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球囊损伤的动脉血管壁血管重构及VEGF阳性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构建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对照组只喂标准兔饲料,实验组喂标准兔饲料及重组人脑利钠肽0.1 mg·kg~(-1)·d~(-1)皮下注射20 d。术后4周,活体取损伤的动脉组织。制作常规病理切片以及VEGF免疫组化切片。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重构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血管内弹力膜下面积、外弹力膜下面积、残余管腔面积较对照组增大(P〈0.05,P〈0.01),面积狭窄率较对照组缩小(P〈0.01),2组中膜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内皮细胞浆、平滑肌细胞浆内VEGF表达减弱。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改善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抑制VEGF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对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在血管再狭窄形成过程中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动物模型,经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术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壁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血管损伤后3 d血管内腔面可见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后7 d新生内膜形成并继续增厚,损伤后28 d新生内膜厚度及面积达最大,损伤后35 d较损伤后28 d缩小(P<0.01). 损伤后各时间点中膜厚度无明显变化,但损伤后35 d的中膜面积较损伤后28 d及对照未损伤侧缩小(P<0.05). 管腔面积于损伤后前3 d略增大,损伤后7 d出现管腔面积减少,至损伤后28~35 d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未损伤侧(P<0.01).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在损伤后3~7 d略增大,损伤后14 d最大,损伤后35 d较损伤后28 d及对照未损伤侧明显缩小(P<0.01). 结论: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是再狭窄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是内膜增生与血管重塑的平衡所决定的,两者共同导致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LVRM)的影响。方法: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发病1周、3个月、6个月干预期内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时螺内酯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1.1&#177;4.3)mm和(54.4&#177;4.8)mm,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7.3&#177;4.6)mm和(41.8&#177;4.9)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分别为(52.6&#177;4.6)%和(47.2&#177;4.9)%,P〈0.05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后可抑制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防止发生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4.
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3):194-196,F003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联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缬沙坦与螺内酯联合应用能否增加心衰患者左室功能、搏出量和容积。【方法】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与试验组(23例),分别接受1年缬沙坦联合安慰剂治疗和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治疗1年后,通过超声心动图的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来评价其心肌重塑情况,检测指标包括收缩速度峰值、基础收缩紧张度、集中反向散射周期变异。【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减少(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减少(P〈0.05),左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P〈0.05)。试验组TDI测定收缩速度峰值(Sm),基础收缩紧张度,集中反向散射周期变异(CVIB)增加,充盈压明显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逆转心肌重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参数、非梗死区心肌醛固酮及胶原含量的影响,探讨螺内酯对心室重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24只术后存活的雌性Wistar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螺内酯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螺内酯组给予螺内酯(40mg.kg-1.d-1),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自来水。28 d后行病理分析,非梗死区醛固酮及胶原含量的测定。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心室截面直径、球形指数、左心室实际重量和左心室相对重量都显著增加(P<0.05,P<0.01),室间隔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左心室非梗死区醛固酮、胶原容积密度分数(CVF)及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螺内酯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AMI大鼠28 d后即发生了心室重塑;螺内酯能通过减少非梗死区醛固酮的含量及胶原的沉积而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兔髂动脉急性损伤后 ,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 A2和前列环素水平的变化及血管内膜的改变 ,对 12只新西兰白兔 ,行右髂动脉球囊导管内膜剥脱术 ,术前、术后 3h及 3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内皮素、血栓素 A2和前列环素浓度 ,两个月后取骼动脉测定血管内膜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损伤后血清内皮素即明显增加 ,血清中血栓素 A2浓度明显升高 ,前列环素水平则显著下降 ,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管腔狭窄 ,腔壁比 (wall/lumen)显著低于对侧髂动脉。提示髂动脉急性损伤后内皮素和血栓素 A2的升高、前列环素的水平降低及血管内膜明显增厚 ,这可能导致血…  相似文献   

8.
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兔实验性腹主动脉损伤后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以评价血管外膜及其细胞增殖在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新西兰兔行髂动脉球囊拉伤后 ,采用血管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术后 1d、3d、7d、14d和 2 8d血管外膜厚度、细胞密度和增生指数的变化。【结果】球囊拉伤后 3d、7d、14d和 2 8d ,血管外膜厚度均显著增加 ,7d、14d分别为 (6 88± 32 ) μm、(6 6 7± 2 8) μm ;细胞密度在球囊拉伤后 3d开始增加至 (6 76 0± 4 76 ) /mm2 ,7d达到(72 18± 2 5 6 ) /mm2 ,14d回到基线水准 ;细胞增生指数 3d达到 4 4 2 %± 5 6 % ,7d达到 34 8%± 7 4 % ,14d回到基线水准。【结论】血管外膜在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外膜细胞增殖可能参与血管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四逆汤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球囊损伤兔髂动脉造成动脉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四逆汤对损伤后动脉内膜的保护和修复作用,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四逆汤治疗组(四逆汤组),每组8只。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四逆汤组兔给予高脂饮食。饲养2周后模型组、四逆汤组兔行髂动脉内膜剥脱术。4周后,通过电镜观察髂动脉内膜的病变情况,光镜观察血管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血脂的水平。结果扫描电镜发现,对照组兔髂动脉内膜内皮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模型组可见内皮细胞脱落,内皮细胞增生形态各异,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四逆汤组内皮细胞排列基本正常。光镜发现,对照组兔髂动脉管腔和管壁厚度正常,管壁光滑;模型组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内膜增厚;治疗组血管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四逆汤可明显改善血脂的紊乱。对照组兔血清SOD活性明显高于四逆汤组和模型组,四逆汤组SOD活性又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组兔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四逆汤组和模型组,四逆汤组MDA水平又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四逆汤可减轻兔髂动脉剥脱术后的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髂动脉剥脱术后兔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兔髂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髂动脉球囊损伤用药组和非用药组,于手术前后分别给予芦荟大黄素〔40mg/(kg·d)×7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14d后,取出左右髂总动脉,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其切片进行形态测量分析。结果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最大内膜厚度均值稍低〔(0.043±0.013)mm比(0.048±0.015)mm,P>0.05〕;新生内膜面积减小〔(0.025±0.005)mm2比(0.035±0.008)mm2,P<0.05〕;管腔面积增大〔(0.098±0.011)mm2比(0.08±0.013)mm2,P<0.05〕;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及外弹力膜面积之比升高(用药组为0.793±0.036、0.617±0.054;非用药组为0.699±0.063、0.538±0.057,P<0.05)。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外弹力膜面积稍增大〔(0.160±0.010)mm2比(0.152±0.01)mm2,P<0.2〕,但与未受损伤的正常髂动脉外弹力膜面积〔(0.134±0.023)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可以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并有可能对损伤后的血管重塑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脉宁胶囊对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察通脉宁胶囊对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法复制PTA术后再狭窄模型 ,动物分为 5组 (n =10 ) :假手术组 ,对照组及通脉宁大、中、小剂量组 ,假手术组仅结扎颈外动脉 ,不插入气囊 ,其余 4组术后分别灌胃 0 5 %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 10mL/ (kg·d) ,通脉宁胶囊 1 64、0 82、0 4 1g/ (kg·d) ,连续 2 1d。第 2 1天给药 1h后处死 ,取出颈内动脉 ,肉眼、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动脉壁形态改变 ,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壁胶原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情况 ,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PTA后 2 1d ,对照组家兔颈动脉内膜明显增厚 ,平滑肌细胞 (SMCs)增生 ,中膜亦有一定程度增厚 ,血管壁胶原增多 ,同时管壁VEGF和bFGF表达增强 (与假手术组比较P <0 0 1)。通脉宁大剂量组内膜及中膜厚度明显降低 ,管壁胶原减少 ,VEGF和bFGF表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P <0 0 1) ,但仍高于假手术组 (P<0 0 1)。通脉宁中、小剂量组对上述部分指标有轻微的影响 ,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剂量通脉宁对PTA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可能与其降低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b)在血管成形术后的变化,研究维拉帕米(Verapamil)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单纯血管成形)和维拉帕米干预组.对后两组家兔以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喂养4周后,对腹主动脉狭窄部位行血管成形术.其中干预组于术前及术后给予维拉帕米肌注(剂量0.5mg·kg-1·d1).分别于术前、术后48小时、1周及4周抽取静脉血测定三组家兔血浆Fb含量.血管成形术后4周处死动物,对成形术部位动脉标本作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血管成形术后血浆Fb含量明显增高,而干预组术后48小时和1周血浆Fb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分别P<0.01和P<0.05).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干预组管腔面积和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而新生内膜面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干预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浆Fb明显增高,而维拉帕米可抑制血浆Fb水平的升高,可抑制新生内膜增殖,促进代偿性血管扩张,从而可减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快速起搏组及螺内酯组各10只。经颈内静脉将心房电极置入右心房。分别测量起搏开始前、起搏开始后1h、2h、4h、6h、8h分别记为(P0、P0、P2、P4、P6、P8)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200和AERP150)。结果快速起搏组在不同基础刺激作用下AERP缩短,AERP200-AERP150频率适应性不良,P。与起搏前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AERP缩短较快速起搏组减轻,频率适应性得以维持(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内皮素变化、血管重构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2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动物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于4周末、12周末检测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实验组在12周时,ET含量显著增高(P<0.01);IMT、PI和R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ET含量增高、腹主动脉发生重构,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抑平舒对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第三代ACEI抑平舒(inhibace,cilazapril)对高血压病血管重构等的影响,采用动物配对及服药前后对比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正常血压对照鼠(WKY)比较有以下血管重构现象;血管内膜有WBC粘附和侵袭,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排列紊乱;纤维成分增多;VSMC线粒体增多、肿胀,肌浆网扩张。②抑平既治疗使SHR病死申由30%降至0,收缩压从26.47±1.27kPa降至15.28±0.75kPe;且血管重构现象得到逆转。本研究结果提示,抑平舒能有效降压,逆转SHR血管重构现象,同时降低高血压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肺循环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一下腔静脉瘘制造大鼠容量负荷性肺动脉高压(PH)模型,并应用卡托普利进行干预,6周后观察各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右室收缩压(RVSP)变化;心室重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比较15-50μm无肌性动脉肌性化程度以及肺小动脉50~100μm和101150μm血管厚度与血管外径之比(%WT)。结果手术组动物RVSP、PASP、PAD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手术+卡托普利组RVSP、PASP、PADP均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RV/(LV+S)、RV/BW、(LV+S)/BW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而手术+卡托普利组则较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同对照组比较,手术组α-actin染色IOD值显著降低(P〈0.01),而手术+卡托普利组IOD值则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细胞PCN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而手术+卡托普利组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同其他两组比较,50~100μm、101~150μm血管%WT及15~50μm血管肌性化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有效地抑制肺动脉VSMC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抑制VSMC的增生和肥厚,防止无肌性肺小动脉的肌性化,减缓PH肺血管重构进程,提示ACEI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有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I-H)形成过程中螺内酯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以及左室 重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在SD大鼠中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非药物干预 组(N组)、螺内酯组(螺内酯50 mg·kg-1·d-1灌胃,S组),并以假手术组大鼠(C组)为对照。采用心脏超声观察各 组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浓度;Woessner法 测定心肌组织中胶原含量。结果 治疗8周后S组大鼠与N组相比血压、LVEDD、LVPWD、RWT、LVM、LVMI、 MESS以及mFS等指标较N组稍有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S组心肌组织中AngⅡ(5.86±3.50 ng/g vs 8.10±2.64 ng/g;P<0.05)、心肌胶原浓度(4.49±0.98 mg/100mg vs 5.46±1.12 mg/100mg;P<0.01)、心肌内血管周 围胶原面积(24.68±4.62%vs 35.28±5.80%;P<0.01)、胶原容积分数(2.18±0.20%vs 3.26±0.28%;P<0.01)均明显 低于N组(P<0.05)。结论 (1)2K1C法可以在SD大鼠中产生明确的肾血管性高血压、LVH,心肌纤维化以及 心功能减退。(2)螺内酯可以抑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但对血压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大鼠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左心室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心肌梗死后心脏保护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螺内酯组手术后直接灌胃给药(40mg/d),心梗组及假手术组均喂等量自来水。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取7~12只大鼠,分别行左室重量(LVAW)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计算左室相对重量(LVRW)、左室截面直径和球形指数。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3%~35%。手术1周后,心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LVAW、LVRW、左室截面直径增大,球形指数缩小,2~4周最明显,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螺内酯4周时,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1周后即发生左心室重塑改变;心肌梗死后早期使用螺内酯,对大鼠左心室结构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动脉重构与靶器官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健  陈灿  黄石安 《医学综述》2007,13(9):718-720
血管重构(VR)是高血压患者一个重要病理特征,在高血压的维持及靶器官功能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血流动力学、体液因素、细胞增殖与凋亡和细胞外基质几方面阐述高血压VR的机制以及VR的发生与靶器官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