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测定50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5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5.8%和18%,没有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应作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
104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耐药性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104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者的临床表现、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治疗.结果 患者多见于男性,以农民发病最多,临床表现均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抗菌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阿米卡星95.2%,氨苄西林/舒巴坦79.8%,环丙沙星77.8%,左氧氟沙星70.2%,复方新诺明64.4%,头孢曲松70.2%,头孢他定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8.3%,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误诊率高,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测.亚胺培南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敏感,应作为治疗类鼻疽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3.
4.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常出现肺部感染、急性败血症和脏器脓肿等临床损害,病情进展急进,预后迁延,死亡率和复发率极高[2].为加强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类鼻疽复发睾丸脓肿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积攒临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菌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02年01月~2008年12月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菌感染者40例,采用微量肉汤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这些病例以败血症多见占72.5%,其次为肺部感染,肝脓肿,脾脓肿,左腹股沟脓肿和尿路感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2.1%敏感、头孢他啶59.4%敏感及头孢噻肟钠47.3%敏感、复方新诺明42.4%敏感等。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容易发生败血症,建议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作为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首选用药。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国类鼻疽菌的耐药谱调查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鼻疽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导致的热带医学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也有“似百样病”之称,其病原已被美国CDC列为生物恐怖剂.类鼻疽在中国的海南、广西以及福建等地都有过报道,但由于其误诊率高,也未被列为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对类鼻疽的研究并未得以重视.类鼻疽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的耐药性,同时其基因组变异迅速,能产生新的耐药特性,造成的感染极易复发,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对类鼻疽的耐药检测还未建立统一的检测指标和判断标准,国内也还没有规范的类鼻疽抗生素用药指南.我们总结了中国2006-2014年公开发表文献中的类鼻疽临床用药及耐药结果,结合本室的类鼻疽临床资源库数据,对中国类鼻疽菌的耐药谱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用药规律,以期寻找合适的用药方案;同时,还分析了类鼻疽菌的可能耐药机制,探讨了类鼻疽耐药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后续类鼻疽的治疗及用药指南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和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3种检测方法对同源性较高的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比较该3种检测方法的鉴定效果.方法 分别利用基于MALDI-TOF-MS的蛋白指纹图谱方法、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5株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5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综合判断鉴定结果,并与传统的形态学和生化鉴定结果比较,寻找更适合于该两种菌的鉴定方法.结果 在10株受试菌株中,2株排除是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可能,剩余8株之中,MALDI-TOF-MS方法正确鉴定了6株,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正确鉴定了8株,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正确鉴定4株.结论 MALDI-TOF-MS的蛋白指纹图谱方法和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具有很好的鉴定能力,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不适合用于该2种菌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疗策略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糖尿病合并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和转归。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急性暴发性败血症和常伴组织器官脓肿形成及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病情凶险,误诊率和死亡率高且可选用的有效抗生素较少,易复发,治疗周期长。结论早期诊断,尽旱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有脓肿者宜配合外科治疗,以及使用胰岛素积极控制好血糖和加强支持疗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50例鉴定及其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02年6月~2009年6月我院住院确诊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感染株50例,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病例以农民多见占68%,接触疫水、免疫功能低下为易感因素,多伴有基础性疾病,误诊率高。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最敏感。结论类鼻疽病中以败血症多见,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用药。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程度,早期进行细菌培养确诊,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该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8例类鼻疽病感染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愈后及半年后进行电话随访统计。结果患者多以带有基础疾病时起病或是农作时外伤引起,临床症状多以畏寒、高热、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脏器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病情较为严重,首诊全为误诊,药敏结果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达83%以上,头孢他啶敏感率为77.6%;而对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头孢类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该病临床特征多样,首诊困难,误诊率高,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延误病情,住院时间长,治疗成本高,应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以尽快确诊,目前认为碳青霉烯类为首选抗生素,临床用药应联用以碳青霉烯类为主的两种以上抗生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类鼻疽菌素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lkholderia pseudomallei,B. pseudomallei)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突变类鼻疽菌素的主要合成酶基因mes C,检测野生菌和突变菌产生类鼻疽菌素能力的差异以及突变前后该菌对微生物(2株真菌:青霉菌、黑曲霉菌;2株细菌: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线虫、小鼠的毒力差异。结果 突变菌的菌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产生菌膜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微生物的抑制活性和对线虫、小鼠的致病性。结论 类鼻疽菌素可能是B. pseudomallei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其致病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在广西地区的详细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7年底对广西地区的14个地级市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共采集了77个地点的154个土壤样品和130个水样.采样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方法、16S rDNA基因测序和鞭毛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检出情况的地理分布进行绘图记录.结果 15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出13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率为8.4%,没有在水样中发现该菌;分离纯化结果与16S rDNA基因测序和鞭毛基因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分离纯化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阳性的采样点分布在中东、南宁、钦州、放城、北海5个地区.结论 广西地区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南海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13.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地方性传染病,在东南亚和澳洲等热带区域流行。我国疫源地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等南部地区。病情一般较为严重,病死率高达30%~90%。现报道我科收治的1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合并肺脓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农民。因畏寒、发热伴咳嗽、咳痰1个月,于2007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5℃,伴右下胸部隐痛,无明显心血管及消化道症状。在当地先后用“头孢吡肟及多种中草药(具体不祥)”治疗,无明显缓解。渐出现头晕,外院测血压80/50 mmHg(1 mmHg=0.133 kPa),查胸部CT片显示“右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感染性病变,考虑肺脓疡的可能性大”,遂急诊转入我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未正规治疗。否认吸毒史,无肺结核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入院体检:体温38.0℃,脉搏80次·m in-1,血压110/80 mmHg(以多巴胺维持)。急病容,浅表淋巴结不大,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脏无异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右下肺明显。肝脾未及肿大,腹水征阴性。白细胞(WBC)17.0×109L-1,中性粒细胞(N)91.8%,... 相似文献
14.
加强类鼻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315-1317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属热带医学疾病。我国海南、广东、香港、台湾以及南海周边国家为流行区,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类鼻疽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或水中,极易获取和传播;加上该菌易培养、耐药性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WHO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经鼻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为后续类鼻疽菌的毒力研究和急性类鼻疽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经鼻主动吸入的感染途径,通过大体解剖、组织病理和组织匀浆计数菌落等方法观察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小鼠的病理生理反应、脏器病理损伤和细菌定植情况,分析急性类鼻疽感染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征,并比较致病性类鼻疽临床株与非致病性类鼻疽泰国株(伯克霍尔德菌)感染BALB/c小鼠的不同表现。结果 急性类鼻疽菌经鼻感染模型中,BALB/c小鼠死亡多集中在感染后第3到第5天,3×105~3×106CFU可作为急性类鼻疽BALB/c小鼠病死模型的合适攻毒剂量,而半数致死量约在3×104~3×105CFU。大体解剖和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中形成脓肿或坏死病灶,其中在脾脏最明显,并与攻毒剂量呈正相关。类鼻疽菌感染的小鼠血液、肺脏、脾脏及肝脏中均发现类鼻疽菌定植,且定植量与组织特异性有关,血液中分离到的活菌浓度... 相似文献
16.
革兰阴性杆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类鼻疽病的病原体,类鼻疽病是一种严重且死亡率高的脓毒血症疾病,好发于东南亚和北澳大利亚地区。由于多种药物排出泵的存在导致了这种病原体天然对许多抗生素耐药,因此,这些排出泵的抑制剂有望恢复临床上重要抗生素的抗菌活性,而这些抗生素正是这些排出泵的作用底物。吩噻嗪类抗精神病和抗组胺药甲哌氯丙嗪、氯丙嗪和吩嗪与广谱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从而增强这些抗生素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活性。和吩噻嗪类药物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红霉素、夹竹桃霉素、大观霉素、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因持续发热2W入院。患者入院前2W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高热,体温最高达42℃,合并2处脓肿,无头痛、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皮疹及关节肌肉疼痛等伴随症状。外院查血WBC7.8×10^9/L,中性粒细胞0.58,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予泰诺等解热镇痛药及左氧氟沙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不规则抗感染治疗7d,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BP(△BPSL1549)],建立有效的类鼻疽菌毒力基因敲除平台.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连接至pK18 mobSacB自杀质粒上,通过大肠杆菌S17-1 λpir以接合方式将其转入类鼻疽菌中.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替换野生株中的BPSL1549基因,经过蔗糖筛选靶标基因敲除株,并采用PCR、Western blot检测方法鉴定敲除株,利用动物模型评价敲除株表型变化.结果 BP(△BPSL1549)菌株与野生株的BPSL1549基因两侧同源臂片段PCR产物相比缺少600 bp,Western blot检测敲除株不表达BPSL1549基因编码蛋白,成功构建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动物实验证实敲除株相比野生株毒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成功构建类鼻疽菌BPSL1549基因敲除株,完善了类鼻疽菌敲除平台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所有菌株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鉴定到种,药物敏感试验用E-Test法进行,结果按照CLSI(2010版)推荐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收集2009~2013年临床非重复分离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101株,2012年该菌的检出与前三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等10种抗菌药物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体外抗菌活性显示:亚胺培南的MIC50/MIC90最低,分别为0.25/0.38(mg/L);其次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MIC50/MIC90分别为0.38/0.5(mg/L);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50/MIC90分别为0.5/0.75、1.0/2.0、0.5/4.0、1.0/2.0、0.5/8.0、0.5/8.0、1.5/8.0、4.0/6.0(mg/L)。结论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呈逐年增加趋势,亚胺培南是治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20.
鼻疽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别是鼻疽和类鼻疽的病原菌,它们对人和动物均具有高度致病性,且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所致感染死亡率很高,但迄今尚无可用的疫苗。对鼻疽和类鼻疽的诊断,应用传统的培养、生化鉴定的方法通常需要1周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且往往导致鉴定错误。本文将针对血清学和分子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