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象仪在临床逐渐普及,国内有7家企业的脉象仪取得了国家药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部分产品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一批的产品名录,作为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但脉诊仪所描记的脉图参数如何在临床使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国内尚没有公认的脉图判定标准,大多依据个体经验将量化指标转化为不准确的定性指标使用,目前尚缺乏脉图参数与病症诊断的指南,各种研究只针对某种疾病,不够系统,影响了脉诊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统一的脉象客观化标准,加强脉诊仪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让脉诊仪走出实验室,真正融入到中医的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医生对脉诊仪的认识,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改良和完善,同时加强脉诊仪研发技术的提升,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脉诊仪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作用。进而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特色诊法初步实现了客观化和数据化。脉诊仪能够识别临床常见基本脉象的脉图特征,脉搏波参数的客观数据可以为脉图分类提供数据支持,脉图的获取与分析技术的优劣决定着评判的标准。脉诊仪,尤其是传感器的研究及更新,脉象采集的规范化以及脉图分析的准确性成为脉诊客观化和现代中医临床运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从脉诊现代化研究的3个方向:一是传感元件更新;二是脉图分析技术;三是脉诊临床应用,综合评述了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提出脉诊现代化研究的趋势,研制符合中医脉象本身内涵、符合现代仪器要求的中医智能脉诊仪系统,融合中医诊疗数据与现代医学诊疗数据,在数据、诊断和疗效之间建立科学的对应关系,最终形成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医学诊疗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3.
脉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和标志性一种诊断方法,但对中医脉诊进行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具有较大难度。自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脉诊的客观化并未产生突破性进展,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凸显出脉诊——这种无创诊断的优势。因此,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倍受关注。金氏脉学理论在传统脉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实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思想的统一,搭建中医脉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根据金氏脉学理论进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医脉诊的理论基础及客观化研究进展,对脉诊客观化的理论依据、目的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比较,分析不同角度、方法、理论研发脉诊仪的应用价值。通过阐述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对影响脉诊客观化发展应用的原因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脉象信息的定量描述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必经之路,为此,各种脉象采集设备应运而生,脉象采集设备的研发大大推动了脉诊客观化进程,然而目前的研究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为了使得脉象采集设备能真正的为临床服务,通过对中医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及市场化产品等的论述,分析了脉象采集设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探讨了运用单一或者几个特征指标来描述脉象信息还远远不够,只有基于中医系统、辨证两大基本理论,遵循“位、数、形、势”脉诊纲要,结合不同的信息采集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信息进行挖掘,才能进一步促进脉诊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脉诊作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有其独特的诊断原理,其中体现的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是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与体现。近几十年来对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虽有成果但临床应用却不很突出。因为无论是在脉诊仪的设计上还是在分析方法上都没能真正掌握其与传统脉诊学的结合点。重新认识中医传统脉诊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从新的角度寻找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脉学的结合点,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重要的手段。多年来,对脉诊客观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科学者所关注的课题。但因其中医脉诊本身的特殊性和研究所涉及学科的广泛性,在机器的研制、脉图形成的机理,临床运用等诸多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1991年8月至10月,我们与美国同道合作,采用美国5.02型脉象仪,对我院健康职工、学生和附院住院患者的脉象进行测试,共计175例,涉及中医病种22个,中医证候31个,西医病种32个。通过对其中101例心脑血管病实验组与30例对照组脉象有关参数变化分  相似文献   

8.
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医脉诊研究是指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中医脉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医诊病非常重视脉诊 ,而各种脉象的辨别依据仅是医生的指下感觉 ,对其判断主观因素太多 ,不同脉象很难界定 ,故不同医者对同一脉象很难统一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 ,脉诊客观化逐渐成为实验研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客观化的目的是为了临床应用和促进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脉诊的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有利于脉诊客观化的实现。1 脉象的客观化描记公元 1 2 41年 ,施发的《察病…  相似文献   

9.
脉诊客观化是四诊客观化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中医脉诊的复杂性,使研究指标复杂,研究方法难以兼顾周全。根据《内经》的论述尺肤为全身皮肤的缩影,诊尺肤和诊寸口等一样,可以反映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当脉象发生变化时,尺肤状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本文提出尺肤状态与脉象特征之间具有特定的对应关联关系,是脉诊客观化研究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脉诊作为中医的特色诊法,其无处不体现着整体思维和辨证思维的光芒,是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与体现。几十年来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喜忧参半,虽有成果但在临床应用上少有突破。从新的角度寻找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脉学的结合点,将会为脉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医脉诊起源久远,脉理精微,但长期以来缺乏客观化指标,造成历代医家“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也造成中医诊病一医一脉的混乱局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西医学、数学、生物力学、工程学等学科在中医领域里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脉图的研究不仅使抽象的脉象直观起来,而且建立了量化的标准,为中医脉象客观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脉诊客观化的标尺。现就以下几方面将其十年间的研究成果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脉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最早的模式图、示意图到现今的波状图,研究者一直在寻找脉诊客观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传感器种类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各种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案两方面的阐释,综述脉象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单点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并在行业、团体、国际上具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中医脉象检测在整体上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同质化程度高、操作要求高及检测结果重现性低等问题。未来的中医脉象检测还需借助传感、材料、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磊  刘鑫  沙洪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12):2820-2822
在研究传统中医脉诊基础上,根据中医脉象的多信息特征,从仿生学观点出发,设计模仿人手指触觉的柔性面接触型多信息传感模式,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以尽可能接近传统中医脉诊的方法,提取脉诊信息,建立一种动态三维的新型中医脉象检测系统。通过采用新型传感器提取指感脉象信息,以三维数据模式传输给计算机重现中医指下感觉的脉诊信息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证实。文章提出的脉诊客观化新方法切实可行,取得了预期效果,为中医临床的脉诊客观化研究和中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特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近20年来大肠癌的中医舌诊、脉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系统地总结并归纳了目前中医界专家对大肠癌患者舌象、脉象的客观化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大肠癌进行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日趋深化,最终可能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客观量化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总结大肠癌中医舌诊、脉诊信息的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为后续研究把握方向,并对大肠癌客观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思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诊断方法.脉象的特征,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现象或简单图形来比喻和描述.建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研人员开始运用现代化的诊断仪器和分析方法,对传统的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与探讨.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试图把古老而深奥的中医脉象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脉象图像化、客观化、数据化.由于脉诊客观化是中医诊断客观化乃至中医现代化的先导,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凤珠  魏红  刘明林 《光明中医》2013,28(6):1118-1121
目的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脉诊研究     
<正>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诊断方法,脉诊对深入发掘中医理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发展现代医学都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关于脉诊的研究主要包括脉诊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客观化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后者的兴起更为中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1关于脉诊的古代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为实现我国传统中医脉象客观化,先后研制出多种传感形式的脉象仪。但由于脉诊研究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目前仍没有一种被公认行之有效的脉象仪在临床中普及应用,其原因较  相似文献   

20.
洪芳  曹燕亚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10):82-84,F0003
近年来有关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脉诊信息的分析方法决定了脉象信息全面深入的阐述。从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方法、时频分析方法、可视化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中医脉象信号特征提取与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