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FDG PET显像)与头部CT所见的低密度病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部位较CT所示的病灶少。结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显像)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较头部CT所示病灶的临床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范岩  王荣福  田红  林景辉 《当代医学》2008,1(21):101-104
目的 对57例经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患者的平面和断层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病灶的大小、位置及放射性浓聚程度对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阳性检出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肝血池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按病灶大小、位置深浅、放射性浓聚程度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中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的阳性检出例数.结果 断层显像共检出66个病灶,平面显像检出其中的27个,占41%.病灶<3cm时,断层显像检出例数明显多于平面显像,病灶≥3 cm,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的检出例数相近.随病灶增大,平面显像的检出例数增多.病灶位置越深在,平面显像的检出例数越少.病灶部位放射性浓聚程度越高,平面显像的检出例数越多.结论 肝血管瘤的大小、位置及放射性浓聚程度均影响肝血池显像对病变的检出,对平面显像的影响大于断层显像.应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放射性浓聚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肝血池显像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断层及三维骨显像对癌症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以及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第一颈椎(C1)以下,股骨头以上的平面骨显像、断层骨显像以及三维立体骨显像,结合病史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断层骨显像与三维骨显像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平面骨显像(P<0.01);断层骨显像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均高于平面骨显像(P<0.01);三维骨显像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亦均高于平面骨显像(P<0.05).结论 断层与三维骨显像的诊断价值高于平面骨显像,可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亦可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脑代谢与脑血流同期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的影像特征以及匹配关系的类型。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人10例,ICVD组87例。采用1日法,首先进行13N-氨水(13N-Ammonia)显像,然后进行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 F-18,18F-FDG)显像。获得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断层影像,并得到各脑区/小脑代谢和血流的放射性计数比值,进一步得到ICVD组的代谢、血流减低百分率和代谢/血流比值。结果 10例正常人脑代谢和脑血流影像表现为放射性分布呈左、右完全性对称和前、后基本对称。代谢与血流影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呈完全匹配型影像。87例ICVD患者发现病灶267个;其中234个病灶表现为18F-FDG摄取减低;189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减低;2个病灶表现为13N-Ammonia摄取增高;ICVD病灶大多呈多灶性、不对称性分布。异常影像类型分为5种:Ⅰ型(112个病灶):脑代谢-脑血流匹配性减少,减低程度基本相同;Ⅱ型(76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保持正常;Ⅲ型(33个病灶):脑血流不同程度减低,脑代谢保持正常;Ⅳ型:(44个病灶)脑代谢中重度减低,脑血流轻度减低;Ⅴ型:(2个病灶)脑代谢不同程度减低,脑血流增高。第Ⅱ型-第Ⅳ型为代谢-血流不匹配型;第Ⅴ型为代谢-血流反向分布。结论18F-FDG和13N-Ammonia同期PET显像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对于研究ICVD脑代谢与脑血流的匹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目的 评价心肌断层显像和三维显像的临床价值。 2方法 对 13例正常人和 2 6例心肌病变的病人进行了 SPECT心肌断层显像和三维显像 ,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3结果 心肌断层显像检出病变 44个节段 ,占心肌总节段的 2 8.2 % (4 4/15 6 ) ;心脏三维显像检出病变 6 9个节段 ,占心肌总节段的 44 .2 % (6 9/15 6 ) ,二者之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u=3.33,P<0 .0 1)。 4结论 心脏三维显像能直观、多角度地立体显示心肌表面结构和病变 ,较断层显像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同时进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100次)与单纯进行131I-WBS(80次)时的病灶诊断的优缺点。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同时进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80例次,均得到局部病变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病变形态、体积、摄取程度,准确病变定位,并了解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只行单纯131I-WBS全身显像的100例次能明确判断病变部位的病例只有42例。两种显像方法检出的病例数差异显著(χ2=28.34,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弥补了单纯131I-WBS全身显像存在平面显像的局限性,对提高DTC诊断正确率、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将在DTC的诊治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灌注显像剂,对84例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行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研究。其中脑血管疾病53例,痴呆25例(AD17例,MID8例),帕金森氏病6例。79例进行了CT检查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显像对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3.3%脑梗塞患者SPECT显像有阳性发现,图像特征为病灶处血流灌注减少所致的放射性减低区,与CT相符,但范围较CT为大。在TIA、脑供血不足及脑动脉硬化中均见到有局部血流减少的表现,较CT为灵敏,但脑出血阳性率略逊于CT。痴呆症的SPECT改变在AD和MID中各有其特征性改变。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脑和基底节可见到血流减低区,其CT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韩善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359-2359
PET/CT全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是将PET和CT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的现代医疗设备。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英文positron emission computcdtomography的缩写,是一种进行功能代谢显像的分子影像学设备。PET检查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从而对疾病正确诊断;但是PET对解剖结构的分辨不如CT。CT是计算机体层扫描,英文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CT是利用X线对人体选定的断层层面进行照射,通过测定透过的X线量,获得断层图像的一种成像装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8F-FDG PET脑显像对小儿原发性癫痫定性和病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CT或MRI检查正常的小儿原发性癫痫患者进行18F-FDG PET脑显像,29例发作间期,3例发作期显像,并同步进行EEG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作间期29例患者PET显像25例异常,发作期3例患者均异常,总阳性率88%,EEG检查异常的20例患儿中与PET异常部位完全或基本符合率为70%,结论:18F-FDG PET脑显像是诊断小儿原发性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灵敏度优于EEG,但PET所示异常范围并非都是致痫灶,尚需与EEG结合分析,方能提高其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何丽荣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15-1117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全身骨显像中表现为脊柱、肋骨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病灶数目≤3个)的患者,行局部骨断层,同时获得局部骨断层图像、同机定位CT图像以及两者的融合图像。所有病例均以病理、磁共振结果或1年以上随诊为最终诊断结果。结果41例患者85处病灶中,42处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占总病灶数的49.4%;43处诊断为良性病变,占总病灶数的50.6%。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0.5%、97.6%,特异性分别为16.3%、93.0%,准确性分别为52.9%、95.0%。结论SPECT/CT可以明显提高脊柱、肋骨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鉴别脊柱、肋骨良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PECT联合穴位刺激在诊断脑梗死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脑梗死性患者分别行基础状态下的脑灌注显像和神经穴位刺激状态下的脑灌注显像,运用感兴趣区技术(ROI)测定针刺前后病灶与正常部位脑组织放射量比值及放射量比值的变化.结果 21处梗塞灶针刺前后放射性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47处病灶针刺前后放射性比值具有一定的改变(0.01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6例正常人和8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了脑SPECT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与脑CT检查进行了对比。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脑血管疾病进行了较准确的诊断,结果表明,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31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培雨  刘业俭 《安徽医学》2004,25(4):319-321
目的 探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对发作间期癫痫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1scintAGEX40 gAG型SPECT ,对 3 1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 99mTC -ECD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并与同期CT和 (或 )MRI、长程脑电图 (AEE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1例患者SPECT脑显像均异常 ,低血流灶占 84%( 2 6例 ) ,局限性高灌注灶 16%( 5例 ) ,阳性病灶 79个 :额叶 2 5个 ,颞叶 2 6个 ,顶叶 17个 ,枕叶 17个 ,基底神经节区 4个。单个病灶 5例 ,单侧病灶 19例。CT和 (或 )MRI阳性率 42 %,9例显示局部病灶低密度 ,4例为血管畸形改变。AEEG阳性率 93 %,单侧病灶 8例 ,其余为弥漫性病变。病灶阳性检出率SPECT与CT(或 )M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而与AEEG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0 5。结论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的有效方法 ,癫痫发作期病灶处于高代谢和血流增强 ,而间歇期代谢减弱和血流降低。SPECT对癫痫灶检出的灵敏度优于CT和MRI ,定位价值优于AEEG。手术前SPECT检查是为了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emi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核素骨显像在显示骨病变方面有很高的灵敏度,而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缺少定量的手段,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鉴别病变性质的简便、有效的判断方法,应用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技术对骨病变进行分析,以期建立一种可靠的方法。方法:根据“临床核医学检查规程”行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及24h延迟显像,应用ROI处理技术,选定ROI进行处理,计算病灶及正常对照区的24h/4h的比值,采用t检验处理。结果:共发现318个病灶,放射性增高区285个,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高度显著性;放射性减低区病灶33个,良性骨病变与恶性病变比较,比值均高,其差异具高度显著性。结论:应用ROI技术所得结果根据其比值可在相当程度上区别放射性增高病灶的良恶性,而放射性减低的恶性病灶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人脑的研究继电生理及多种形式检查后又有新的进展,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99m)Te-HM-PAO能穿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的聚集量与血流量成正比。断层图象示大脑皮层灰质,基底节,丘脑及小脑为高放射性浓聚后。癫痫病灶发作时血流灌注增加,发作间期血流灌注减少。利用此特点国外为顽固部分复杂癫痫者作病灶定位。从而进行较满意的手术治疗。本研究记录分析了40例癫痫患者进行~(99m)-Te-HM-PAO脑断层显像检查的结果。其中四例全身型强直阵挛发作三者均未发现异常。二例儿童良性癫痫的脑电图示中央,中颞尖波灶,SPECT脑显象正常。34例P分复杂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碘(^131I)清甲治疗效果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显像仪(SPECT/CT)融合显像价值。方法:对46例DTC术后的患者行^131I清甲治疗,5~7d后行SPECT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3~6个月重复以上治疗与显像,并以同期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作为比对参考。结果:二次^131I清甲治疗后显像对比,病灶减少50个,病灶缩小25个;二次显像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数95个,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检出数114个,比SPECT全身平面显像增加19个,SPECT/CT融合显像与SPECT全身平面显像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值治疗前为(32.23±11.21)μg/L,治疗后为(18.17±7.45)μg/L,Tg在^131I清甲治疗DTC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TC ^131I清甲治疗效果好;②DTC术后 ^131I清甲治疗效果影像学评价中,SPECT/CT融合显像弥补了SPECT全身平面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显像在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惠清  王铁  张建 《北京医学》2002,24(4):239-241
目的探讨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氧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显像)与99m锝-双半胱氨酸乙酯(99mTc-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与临床症状、体征呈正相关,与梗死部位及局部脑血流量减低呈正相关.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以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及18F-FDG PET显像与CT扫描融合显像(PET-CT)对肺癌诊断与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和10例良性病变的18F-FDG PET和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分析PET和PET-CT影像,对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结果:PET和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分别为70%和90%;PET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纵隔转移、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1%、93.3%、50%,特异性分别为95.5%、96%、100%;PET-CT显像诊断肺癌肺内转移、纵隔转移、脑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00%、100%,特异性分别95.5%、96%、100%.PET和PET-CT在诊断肺癌其它远处转移病灶时亦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结论:PET、PET-CT对肺癌诊断与分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技术;PET-CT比PET有更精确的立体空间分辨率,在精确定位、病灶形态学观察和发现一些小的隐蔽性病灶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骨断层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骨断层SPECT/CT显像相比,全身平面骨显像的特异性较高(100%).骨断层SPECT/CT显像准确性显著高于全身平面骨显像(P<0.01).3~6个月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时,32例患者病变发生进展,诊断准确性较第一次全身骨扫描及骨断层SPECT/CT均有所提高.结论: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与131I-全身平面显像(131I-WBS)对比,分析131I-SPECT/CT断层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在制定治疗计划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79例DTC术后131I清除正常甲状腺组织治疗后的患者,在行第1次131I转移灶治疗后3~5 d行131I-WBS与131I-SPECT/CT断层显像.分析两者的结果,根据两者的结果分别制定一个治疗计划,并进行对比.结果 131I-SPECT/CT断层显像排除131I-WBS假阳性病灶总共53处,发现131I-WBS假阴性病灶17处.按照131I-WBS与131I-SPECT/CT断层显像的结果制定的治疗计划有38例相同,41例不同,改变了51.9%患者的治疗计划.结论 131I-SPECT/CT断层显像较131I-WBS能准确检出、定位DTC的转移灶,从而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分期,精确地制定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