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衰猝死者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慢性心衰(观察组)和无心脏病病人(对照组)各60例的QT离散度,发现观察组的QT离散度较对照组者大,而观察组中的心衰猝死者(11例)的QT离散度(96.81±8.80)明显大干心衰存活组30例(56.97±9.34),心衰进展死亡组19例(67.23±11.46),(P<0.001)。并发现心衰猝死组QT离散度的增大与心功能分级、电解值的血清浓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慢性心衰猝死组QTd均值为96.81,提示QT离散度的明显增大是慢性心衰发生猝死的一项具有警告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 (QTd)是指不同部位心肌复极差异在 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最大 Q- T间期 (Q- Tmax)与最小 Q- T间期 (Q- Tmin)的差值 [1 ] ,由 Cam pbell等 [2 ] 于 1985年首次提出 ,1990年 Day等 [3 ]首先证实了 QT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后 ,许多学者提出 QTd增加可做为缺血性心脏病 ,心功能恶化 ,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的危险因子 [4] 。冠心病人运动试验中 QTd明显增加 ,表明运动加重心肌缺血 ,我们分析 10 4例患者运动试验前后 12导联心电图QTd变化来研究冠心病。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们选择了 10 4例 1994年 6月至 1999年6…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160例QT间期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冠心病病人QT间期的变异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本文选择160例冠心病病人与15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老年人,描记常规心电图进行QT间期离散度(QTd)的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蔡楚霞  徐仲帮 《江苏医药》1998,24(8):583-583
本文分别对AMI、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人,测定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QTd值,以探讨QTd增加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AMI组:首发Q波型的AMI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36~78岁,平均64.1岁,均为发病24h内住院患者。 2.非AMI组:40例,病史2个月~7年,男27例,女13例,年龄48~76岁,平均62.2岁,为住院或心脏专科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6.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QT离散度、校正过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0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89例健康体检测量 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与室性心人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Td≥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60ms,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已行冠脉造影的86例病例,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1)基本无狭窄组:造影示病变狭窄〈50%,20例;(2)轻度狭窄组:病变狭窄≥50%且〈70%,32例;(3)重度狭窄组:病变狭窄≥70%,34例。另设对照组。结果 冠脉重度狭窄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P〈0.05),而冠脉狭窄〈70%时QTd及QTcd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QTd及QTcd具有相关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袁美中 《河北医药》2001,23(9):674-675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急性心肌梗死(AMI)延展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早期为临床作出依据的诊断。方法:对AMI延展院内收治25例患者的心电图(EC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者占88%,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首次梗死者96%,下壁梗死菜为右室梗死者占88%,AMI延展前心电图QTd明显延长。所有AMI延展患者QTd延长均发生在AMI第1周内。结论:AMT早期对老年、女性、首次发生的、特别是下壁AMI,应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下,每0.5h人工采集ECG仔细测算QTd,并与前次ECG对照,作出及时的心电图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 (DCM)QT离散度 (QTd)、校正过的QT离散度 (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 :对 10 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 89例健康体检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并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QTd≥ 6 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 <6 0ms者 (P <0 0 1) ,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时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山西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030001)薛树仁王敬萍王绪太刘卓敏李运乾充血性心血衰竭(CHF)预后不佳,其死亡原因的30%~50%为心脏性猝死(SCD)。本文通过对CHF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QT...  相似文献   

12.
汪静 《江苏医药》1999,25(4):315-315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心脏扩大、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紊乱、摔死为其病程特点。DCM摔死原因多数为室速、室颤,其发生与心肌复极差异性有关,QT离散度(QTd)能够反应心肌的这种差异性,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DCM患者的QTd。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199o年1月~1997年12月住江苏省人民医院的DCM患者42例,诊断均符合WHO/ISFC1980年标准。均经全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部分病人做了心肌活检、ECT及冠脉造影检查。男32例、女Ic例,年龄21~67岁,平均45.6岁。心律失常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电监护为依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  相似文献   

13.
黄健 《贵州医药》2003,27(6):537-53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不同导联QT间期的差异,可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不一致性。QTd增大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缺血性心脏病,它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成功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降低患者QTd。本文通过观察QTd的变化以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复极化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作者在北大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该院2002年成功施行PTCA住院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7~75岁,平均65±8岁。急性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心率变异性(HRV)是公认的非创伤性的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一种方法,与HRV一样,QT间期受自主神经活动的调节,我们研究冠心病(CHD)QT离散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QT离散度及其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 (QTd)在正常人及不同心脏病患者的诊治意义。方法 观察 381例各类受检者的QTd及相关指标。结果  (1 )男性的QTd(45 .58± 1 6 .73)ms大于女性 (41 .50± 1 6 .65)ms,P<0 .0 5。 (2 )正常人的QTd[男 (41 .75± 1 1 .53)ms,女 (36 .0 4± 1 2 .61 )ms]小于高血压病组 [(44.0 5± 1 6 .66)ms]及冠心病组 [(50 .85± 1 8.44)ms] ,P均 <0 .0 5 ;而高血压病组的QTd小于冠心病组。 (3)冠心病组中有心肌梗死病史者的QTd(56.0 6±1 9.30 )ms大于无心肌梗死病史的 (48.2 5± 1 7.52 )ms,P <0 .0 5。结论 QTd是一项准确、无创评价心室复极状态的指标。冠心病患者的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增加 ,尤其是有过心肌梗死史的病人 ,高血压病病人的QTd增大与心室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6.
Campbell等(1985)首先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它是体现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Q-T间期之差,Zebel等[1]研究证明QTd与心肌复极离散度正相关,QTd能间接反映心肌复极均一性程度,血清钾浓度是影响心肌复极的重要因素,[2]近5年笔者共检测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每日160mg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周前后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QTd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QTd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QTd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使冠心病患者QTd降低,提示有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择120例冠心病患者与10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检测其常规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组的QTd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大,分别为(35.33±17.69)ms和(15.63±12.71)ms(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的缺血、变性、坏死、纤维化等病理变化,导致心室肌复极不均匀,在心电图的不同导联上表现为QT间期的变异程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心力衰竭患者 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其中心力衰竭患者 49例 ,正常对照组 43例。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患者 QTd、QT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尤其以心力衰竭死亡组增加更明显。心力衰竭死亡组 QTd均值为 6 8.33,提示 QTd明显增大是发生意外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实现对冠心病进行有效、无创、经济地诊断分析。方法对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并结合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观察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57%、81.82%、80.00%,运动后QT离散度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9%、95.45%、92.00%。结论运动负荷试验与QT离散度结合使用与单纯TET相比,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升高,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的提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