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承玄  刘维 《河南中医》2012,32(2):179-181
硬皮病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者,或肾阳不足,或气血亏虚,或脾肺气虚;标实者,或外邪内阻,或气郁血滞,或邪毒壅结.因此,对于硬皮病的治疗,总以扶正祛邪为法则,或温阳散寒,或活血化瘀,或补肺健脾,或清热解毒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2.
一、带下概述带下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反应是阴道排出大量分泌物,质稀薄如水,或粘稠如涕,或如积粉,或如凝乳、或如米泔,或如疮脓。其色或白、或黄、或赤、或青、或黑。气多腥羶臭秽,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或外阴瘙  相似文献   

3.
赵德铭 《气功》2010,(10):956-957
郊外散步,享有充分的自由,你或快或慢,或行或止,决无旁人过问;你或大道直行,或绕道漫步,及至登高望远,临渊羡鱼,决无他人干预;你或心无所思,神无所虑,或思接千载,随意联想,更无人限制。  相似文献   

4.
薛己擅用补中益气汤,或补益元气,或升补阳气,或温补脾肾,或合方联用,依证灵活变通;或汤或丸,或朝夕用药,或择时服药,或与六味丸、八味丸交替服用,每每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5.
丹栀逍遥散原为加味逍遥散,出自薛己的《内科摘要》。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症。  相似文献   

6.
柴瑞震 《河南中医》2011,31(10):1085-1087
真武汤的主要功能是温阳化水,而阳虚水泛之为灾者,可谓泛滥无涯,遍及周身诸经诸脏,其或心下悸,或头目眩,或腹中痛,或咳喘,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遍身烂肿如泥,或身体动不能自持,或四肢沉重疼痛,其症虽不同,然病因病机一也,皆因阳虚水气内乱为患,故用而取效。  相似文献   

7.
清代吴中医家徐洄溪曰:“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这几乎是探究中药药性的一个传统法则,为历代医家所沿袭运用。  相似文献   

8.
陈国献 《四川中医》2010,(12):81-82
各种发热性疾病,临证视疾病成因、病邪性质、症候真假、病家体质、年龄之不同,或针或药,或补或泻,或化痰,或活血,辨证施治,多可获效。  相似文献   

9.
王付 《中医杂志》2011,52(1):65
对慢性咽炎分型辨治而合理选用汤剂,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介绍如下。1热毒蕴结证咽痛,或咽肿,或吞咽不利,口渴欲饮水,发热,或恶寒,或咳嗽,或咳痰,或咽中灼热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数。治当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给予凉膈散与桔梗汤合方:大黄6g,芒硝6g,栀子3g,薄荷3g,黄芩3g,连翘12g,桔梗10g,甘草18g。若热甚者,加石膏、知母;若肿痛甚者,加薄荷、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若大便干结者,加芒硝、玄参。2阴虚热扰证咽痛,或咽干,或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干咳少痰,或盗汗,或痰少而黏,或咽痒,或咽肿,或大便干结,渴欲饮水,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当滋阴生津,清热利咽,给予养阴清肺汤与泻心汤合  相似文献   

10.
1.风、寒、湿、热、痰、瘀为致病因素。汗出入水,或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饮酒当风,或贪凉卧露,或居处环境阴寒潮湿,或涉水冒雨,或长期从事水中作业等,风寒湿邪侵袭筋脉关节而致本病。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气留于经络关节,郁而化热;或久居湿热之地;或素体阳盛,或嗜酒辛辣,脏腑积热,外感风寒湿邪,从阳化热;或误用辛湿香燥之品,使外感邪气热化,湿热流注筋脉关节,阻滞经络,气血失宣而致湿热痹。外感湿邪,湿聚成痰;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或素体脾气虚,运化无力,不能运化水湿之气,聚湿成痰;或素体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蒸化津液而成痰;或瘀血阻滞,经脉不利,水道不畅,  相似文献   

11.
本组共100例,门诊患者35例,住院部65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38岁。85岁;病程多在1-2年。临床表现:患者均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为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人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目暗黑,脉涩或弦紧为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属神经内科的常见病、难治病,以原发性最常见,导师刘玲教授运用中医独特优势从火热内生对其辨证论治,刘师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位在头面,病理因素或痰郁或血瘀或气郁或阳虚,病机火热内生贯穿病程始终,因此清热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清热之法,或化痰或化瘀或疏肝或温阳。方用黄连温胆汤或桃红四物汤合白虎汤或丹栀逍遥散或傅青主引火汤加减,配合日常调摄,每每取效甚好。  相似文献   

13.
吴剑浩 《河南中医》2007,27(10):3-4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方证之中,或调和营卫,或扶正祛邪,或培土制水,或缓急止痛,或养血补中,或缓和药性,虽是寻常食饵之品而每用之必寓有深意。  相似文献   

14.
1.风、寒、湿、热、痰、瘀为致病因素。汗出入水,或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饮酒当风,或贪凉卧露,或居处环境阴寒潮湿,或涉水冒雨,或长期从事水中作业等,风寒湿邪侵袭筋脉关节而致本病,风寒湿痹,经久不愈,邪气留于经络关节,郁而化热:或久居湿热之地;或素体阳盛,或嗜酒辛辣,脏腑积热,外感风寒湿邪,从阳化热;或误用辛湿香燥之品,使外感邪气热化,  相似文献   

15.
1定义 妇人产后或人流后,出现肢体疼痛;四肢关节疼痛、酸楚、重着或麻木;或兼怕冷恶风、自汗盗汗等症状,称为"产后风"或"产后痹"。古人又称为"产后身痛"等。 2主要症状 出现症状的时间和轻重因人而异:有的产后立即出现:有的在数天或数月后出现。其共同特点是:怕冷、怕风、身体酸痛或四肢酸痛,或刺痛,或窜痛,或重着,或麻木,或兼腰酸跟楚;  相似文献   

16.
凡传统名吃都是特色分明,一道菜式或甜、或酸、或咸、或怪味、或麻辣,口味要明确,汤要么清爽,要么浓厚,切不可浓白不分……  相似文献   

17.
加减小柴胡汤临证思辨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柴胡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相似文献   

18.
宗吴鞠通《医医病书》大肠"体阳用阴"理论,探讨了大肠体阳、用阴蕴义及其对便秘的治疗指导。指出便秘因大肠体阳而致者,宜通达阳气,或补气,或行气,或泄热,或散寒;因用阴而致者,注重理阴,或滋阴,或养血,或活血。  相似文献   

19.
<正>枕神经卡压(ONC),又称枕神经痛,指分布于枕大、枕小以及第三枕神经区域,单侧或双侧,阵发性,或枪击样,或电击样,或烧灼样,或刀割样,或刺痛等疼痛,可伴随受累区域痛觉过敏或感觉减弱,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损害、头晕、耳鸣、恶心或失眠等症状[1],甚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疼痛多起于枕部,并向头顶或颞叶放射,  相似文献   

20.
樊建 《吉林中医药》2009,29(6):510-511
杂病的治疗是中医的特点之一,笔者经过临床二十多年的体会认为,杂病的治疗非某一方一法所能概括,常诸证并存,治疗时多要诸法同施,或攻补兼施,或表里同治,或脏腑同调,或脏与脏同疗,或气血津液同治,或脏腑与气血津液同治,或卫气营血同治,或寒热并用等,故临证之时,需灵活运用,辨证施治,切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