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用国  任红 《重庆医学》2002,31(1):25-26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中起主导作用 ,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和提供共刺激信号 ,分泌Th1型应答主导因子 ,诱导机体生成抗原特异性CTL ,并通过细胞溶解机制和非细胞溶解机制对肿瘤或病毒产生杀伤或抑制 ,因而APC是启动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中心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APC包括树突状细胞 (Dendritiecells,DC)、巨噬细胞、B细胞等 ,其中DC是机体最有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因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与其他抗原提呈细胞不同 ,DC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处女型或初始型T细胞增殖 ,促进T辅助细胞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 (Cytotox icTLymphocyte ,CTL)的生成 ,也能促进B细胞生成抗体[1,2 ] 。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3,4 ] ,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1 DC的来源与特点作…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因其成熟时生出许多树突样伪足而得名 ,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 presentingCells ,APC) ,能摄取和加工提呈抗原 ,表达高水平MHC分子、共刺激分子、粘附分子并分泌高水平TH1型细胞因子IL - 12 ,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C激活的细胞免疫尤其是CTL(CytotoxicTLymphocyte)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抵御恶性肿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新近的DC疫苗临床Ⅰ、Ⅱ期试验…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晓霞  赵春亭 《医学综述》2003,9(3):144-145
在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机体免疫反应 ,特别是T淋巴细胞起重要作用 ,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都有赖于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并提供共刺激信号。有别于其他APC、DC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处女型或初始型T细胞增殖 ,因此 ,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1 ] 。DC最初是Steinman和Cohn等 1973年从小鼠脾组织中分离发现的 ,因其形态具有树突样突起而命名。它在体内散在…  相似文献   

5.
在T细胞的充分激活过程中需要两个刺激信号,一是抗原特异的、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的MHC-Ⅱ-抗原肽与CD4T细胞表面的TCR-CD3复合体交联所提供的第一信号;二是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signal),也称第二刺激信号,由APC表面的粘附分子与CD4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及细胞因子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所提供,共刺激信号是非抗原特异性的,但为T细胞抗原特异性激活所必需。在共刺激信号中,CD28/CTLA-4:B7这对粘附分子最为引人注目,其所介导的信号传递作用在T细胞激活和效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是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它是唯一既能启动免疫应答又能有效刺激再次应答的抗原递呈细胞。最近又有证据表明不同形式的DC在形成免疫耐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4 ] 。作为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 ,D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 ,发生迁移和细胞表面分子重建 ,强有力地刺激T细胞。此外 ,滤泡DC在B细胞生长、分化和Ig类型转换中也发挥作用[5,6] 。DC可分为两种亚群 ,即经典的髓系DC和新近发现的淋巴系DC ,它们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型T细胞反应中发挥不同…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变态反应神经炎(EAN)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动物模型。T细胞的活化和克隆扩增导致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在EAN及GBS中起重要作用[1]。T细胞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为:(1)由T细胞表面的TCR/CD3复合物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II类抗原相互作用,赋予免疫应答的特异性;(2)由T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APC表面的配体结合所提供[2]。已发现,阻断CD28/CTLA4:B7的结合后可预防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或减轻其发病程度[3]。本研究中我们观察了CD28/CTLA4:B7及CT…  相似文献   

8.
DC的分化和Th1、Th2细胞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 1973年发现的。它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 ,APC) ,也是唯一能将抗原递呈给初始T细胞 ,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APC ,因此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 ,DC亚群在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在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和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分化及其对Th1、Th2细胞的诱导作一综述。1 DC的来源及特征DC…  相似文献   

9.
T细胞活化需要两种不同的信号 :第一信号是T细胞受体 (Tcellreceptor ,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 (anti genpresentingcell,APC)上的组织相容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rplex ,MHC)和抗原 (antigen ,Ag)复合物 ;第二信号是非抗原特异性信号 ,即共同刺激信号。T细胞主要表达的共同刺激分子 (costimulatorymolecule ,CM )是CD2 8和CD152 。CD152 又称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ytotoxicTlymphoc…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杀伤T(naturalKillerT ,NKT)细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第 4类淋巴细胞、第 3类T淋巴细胞。已知NKT细胞与许多自身免疫病的控制[1~2 ] 、流产[3 ] 、妊娠[4 ] 、抗感染[5] 及变态反应的调节[6~7] 等有关。本文简介Vα1 4NKT细胞对转移性肿瘤抑制的研究近况。1 Vα1 4NKT细胞的特征[1,8~9]Vα1 4NKT细胞的特征有 :①当接受树突状细胞 (DC)等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信号时 ,NKT细胞特征性的唯一的Vα1 4NKT抗原受体便识别与抗原提呈细胞的CDld分子结合的糖脂配体。CDld分子只有一种 ,无种…  相似文献   

11.
超抗原SE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抗原 (superantigen ,SAg)是一组具有强大刺激能力的细菌外毒素或逆转录病毒 ,其无需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 ,APC)内处理加工 ,能直接与APC膜上的MHC 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外侧非限制性结合 ,以完整的蛋白质分子形式被提呈给T细胞 ,只需极低浓度 (1~ 10ng/ml)即可诱发最大的应答效应 ,导致带有特异性T细胞受体 β链可变区 (Tcellreceptorbetachainvariableregions ,TCR Vβ)序列的T细胞大量活化增殖 ,并释放出大量多种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选择性增强树突状细胞(DC)与T细胞的体内相互作用,优化其体内抗原提呈的微环境,为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经Ltn重组腺病毒感染后(Ltn-DC),用3LLLewis肺癌细胞株的Mutl抗原肽冲击致敏,按不同剂量免疫正常同系小鼠体内,观察其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体内阻断试验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DC诱导肮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建立肺癌的自发性肺转移模型,观察免疫治疗作用。结果:抗原肽Mutl刺激的Ltn-DC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在抗肿瘤免疫排斥反应的诱导过程中,必需有CD4+T和CD8+T细胞的参与;而在其效应阶段,则依赖于CD8+T细胞、B7/CD28的共刺激信号途径及γ干扰素(IFN-γ)的参与,并在诱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抗原肽刺激的Ltn-DC能有效抑制3LL细胞的自发性肺转移,具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通过基因修饰增强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体内选择性趋化活性,能更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  相似文献   

13.
田野  张玉海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150-1152
一、细胞因子网络系统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供受者之间的同种不相容性所引起 (主要是由于HLA错配所致 ) ,这就导致了CD4 辅助细胞通过与表达在供者抗原提呈细胞上的HLA DR ,DQ抗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识别方式而被激活。这些效应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机制来激发排斥反应[1] 。在此过程中同种反应性CD4 T细胞发挥中心作用 ,多种由CD4 T细胞介导的作用机制参与到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2 ] 。活化CD4 T细胞能够被分化成两个亚群即Th1和Th2 ,每一个亚群具有自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伯瓦疟原虫分离、提纯的四种抗原具免疫抑制效应。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四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疟原虫抗原可造成小鼠脾DC4T细胞和B细胞阳性百分数下降,CD8T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结果表明,四种抗原中具有免疫抑制性抗原组分,通过诱导、激活CD8T细胞而对宿主的免疫应答起下调作用。四种抗原中,抗原提纯度高,免疫抑制效应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5.
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产生及维持需要 2种信号———MHC 肽提供的特异性的抗原信号 ,以及由APC表面共刺激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Costimulatorysignal)。随着研究的深入 ,这一观点逐渐得到广泛认可[1 ,2 ] 。在T细胞活化的不同时空阶段 ,多种共刺激分子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CD2 8 CTLA 4-B7 1 B7 2共刺激途径是研究最早最深入的共刺激途径之一 ,来自该途径的共刺激信号对T细胞的活化和耐受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但众多证据 ,例如CD2 8缺失的小鼠仍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3] ,表明CD2 …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有别于其它APC ,DC最大的特点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 ,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1] 。DC作为一种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可以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反应。 90年代开始 ,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 ,在DC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应用肿瘤的各种抗原 ,诸如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  相似文献   

17.
18 68年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分支郎罕细胞(Langcrhanscell,LC)首先在皮肤内被发现 ;本世纪 70年代初 ,Steiman和Cohn正式报道了这类形态、功能均极为特殊的免疫细胞。此后的研究发现DC在免疫应答的首要环节 抗原提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一类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 (anti genpresentingcell,APC) ,在抗感染、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90年代初 ,随着体外大量获取纯化DC实验技术的建立和成熟 ,对DC的研究飞速发展。在基础和…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增殖的T细胞CD28分子表达和自身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SEB诱导增殖的外周血T细胞是否具有正常T细胞的功能。方法:用超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生长,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检查细胞表明CD4,CD8,CD28,TCD16的抗原表达量;加入同源,异源抗原检查自身反应性。结果:SEB能诱导外周血CD4^+T细胞的增殖。随CD^+4T细胞的增加,CD28分子表达上升。外周增殖的CD4^+T细胞与胸腺内分化的T细胞相同,97%以上的CD4^+T细胞都表达CD28分子  相似文献   

19.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克毅 《浙江医学》2001,23(8):471-472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是机体识别抗原 ,产生细胞因子 ,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过程的主要细胞 ,外周血中成熟的T淋巴细胞按细胞膜表面表达的CD分子不同 ,分为CD4 细胞与CD8 细胞两大亚群 [1],HLA_DR 分子在淋巴细胞膜表面表达是T淋巴细胞和CD4 、CD8 T淋巴细胞活化的标记。笔者应用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表面CD3 、CD4 、CD8 分子表达阳性率 ,以及CD3 、CD4 、CD8 细胞表面HLA_DR 分子表达阳性率 ,以探讨反复呼吸道…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大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其分布广但数量较少,抗原提呈能力却最强,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作为专职的APC、DC具有以下特点:①能高水平表达MHC-11类分子;②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的表面标志,能加工、提呈抗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活化。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由于DC提呈抗原的高效性,因此在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免疫治疗、感染以及免疫赦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