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伤杂病斡旋脾胃升降土生万物而法天地。脾胃氤氲消磨水谷,化生气血,为后天赖以生存之本源。东垣所立之升阳益胃、补中益气、升阳散火诸法者,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一伤,五乱互  相似文献   

2.
益气升阳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其着眼于脾胃,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李东垣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治法,并随证制方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清燥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中益气汤等益气升阳的名方,在治疗现代脾胃病及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李东垣临床“升阳益胃”法治疗杂病收到了显著疗效 ,阐述如下。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若表现为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食则胀满。本病多为脾胃虚弱 ,升降失调。人体的营养主要来源于脾胃。而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升降。脾胃居于中焦 ,是升降运动的枢纽 ,升则上输于心肺 ,降则下归于肝肾 ,因而脾胃健运才能乾旋气机 ,使之升降有度 ,脾气散精 ,游益百脉 ,若脾胃气虚则升降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则必百脉失荣 ,李东垣重视脾胃 ,强调胃气升发 ,因而治疗上着重于升阳益胃药…  相似文献   

4.
浅谈李东垣与朱丹溪之升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注重脾胃升降论,以升脾阳为主,以达升阳举陷、升阳散火,即阳升阴降;朱丹溪侧重于气血升降,以滋阴为主,以求阴水制相火,即阴升阳降。丹溪与东垣,一寒一温,一升一降,皆为一时之敝之作,各有所专一精到之处,但不能株守一法,宜吸取其精华,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升降理论,用以指导治疗内伤杂病。  相似文献   

5.
东垣论病,以“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为基本论点,病理关键在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故确立了“补中升阳”的治疗大法。补中升阳,主要用药物黄芪、人参、白术甘温补中,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等风药升阳,其次是针灸,其目的在调整脾胃、平衡升降。另在摄生、食药宜忌等方面也重视顾护脾胃,注重阳气升发。  相似文献   

6.
李杲升降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峰 《新中医》2008,40(5):5-6
对李果升降观的学术渊源、学术内容、临床运用作了论述,认为其承于<内经>、<难经>,启迪于仲景,业师于元素,而专意脾胃,以脾胃为五脏六腑精气的升降枢纽,独创"脾胃为升降之枢,尤重升发,注重胆气春生"的主旨.并举例阐述了内伤热中证之病机,提出了该证益气升阳散火的治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升阳法治疗便秘的主要理论为:脾胃为气机的升降之枢,脾胃升降相因,脾升得当方可使胃降正常;清阳不升,则浊阴难降,发为便秘。升阳法升清阳以调气机之升降,使糟粕得以顺利排出。  相似文献   

8.
总结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者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其用药特色。周晓波教授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中,升降并用为核心,升法中补气升阳,配伍风药,降法中以降气为主,同治兼证,升降法中擅用药对,注重疏肝宣肺,取得良好疗效。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李杲益气升阳法的运用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李吉祥关键词益气升阳法,脾胃病,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李果益气升阳的治疗迭则,是在他对脾胃病病因的认识及气火失调和升降失常理论的指导下所拟定的。临证运用恰当,能收桴鼓之效,兹举病例三则。病例1,郭×...  相似文献   

10.
东垣制方用药法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垣以《内经》有关脾胃论述为依据,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立了以饮食劳倦、精神刺激、外感因素为病因,以升降失调为病机的脾胃内伤说。提出“补脾胃、升阳、降浊、散火”为制方用药原则。提倡:“病不执方、随病制方”的法则。善于合药之升降浮沉、气味阴阳、寒热温凉,以纠正人体病气的偏颇,但总以“脾胃虚、元气损”的指归,以“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为目的。更综合内外因素,提出治病服药,必加时、经、病、药诸禁,示人知规  相似文献   

11.
"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病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脾胃内伤,阳气不升,阴火内旺,升降失枢,邪气侵袭,故姜树民教授治疗时遵循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辨清疾病的主要矛盾,以补益脾胃,升阳调中,兼以祛邪为立方之旨,使脾气健运,升降有序,气机畅达,阳气不得闷郁,则邪气自除.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补中升阳泻火法调节脾胃功能的重要性,补中升阳泻火法的源流,补中升阳泻火的概念,以及中气不足、升降失常易导致男科疾病的发生4方面的内容,为补中升阳泻火法治疗男科疑难杂病提供理论基础。最后通过病案介绍,来进一步加深对李东垣补中升阳泻火法在男科疑难杂病中运用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3.
升阳益胃汤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临床应用颇广,其组方特点体现了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杨叔禹教授认为现今人们脾胃内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调阴阳畅气机治不寐,...  相似文献   

14.
李龙生  鲁美君 《新中医》2014,46(10):228-229
<正>益气升阳法最早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中脾胃内伤学说。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故饮食劳倦则易伤中,致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升降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敷布以荣养四肢百骸,形体官窍,而变生百病。现代临床常用此法治疗美尼尔氏病、抑郁症、原发性低血压等  相似文献   

15.
李东垣的名著《脾胃论》对后世影响甚大 ,书中论述“脾胃与元气”、“脾胃为升降枢纽”等生理观点 ,提出了“火与元气誓不两立”、“升降失常”等病理概念 ,在调理脾胃方面 ,应遵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升阳益胃”等治疗原则 ,特别强调“升阳”的重要性。我师陈连起教授在临床治疗杂病中 ,集各家之长 ,灵活运用理、法、方、药 ,其中用“升阳益胃”法亦收到了显著疗效。1 升阳益胃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 (包括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病情多反复难愈 ,病程较长。主要表现胃痛隐隐 ,按之则舒 ,食则胀满。陈教授认为 :本病多为脾胃虚…  相似文献   

16.
升阳法是李东垣治疗脾胃疾病的主要方法,通过风药与补益药相配伍,达到益气升阳的目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位主要在脾胃,涉及肝、肾,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主要病机为脾虚气滞,升降失和,应以升阳法益气升阳,调畅气机。升阳法主要有升阳益胃法、升阳除湿法、升阳散火法、升阳补气法、升阳解郁法、升阳补肾法等,升阳益气法适用于中气下陷证,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法适用于脾胃气虚,湿热内停证,代表方为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法适用于脾胃虚弱,火郁卫表证,代表方为升阳散火汤;升阳除湿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下陷,湿浊内盛证,代表方为升阳除湿汤;升阳解郁法适用于肝郁不升证,代表方为升肝舒郁汤;升阳补肾法适用于肾虚精陷证,代表药物为补肾填精药物配伍益气健脾、辛散升阳之品,临证可根据患者主要证候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手足心热病因病机,从脾胃、肝胆论治或升阳、或清降、或辅以疏肝利胆等方法使中焦气机调畅,升降、出入协调,郁热、郁结消散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的首方,其蕴含的“益气升阳泻火”立方原则是李东垣基本学术思想的体现。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立足五脏气化,重视五脏联系,五脏中皆有脾气,脾土一虚,则五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肝木郁而化火,心火甚嚣妄动,肺金为火所克或奋起以复脾土之母仇,肾水泛滥而气机亦塞——从而影响五脏间的整体气化流动状态。以此解读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认为该方主治疾病之病机为“脾胃虚衰而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而升降失常”,发病以脾胃为本,常累及心、肝,甚则波及肺、肾,五脏相继受累;该方用药配伍以升发阳气、补益元气、苦寒清热为主,寓泻阴火于升阳、补气之中,令元气充足升降有序而阴火自除。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强调了“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观点,论证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病机,确立了“补中升阳”的治疗大法。在遣方用药上,主张三因制宜地采用“升降浮沉”的用药法则。  相似文献   

20.
郁火证是因阳气被遏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该证的病位在脾,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阳气壅滞于脾土无力升发,郁久而发热。郁火主要乘袭人体之眼、耳、口、鼻、咽喉等官窍及肌表皮肤,出现肤灼窍热之症。郁火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西医治疗为对症治疗,相对局限,而中医药治疗具有辨证治疗、异病同治的优势。仝小林教授秉承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认为郁火证与中焦有密切的联系,主张从脾论治该病,以升阳散火、甘温除热及益气升阳、清热化湿为治疗法则,宣发阳气而散郁火,以保证中焦气机升降正常为要,为临床治疗郁火证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