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单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行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5.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M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赫崇安 《首都医药》2006,13(16):36-37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资料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肺动脉造影(DSPA)或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27例均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心型11例,周围型13例,混合型3例。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叶及叶以上肺动脉的显示率达100%,检出PE阳性14支,段肺动脉清楚显示435支(显示率达81.0%),检出PE阳性77支,亚段肺动脉清楚显示801支(显示率达74.3%),检出PE阳性55支。PE的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马赛克”征、右室增大和/或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简便、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有创的肺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韩世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73-257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本组21例PE患者中,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宋光义 《云南医药》2006,27(6):591-595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容易漏、误诊。影像学检查在PE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X线平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核素V/Q扫描常用作筛查,其诊断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draphy,PA)被认为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属有创性检查,并发症发生率6%,死亡率0.5%,目前多用于大面积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中。螺旋CT和MR技术的快速发展,开辟了PE无创性检查的新天地。磁共振肺血管成像对中央型肺动脉栓塞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亚段及以下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重新利用后处理软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同时与原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29例患者中,发现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肺动脉栓塞26例30支,偏心型6支,闭塞型18支,附壁环形型6支;3例仍未见明显栓塞.而原操作仅报告肺动脉栓塞19例20支,漏诊率较高.结论 12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亚段及其以下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细致的工作态度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颖  张双红  激扬 《安徽医药》2007,11(2):157-158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 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0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02支,附壁血栓16支,完全闭塞15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正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35-31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在进行肺部螺旋CT平扫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位重建.结果:18例疑似PE病例检出15例.15例PE患者中发现32支肺段以上肺动脉发生PE,CT直接征象:充盈缺损(中心性和偏心性)、附壁血栓及完全性阻塞;间接征象:"马赛克"征、胸膜下梗死灶、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其中MPR和MIP对栓子显示肺动脉内血栓部分或完全充盈缺损改变,多平面重建显示较三位重建效果更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PE有效、安全、迅速的首选方法,能代替X线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支,包括肺动脉完全闭塞29支(占16.9%),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116支(67.4%),肺动脉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27支(15.7%)。结论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基层医院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螺旋CT肺动脉造影(SCTPA)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结果。结果43例患者795支肺动脉分支中254支发生栓塞(32%),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152处(60%)、完全性阻塞76处(30%)、轨道征8处(3%)、附壁血栓6处(2%),灌注减低并密度不均12处(5%);间接征象:肺动脉扩张13例(30%)、栓塞近端肺小动脉异常增粗6例(14%)、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22例(51%)、马赛克征3例(7%)、胸腔积液7例(16%)、肺不张7例(16%)、肺楔形变4例(9%)、磨玻璃影6例(14%)。结论SCTPA是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准确、简便、无创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及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6层螺旋CT对45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总结归纳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并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对22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的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进行不同角度显示,观察肺动脉栓塞情况,对三种后处理方法进行比较,5例经临床溶栓治疗后再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通过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直接征象:45例患者中22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中央型肺动脉栓塞8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14例,共检出栓子321支(中心型82支,偏心附壁型137支,完全闭塞型102支)。间接征象:胸腔积液7例,肺动脉高压9例。MPR检出栓子321支,MIP检出283支,VR检出栓子117支。MPR对栓子的显示效果优于MIP和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溶栓治疗后复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能够快速、有效、方便、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并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有效的重建方法,MPR显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高祥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86+89-86,8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与D-二聚体升高相关性调查。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13例,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前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本组13例明确诊断肺栓塞的患者D-二聚体检查均增高,因此,对于D-二聚体检查增高的患者,需高度重视,及时排除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发现、治疗。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化验检查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便明确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行平扫以及造影增强扫描,采集图像。结果图像显示患者有栓塞肺动脉98支,其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26支,段肺动脉28支以及亚段肺动脉40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有7支,占7.1%,偏心型充盈缺损有79支,占80.6%,附壁环型充盈缺损有8支,占8.2%,闭塞型充盈缺损有4支,占4.1%;间接征象为双肺见斑片状渗出灶及实变影2例,纤维条索影11例,伴胸腔少量积液3例,患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不均。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快速、有效及无创伤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雯  刘剑羽  曾祥祝  杨春湘  王洪涛 《河北医药》2009,31(18):2408-2409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血栓的影像分析,认识肺动脉血栓的动态变化和溶栓效果的联系,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33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分别从形态和密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溶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共检出PE受累动脉560支,2级分支34支,3级分支83支,4级186支,5级152支,6级分支105支。通过统计肺动脉血管管腔中心充盈缺损形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79.31%。附壁充盈缺损凸向腔内或血管分支没有增强的血栓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8.75%和65.22%,附壁充盈缺损并凹向腔壁有效率28.57%。低密度血栓溶栓治疗有效率最好,达85.71%,其次为等密度血栓。血栓密度越高,溶栓效果越不理想。结论根据肺动脉血栓的形态及密度特点,能够提示血栓形成时间,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8例经CTPA确诊的PT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T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家兔肺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来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成年健康中国大耳白兔10只,体重2.5~3.5kg,抽取耳缘静脉血1ml制备自体血栓,建立肺动脉栓塞模型后进行64排蜾旋CT肺血管造影(64-SCTPA)数据采集。结果10只实验兔其中1只由于栓塞过量未取得数据,其余9只实验兔均成功地制备肺栓塞动物模型。家免动脉直径相差较大,膈叶动脉与尖叶动脉,心叶动脉及右肺中间叶动脉同为3级动脉,但直径存在较大差异(P〈0.05)。CT肺动脉造影共检出肺动脉血管171支,肺动脉直径〉3.0mm肺动脉45支,2.0—3.0mm肺动脉18支,1.5~2.0mm肺动脉36支,〈1.5mm肺动脉72支。家兔叶、段级肺动脉同级动脉直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兔肺塞模型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肺栓塞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64SCTPA是一种无创、高敏感性血管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直径〉1.5mm的5—6级肺动脉分支。用热处理后的自体血凝块夹杂线头标记物作栓塞剂,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1支肺段动脉栓塞,其中CT增强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PE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允 《河北医药》2010,32(10):1206-1207
目的 探讨应用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PE患者60例,分别应用GE Light Speed 16 16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和传统胸X线片观察,并比较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普通X线光片,且无漏诊,其图像上共显示2 658支肺动脉,其中有868支肺动脉显示栓塞,约占总数的32.7%.结论 应用螺旋CT进行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避免漏诊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