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研究王阶教授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的用药经验与组方规律,传承王阶教授临床诊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经验。方法:收集并整理王阶教授2016-2020年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医案处方,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对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进行统计、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发现。结果:共收集王阶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处方122则,中药110味,多为辛、甘药物,归经则以脾经为主,兼有心、肾、肝、肺、胃经。使用单药频次最高的桂枝、白芍、生牡蛎、生龙骨、炙甘草、大枣,高频对药为桂枝-白芍116次(占95.08%);常用角药为桂枝-生龙骨-生牡蛎108次(占88.52%),桂枝-白芍-生龙骨106次(占86.89%),桂枝-白芍-生牡蛎106次(占86.89%)。常用药对为木香-砂仁等。核心处方药物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生龙骨-生牡蛎-牛膝-党参-黄芪-肉苁蓉-茯苓-酸枣仁。结论:王阶教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用方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主,药物以桂枝、白芍、生牡蛎、生龙骨、炙甘草、大枣等为主,临床诊疗时随病、证、症进行用药加减。  相似文献   

2.
从归脾汤看临床异病同治吴盛荣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炒枣仁、龙眼肉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炙甘草二钱,八味药组成。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中又增加当归、远志二药,功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名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重用甘草、巧用生炙甘草、甘草的功用及药理研究四个方面来简单介绍张鸣鹤教授在治疗白塞病中应用甘草的经验特点。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该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名老中医余天泰教授对经方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具有独到的见解。通过跟师学习,对半夏泻心汤方证、方解及老师临床在脾胃疾病的运用经验进行辨析,拓宽半夏泻心汤方证领域。  相似文献   

5.
解毒消痰散结方对荷瘤小鼠肉瘤S_(180)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痰散结方是导师魏品康教授研究总结的经验方,在我科前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已经证明此方具有明显的抗胃癌增殖转移的作用。解毒消痰散结方是在消痰散结方的基础上.再加蛇莓、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的中药配制而成。本实验选用生理盐水组、5-Fu组、消痰散结组(生南星、生半夏、枳实、茯苓、炙甘草等)及解毒组(蛇莓、白花蛇舌草等)作为对照组,来观察解毒消痰散结方在不同时期内对荷瘤小鼠S180PC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成 《国医论坛》1996,11(2):43-43
炙甘草场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心之阴阳气血亏损之“脉结代,心动悸”证。此方临床应用如辨证准确常获停鼓之效。但缘于此书原著卷轶浩繁,医理的微,年代久远,故历代以降,对此方之剂量及加减,位智互见,莫衷一是,以致临床运用此方有效者,亦有不效者.笔者临床运用此方获效满意。兹不揣浅陋,略述于此,与同道共勉。工单味药的运用炙甘草汤方在!临证中可酌情化裁,但方中炙甘草、生地、麻仁、桂技、清酒五味药必不可少,否则疗效欠佳。1.1夫甘草仲师既命为尖甘草场,显而易见是以炙甘草为主药。是故炙甘草应有别于其他方剂…  相似文献   

7.
臧氏抗癌方是我校臧堂教授创立的经验方。本方融其4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深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并把西医的病证融汇于中医辨证中而创立的,现将其临床运用介绍如下。组成:吉林生晒人参5g,莪术、白术、七叶一枝花各10g,生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生苡仁各30g,黄精、云获苓各20g。功能:扶正培本、解毒抗癌。用法:吉林生晒人参5g单煎代茶饮,每日1次。其余各药浸泡20分钟后,先武火后文火煎至150mL,翻渣再煎至150mL,两次药汁相兑,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50mL,每日1剂。临床应用:臧氏抗癌方虽通治各种癌证,但临床仍须详察细辨以…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源于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方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当归、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张良英教授在临床中善于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妇科中的常见病,如先兆流产、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等。通过分析张良英教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妇科临床中的典型验案,阐述其用药理论及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9.
瘀血头痛是头痛常见的临床类型,其范围有二:①为跌扑损伤,头部外伤,头面部瘀血阻滞脑窍;②各种内伤头痛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久病及肾,脑络为瘀血凝滞。辨治瘀血头痛,要善于运用辛温通络、活血通窍法,后期以滋补肝肾,健脑生髓为主。总结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加强辛温通络之品及虫类药组成“通窍止痛汤”,并用活血养血、滋补肝肾、健脑生髓的“补脑汤”治疗瘀血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颜德馨教授运用川芎的经验:血药中用之,能行血,生血;气药中用之,能调气、生气; 风药中用之,能祛风,息风,并举医案三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归脾丸的方源来于宋代严永和的《济生方》,处方用药着眼于“归脾”二字,即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八味药组成。主要功用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近代临床应用于失眠、健忘、头晕、心悸、怔忡、自汗、盗汗、诸般血证等等。  相似文献   

12.
炙甘草汤中甘草炙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在临床上分生品和炮制品入药 ,中医认为 ,甘草“生用性凉 ,大泻热火消肿解毒 ,炙之则温 ,能健脾胃补中” ,即甘草生用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脉结代等症。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之一“炙甘草汤” ,以炙甘草为君药 ,治疗气血虚弱、脉结代、心悸动病症。近些年来的文献报道 ,现代中医临床医生也多以炙甘草汤为基础 ,随症加减治疗心…  相似文献   

13.
炙甘草汤探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中医研究》1997,10(2):16-17
炙甘草汤探识黑龙江150400宾县人民医院李华主题词炙甘草汤/治疗应用甘草必炙仲景炙甘草汤之甘草逾越常规剂量数倍,主要取其通经脉、利血气,统大队阴柔阳动之药,以复血气。但目前常无炙品,多以生甘草代之。笔者临床观察,不但炙甘草汤,即使是归脾汤、养心汤、...  相似文献   

14.
<正>单兆伟教授师从江苏孟河医派脾胃病名中医张泽生教授临诊20余年,后又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临诊近60年,对脾胃的调养有着自己深刻的临床见解与独特的用药经验,他在脾胃病的治疗上,多以健运脾胃、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为治[1],而善用麸炒制药是他后期调养脾胃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5.
董廷瑶教授运用三棱莪术配伍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家树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0):440-441
全国名老中医董廷瑶教授,临床治病强调辩证求因,选方用药机变灵活,特别是将三棱、莪术二味中药用于治新生儿黄疸的肝脾肿大、小儿疳积、食滞、血小板减少等症,有着丰富的经验,鉴于二药的特性,董师告诫后学者,临床上选用三棱、莪术时须掌握一定的尺度,气滞、食积、血瘀者可用,但须中病即止。待积散瘀化,应及时撤去两药,以调扶脾胃元气为要。  相似文献   

16.
姚倚璇  张天奉  卢韦成 《新中医》2023,55(18):215-219
介绍张天奉教授运用态靶辨证理论论治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态”指疾病某一分期或所处阶段状 态的整体总结,“靶”专指所运用中药作用在宏观与微观不同层面上的表现靶点,包括表现所对应的具体疾 病、临床主症或是异常的理化指标。张天奉教授临证总结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无病从证、无证从病的辨证 三模式,此与仝小林教授的态靶辨证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张天奉教授汲取态靶辨证理论,将心房颤动分为早 期郁虚主态、中期痰瘀主态、后期虚损主态;选用炙甘草汤、生脉散、血府逐瘀汤、二仙汤等作为靶方,苦 参、甘松、延胡索、石菖蒲、丹参、炙甘草等作为靶药,临证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王钢教授治疗肾脏病过程中运用中药药对的经验,主要介绍菟丝子、首乌,生蒲黄、五灵脂,苍术、生苡仁,凤尾草、六月雪,防己、黄芪,黄连、吴茱萸,玄参、麦冬,大黄、附子8对药对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中药学》教材将解表药定义为具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功效的一类中药,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然而,对解表药的应用绝不仅仅主治表证。桂枝茯苓丸(桂枝为君药)首见于《金匮要略》,有调和气血、化瘀生新之效,临床多用此方治疗妇科疾病[1];旋覆代赭汤(重用生姜)有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临床上多主治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炙甘草汤(重用生姜),  相似文献   

19.
张志远教授为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业医七十余载,博古通今,临床经验丰富,人称"活字典"。张老临床善用炙甘草汤,用药灵活,经验独到,常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以化裁,临证治疗效果显著。文章主要介绍了张老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悸、轻度精神分裂、老年痴呆、干燥症、月经先期、更年期综合征和愈后保健的经验,突出了其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2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月经疹和妊娠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出《伤寒论》,原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而设。药有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