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内疝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CT诊断为腹内疝,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了容积再现(VR)重组后任意切割、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 IP)处理。结果 7例腹内疝中,5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4例合并小肠扭转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2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腔积液;5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CT诊断为腹内疝,并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了容积再现(VR)重组后任意切割、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结果7例腹内疝中,5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均表现为肠梗阻,其中4例合并小肠扭转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2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腔积液;5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临床病史证实的腹壁切口疝患者22例,均行MSCT检查,增强扫描9例,回顾性分析疝囊、疝颈及疝内容物,有无肠梗阻及缺血坏死等.结果 22例中,直肠癌术后11例,胃癌术后3例,胆道术后3例,输尿管结石、十二指肠穿孔、阑尾恶性肿瘤、腹股沟疝及右肾结核术后各1例,疝囊小于5cm 6例,5~10cm 7例,10cm以上9例;疝颈1.5~9.0cm,平均5.7cm,疝内容物为腹膜外脂肪、大网膜、系膜血管、肠管及邻近器官;合并肠梗阻5例,合并有肠道缺血4例.结论 腹壁切口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MSCT能较好地显示腹壁缺损大小、疝内容物及肠道缺血征象,为临床手术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4.
美克尔憩室是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发育畸形,虽然多数病人无症状,但少数可发生合并症而出现症状。其中小肠内疝即为一严重危急合并症,需要紧急处理。由于对其警惕性不高,常导致误诊误治。近期笔者收治1例美克尔憩室致小肠内疝病例,诊断正确,手术及时,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CT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蒋奕 《实用新医学》2006,7(8):705-706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闭孔疝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4例闭孔疝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在术前CT检查中得到明确诊断,通过及时手术,无1例死亡。结论CT检查对闭孔疝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必要将CT检查作为疑似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多平面后处理重建(MPR)技术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MSCT检查发现3例疝囊均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疝出物均为肠管,表现为疝出部位囊性密度影,其中2例肠壁可见增厚、水肿,1例肠壁不厚。结论: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是闭孔疝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多平面后处理重建(MPR)技术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MSCT检查发现3例疝囊均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疝出物均为肠管,表现为疝出部位囊性密度影,其中2例肠壁可见增厚、水肿,1例肠壁不厚。结论: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是闭孔疝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孔疝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闭孔疝患者进行盆腔MSCT扫描检查,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MSCT扫描检查能清楚地发现闭孔疝,显示闭孔疝的疝囊、疝内容物及腹壁缺损程度。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闭孔疝的直接征象,是早期诊断闭孔疝有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闭孔疝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5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和临床表现,重点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 5例闭孔疝均为老年消瘦的女性患者,疝囊位于耻骨上支闭孔沟内、闭...  相似文献   

10.
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内疝是引发肠梗阻的原因之一,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院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10例腹内疝病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用于肠梗阻病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 ,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拟诊肠梗阻较易 ,但其病因诊断却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来 ,随着高分辨率 CT的应用 ,病因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笔者对临床拟诊肠梗阻的病人行腹部螺旋 CT多平面重建 (MPR) ,以探索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对 32例临床上疑有肠梗阻病人进行螺旋 CT扫描 MPR,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5 1.3± 11.7岁 (35~ 80岁 )。1.2 方法 设备 :Somatom Plus4 A全身螺旋 CT扫描机(德国西门子公司 )…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疝窝(Herniation pit of the femoral neck)于1982年由Pitt等首先报道。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以及HRCT、MPR等技术开发应用,其诊断准确率较以往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本文对2005年10月-2007年12月31例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2月盆腔及髋部CT表现股骨颈疝窝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0-60岁,平均57岁;左侧19例,右侧12例;5例有髋部轻度不适症状,26例因其它就诊偶然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165-168
腹外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伴肠梗阻等并发症,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体检,但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腹外疝的诊断中应用广泛,能清楚显示疝的部位、疝环及疝囊的形态与大小、疝内容物的来源及走行途径、正确判断疝的类型、并发症,还能排除其他腹壁疾病。并可为外科术前评价提供充足的依据,帮助优化手术治疗计划。本文对MSCT在腹外疝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肠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小肠腺癌发生在十二指肠11例,空肠7例,回肠5例。14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样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其它表现包括:侵犯肝门、壶腹部合并胆道梗阻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周围结构侵犯与转移18例,腹水征6例,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45Hu),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明显(CT值平均增加23Hu)。结论掌握小肠腺癌的CT表现的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问质瘤、淋巴瘤与类癌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探讨CT对股骨颈疝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经临床影像学诊断的8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和CT征象。结果 8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单发病灶,X线平片仅显示7例,CT均表现为股骨颈前方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内为较均匀液体密度,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最大径线为7-12mm。7例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透亮区或硬化环。结论 CT能对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或可疑的股骨颈疝窝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癌灶中,平扫8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其中2例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6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6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 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田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9例小肾癌平扫8例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肾实质,1例略高于肾实质。增强扫描皮质期8例明显强化,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或略高于肾皮质,边界清晰。其内可见斑点状或裂隙状不强化或轻微强化的低密度影;1例呈轻度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均明显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值进一步减低。结论 小肾癌的螺旋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3岁 ,主因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 2天于 2 0 0 0年 10月 16日入院 ,曾呕吐胃内容物及黄绿色液体数次 ,吐后可短暂缓解腹痛。既往无手术史 ,无结核、伤寒病史。体检 :神志清、痛苦面容。发育、营养一般。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出血点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胀 ,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 ,肝、脾未及 ,扣诊腹水征 (+) ,可闻及高调肠鸣及气过水声。四肢运动自如 ,神经系统正常。腹穿抽出淡红色液 5ml,送检 :蛋白 (-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常规示白细胞 19 5× 10…  相似文献   

19.
分析该院近2年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48例肠梗阻患者的螺旋CT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肠梗阻41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9例,炎性病变5例,疝5例,肠粘连7例,腹茧征1例,肠套叠2例,结肠扭转2例)中,CT诊断32例,诊断符合率为84%;动力性肠梗阻5例中,CT诊断3例;血运性肠梗阻2例均与CT符合,诊断认为螺旋CT对明确肠梗阻部位、判断梗阻原因及是否有缺血坏死有很高的准确性,是诊断肠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钱利明 《吉林医学》2010,31(28):5010-501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为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表现。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约占89%。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