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9):561-561,F004
<正>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痉挛(CVS),其发生率较高,是增加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主要原因。CVS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既往使用过地巴唑、异丙肾上腺紊、利多卡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尼莫地平问世后,这种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CVS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使SAH继发CVS所致的抽搐、颅压增高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跃飞  林吉惠 《广东医学》1997,18(10):657-658
为观察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作用,作者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2)和规加尼莫地平治疗组(n=23),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压(ICP)监护并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预后不良者在常规治疗组中占59%,而在尼莫地平组仅占26%(P〈0.05),两组ICP变化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t-SAH能明显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77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分别对不同方法的疗效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完全自理率60.0%、死亡率5.0%)、MCA的Vp(14.0±1.0)cm/S、颅内压(1.8±0.1)kPa、CVS发生率2.5%、再出血率2.5%相较于对照组(完全自理率32.4%、死亡率35.2%)、MCA的Vp(11.4±0.8)cm/S、颅内压(3.0±0.5)kPa、CVS发生率(32.4)%、再出血率(2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用作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治疗,可大大降低出血发生率,稳定颅内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29-3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p值、GC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两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伤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比较,入院时(t=1.360,P=0.089)、入院后第3天(t=1.223,P=0.252)、5 d(t=2.112,P=0.100)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Vp值较对照组7 d(t=3.989,P=0.001)、14 d(t=4.359,P=0.002)、21 d(t=4.472,P=0.001)显著下降;GCS的评分变化情况在入院时(t=1.545,P=0.072)、入院后第3天(t=1.112,P=0.094)、5 d(t=1.859,P=0.080)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第7天(t=3.949,P=0.001)、14 d(t=4.610,P=0.002)、21 d(t=4.582,P=0.002)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不同时间段及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对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对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疗效显著,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使用药物所产生不良反应,患者近远期康复情况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大大提升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将我科自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经首次CT检查发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43例住院病人按单、双日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现: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少不良预后(死亡、植物生存和重残)发生率,伤后 3月,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不良预后分别为 26%对 45%, P<0. 05。  相似文献   

6.
马军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27-3728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与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方法88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纽,观察纽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行间断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脑积水、脑梗死、再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总体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预后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吴波 《微创医学》2007,2(5):493-494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3例,经腰池引流和尼莫地平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73例,其中男156例,女117例,年龄8~79岁,平均43.5岁。  相似文献   

8.
9.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曹冠柏杨国芳(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神经外科312000)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积水(AHC)是指创伤性SAH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笔者1987年3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经CT确诊的创伤性SAH后AHC3...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发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血管痉挛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我科自从应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尼莫地平在应用过程中可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现将处理措施和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刘旭 《医学综述》2012,18(13):2033-2035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检索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中近10年以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S100B和预后等为主题词的相关文献,筛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0篇作为参考文献和研究依据,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S100B与预后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脊液S100B蛋白水平的关系,以及预后的相关事项。结果表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脊液S100B水平呈正相关,并且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脑脊液S100B是影响tSAH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其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医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文超  王传海  史立信 《河北医学》2014,(12):2029-2031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78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基本治疗组89例应用传统基本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营养脑神经等综合基本治疗;联合治疗组89例在传统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入院立即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点,于发病后24h给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并发症(如脑梗塞、再出血、脑积水等)发生率,恢复脑功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方面,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改善明显。此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何安邦  刘仲海 《海南医学》2002,13(10):14-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8例外伤蛛网膜出血(tSAH)患者将其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3例),结果:45例治疗组中存活33例,43例对照组中存活23例(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tSAH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83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各有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在伤后第3天实施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处理,观察组患者在伤后第3天实施腰椎穿刺,行持续性外引流。观察2组患者伤后1周内头痛的缓解情况;观察2组患者伤后1周内的恶心呕吐缓解情况;随访观察伤后1年内脑积水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外引流后伤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得到显著缓解,其中脑脊液检查显示1例出血颅内感染,给予敏感抗生素后感染控制,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患者在伤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组伤后1周内头痛、恶心呕吐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后1年内脑积水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远期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一凡  袁州  张忠雷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43-1144,1147
目的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况及尼莫地平的干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成尼莫地平组(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HI),观察颅脑CT片上的血肿量、水肿面积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患侧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与健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除了健侧Qmean外,Vmean、患侧Qmean、R及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患侧Qmean、R及患侧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健侧Qmean、R及CP与常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肿体积差值及脑水肿面积差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患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尼莫地平能增加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减少血管阻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对脑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5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和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诊断,并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CTA及DSA的灵敏性、准确性、诊断指数及可用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有效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利于临床准确快速地诊断。  相似文献   

17.
蔡红星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49-115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设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发病48h内开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总有效率82.2%,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8.9%);尼莫地平治疗组病死率6.67%,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2.2%);尼莫地平副作用发生率(4.4%)低且症状轻。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显著降低了该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副作用少,临床应用经济、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带的体积,同时在入院时、发病后14天和60天随访进行ESS评分,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可以使用尼莫地平,达到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的吸收和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应用选择性钙离子拈抗剂尼莫地平减少因脑动脉痉挛而导致的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静点1~3周后改口服6~8周。结果:23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继发脑缺血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