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列地尔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 JC  Zhao J  Su QH  Zhang DH  Guo Y  Ji ZZ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4-526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8月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断流术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术后第3天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和前列地尔2周.对照组36例,术后第3天静脉滴注丹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定期观察PLT、PT、肝功能、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腹水情况.结果 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系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时间未见明显延长,均无出血倾向.结论 前列地尔在断流术后早期应用能有效、安全预防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改善肝功能和降低腹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断流手术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肝移植后门静脉流量,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访肝移植患者194例,其中肝移植病因中门脉高压症174例,其中28例肝移植前不同时期行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未行断流术的14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情况、术中血流量、术后近期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栓情况、门静脉血管重建、肝功能及远期肝功能.结果 28例肝移植术前行断流术的患者,术前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2.14%(9/28),对照组患者其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27%(15/146),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门静脉重建后即通过超声测定门静脉流量,断流组及对照组平均流量比为1320±55 mL/min vs 1130±36 mL/min (P =0.04);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7.14%(2/28) vs 0.68%(1/146)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断流组2例均为超过4年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断流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断流手术的患者行肝移植手术,门静脉血栓术前术后的发生率均较高,但肝功能恢复情况与未行断流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骨科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各组在术中及术后每天分别给予2000U/kg、4000U/kg、8000U/kg乌司他丁,2次/d,连续静脉滴注6天.对照组予各时间点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APTT、PT、TT及FIB,术后第6天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4000U/kg组、8000U/kg组TT、PT、APTT各时间点延长较明显(P<0.05);4000U/kg组、8000U/kg组分别与2000U/kg组比较,PT、TT各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4000U/kg组与对照组、2000U/kg组比较,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8000U/kg组分别与对照组、200U/kg组比较,血栓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8000U/kg组与4000U/kg组比较,血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不同剂量的乌司他丁均可延长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延长,较大剂量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月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对照组餐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50mg,3次/d),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 (16mL/d)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 2组术后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3%,对照组高达3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是预防、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期中西药联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中西药联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门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后不用止血剂,并早期静滴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潘生丁,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和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长度变化.结果:治疗组门静脉系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早期使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潘生丁能更有效防治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长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樊理华  连庆泉  李军 《浙江医学》2009,31(5):596-598,601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对老年患者胃切除术后炎性反应及肝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行胃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48例(65~8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U1组:UTI 0.5万U/kg;U2组:UTI 1万U/kg;U3组:UTI 2万U/kg;C组:同体积0.9%NaCl溶液对照.并分别于中心静脉开放后即刻(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h(T4)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JL-6)、血红素氧合酶-1(HO-1),记录手术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 与C组相比,HO-1活性U2组T4时、U3组T3、T4时均升高;IL-6浓度U1组T4时、U2、U3组T1~4时均降低;TNF-α浓度U1组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T2~4时、U3组T1~4时降低;术后Scr水平U3组均降低;术后Ccr、α 1-mG水平U2、U3组均升高;术后ALT水平U2、U3组均降低(均P<0.05);SIRS发生率U2、U3组明显减少.结论 UTI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释放的作用,能减轻老年患者手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并促进HO-1反应性上调,发挥脏器保护作用,对预防老年患者上腹部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对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3~12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仅出现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论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 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4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对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者作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①49例患者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如: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发现形成门静脉血栓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血栓组断流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同上)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的升高,且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疗效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87例的临床资料,分为保留食管旁静脉组(选择组)154例和未保留食管旁静脉组(传统组)33例.通过对临床疗效的观察、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的动态监测、术后肝功能变化的检测以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FPP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选择组FPP降幅大于传统组(P<0.01);术后选择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术后1周选择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断流术能更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确切控制食管及胃底部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中促炎细胞因子、心功酶、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及应用乌司他丁(UTI)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辨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两组,UTI组(U组)32例,对照组(C组)28例。U组接受UTI90万IU,于麻醉后至CPB前缓慢静注30万IU,另60万IU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C组不接受UTI。分别于术前、术半、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记录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①炎性细胞因子术前各指标均无差异,术后显著升高(P<0.05);IL—6,IL—8,TNF—α以术毕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术毕、术后第1天U组IL—6,IL—8,TNF—α水平较C组低(P<0.05)。②CK—MB及cTnI术毕最高,LDH术后第1天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组间比较,术毕3项指标U组均低于C组(P<0.01—0.05)。③术毕IL—6与LDH及cTnI,IL—8与CK—MB及LDH均成显著正相关(P<0.00—0.05)。④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U组为81%,C组为79%。术后U组应用多巴胺的平均最大剂量少于C组(P<0.05),U组肾上腺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少于C组(P<0.05)。结论:UTI可抑制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降低CK—MB,LDH,cTnI的释放,减轻心脏手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1947,23(264):451-452,468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门脉性胆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国内首例门脉性胆道病。方法:报道诊治过程及结台献讨论。结果:先后用Ⅲ段胆管引流与脾切除脾腔分流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门体分流或/和胆肠吻合是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门脉高压症患者内脏血管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取脾动脉、脾静脉和胃冠状静脉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脾动脉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以研究门脉高压症和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①脾动脉壁的内弹性膜和弹力纤维断裂和变性,平滑肌细胞萎缩、凋亡和表型改变,平滑肌细胞iNOS呈阳性表达,其活性较非肝硬变患者明显提高(P<0.01)。②胃冠状静脉和脾静脉壁内膜增生,形成新内膜,广泛的附壁血栓形成,有类粥样硬化样斑块,伴有平滑肌细胞肥大。静脉的中膜平滑肌纤维明显增粗、变厚,伴细胞外基质聚积。提示:门脉高压症时合并有内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病变。门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和内脏血管病变在门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