床分级具体处理,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治疗及术后化、放疗是否可减少复发及提高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42例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原因有术后残留结石、肝胆管结石脱落、再发结石等。其治疗主要为以胆肠Roux—en—r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结论术前仔细了解结石的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放化疗治疗肛门鳞状细胞癌失败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其挽救性手术的疗效,HarrisD等人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7~2010年期间在同一研究所进行根治治疗的95例肛门鳞状细胞癌患者放化疗失败的原因。结果:中位随访35个月,95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3%。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细胞克隆来源及其与复发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了解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细胞克隆来源及其与复发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测定p53基因突变,并结合P53蛋白及病理类型作为判断细胞克隆来源的指标。结果单中心性复发癌和多中心性复发癌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65±3.25)个月和(33.8±17.8)个月(P<0.01)。术后2年内多为单中心性复发,而术后2年后均为多中心性复发(P<0.01)。结论多中心性复发癌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单中心胜复发癌;对多中心性复发,应采用积极的方法达到再次根治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取得进展,本文就前列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及喉功能重建的效果。方法对238例接受手术切除的晚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中,142例(59.7%)患者保留喉功能。T3、T4期患者的喉功能保留率分别为1.4%(120/168)、31.4%(22/70);Ⅲ期、Ⅳ期分别为72..4%(105/145)、39.8%(37/93);声门型、声门上型、声门下型、复发肿瘤患者分别为61.9%(73/118)、64.1%(66/103)、0、21.4%(3/14)。3 a和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4%和59.5%。保留喉功能和未保留喉功能患者的3 a和5 a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3分期保留喉功能的患者的3 a和5 a无瘤生存率(86.4%、71.7%)均明显比未保留喉功能患者(77.1%、47.9%)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进行术前评估,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提高晚期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率及喉功能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食管鳞状细胞癌占食管癌的90%,50%的食管患者在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排徊于10%-35%,平均20%。为了提高食管癌的术后生存期,近年来提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v)概念。本文对我院以往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观察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典型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结果该例肿瘤侵及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喉,行甲状腺癌联合喉扩大切除术。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手足抽搐,术后第15天出院。随访1年健康生存,未见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罕见,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积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18.
膀胱鳞状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鳞状细胞癌(SCC)可发生在裂体血吸虫和非血吸虫的患者,二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临床病理特性上均不同。  相似文献   

19.
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2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膀胱结石并发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8例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33岁。膀胱结石病程2~18年,平均4.5年。24例行尿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形细胞19例。KUB示膀胱单发结石5例,多发结石23例,IVU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者11例,B超和CT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者17例。行膀胱镜检查28例发现膀胱肿瘤21例,肿瘤大小1.2cm×1.5cm~2.2cm×5.0cm。2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6例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鳞状细胞癌;G111例,G212例,G35例;T111例,T212例,T35例。22例获随访1~8年,平均3年,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14/22)和16.7%(3/18)。结论膀胱结石并发膀胱鳞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琦  王润和  胡强  靳军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0):1487-148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粘附因子CD44v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2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①PCNA在皮肤SCC中阳性率(90.5%)显著高于皮肤BCC组(52%)和正常皮肤组(13.3%),CD44v6在正常皮肤中的阳性率(100%)显著高于皮肤SCC组(66.7%)和皮肤BCC组(20%);②PCNA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D44v6的高表达率与皮肤SCC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③PCNA和CD44v6在皮肤SCC和BCC中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CD44v6和PCNA与皮肤BCC和SCC的发生、分化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和判断皮肤SCC和BC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独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