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痰瘀与五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与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其形成、转化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然历代医家论痰饮水湿,多责于肺脾肾,而对心肝重视不够;论瘀血,多责于心肝脾,而对肺肾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五脏为纲,就痰瘀与脏腑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病理情况下,五脏可生痰,五脏能生瘀,痰瘀同病与五脏密切相关。因而,论治痰瘀相关病证应重视调节脏腑机能;换言之,论治脏腑病时,痰瘀同病,须痰瘀同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2.
痰瘀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探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怡就 《河北中医》1998,20(1):28-30
近年来,笔者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就本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验案,谈几点体会.1痰瘀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作用机理1.1痰瘀致病的特点津血同源,痰瘀相关,津与血在生理上相互滋生,密切联系,在病理上也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津化为痰,血滞为瘀,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凝.痰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诸病源候论》说:“诸痰者,此由血瘀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叶天上在胃病发生机理中,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血证论》更明确地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痰瘀之间相互转化的病理关系及痰瘀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痰瘀是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以及炎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瘀互结的结果导致毛细血管壁的增厚,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成份的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突出表现在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呈现高粘、高凝、高聚、高脂状态,以及脑血流量减少.此  相似文献   

3.
痰饮与瘀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又能倒果为因,成为致病因素。许多研究指出瘀血形成之时必有痰浊形成,痰瘀同源而互衍,交互为患。痰瘀互结常见于中医学的中风、胸痹、癫狂、痹证、膨胀、症瘕、瘿瘤等疾病的过程中。因此,医学家们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本文就痰瘀同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作一初步探析。1疲瘀同治当以治气为先人身之气血津液贵于流畅,而津血的运行又与“气”息息相关。其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运血无力而瘀;其二,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为患。气滞、气虚则津液…  相似文献   

4.
痰瘀互结致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瘀血致病各有特点 ,临床多见痰瘀互结致病者。夫痰饮之成也 ,源于津液 ;瘀血之生也 ,源于血液。血和津液既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二者具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灵枢·邪客》指出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说明血和津液旺则俱旺 ,伤则均伤。在生理条件下 ,津液与血在“气化”作用下可相互资生转化。故在病理条件下 ,气化失常 ,痰饮和瘀血亦能相互影响 ,终致痰瘀互结。如气不化津 ,则津液停聚 ,凝结而形成痰…  相似文献   

5.
痰瘀同源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欣  庄泽澄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45-547
痰瘀同源理论 ,古代医籍无此记载。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痰证、饮证在单纯使用祛痰逐饮药物无效时 ,加用一些活血化瘀之品常获显效 ,而某些血瘀证患者在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佳时 ,加用一些祛痰逐饮之品每获良效。思之良久 ,悟出痰瘀同源的道理 ,即同一个病因既可生成痰饮 ,亦可产生瘀血 ,反之亦然。如阳气亏虚不能布化津液 ,津液停聚则成痰饮 ,而阳气虚无力行血 ,血运迟滞则形成瘀血。气滞水道失于疏泄 ,津液输布障碍而停聚 ,形成痰饮 ;而气为血帅 ,气滞血行不畅则瘀滞。邪热内盛可灼津成痰 ,热邪煎熬 ,血液浓缩 ,运行不畅 ,或热邪壅…  相似文献   

6.
试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的概括。痰饮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引发探讨“痰瘀同源”意义深远,痰瘀既是疾病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在疾病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上相互为用,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  相似文献   

7.
津血同源是祖国医学对津与血生理方面的概括.痰饮与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探讨痰瘀相关学说,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正>痰属阴质之邪,其滑利之性易渗于血液中,可随血液流动;其胶黏之性可附着于脉管壁上,影响气血运行,成为"瘀"血的致病因子。即痰饮停滞日久,必致瘀血;瘀血一旦形成,反过来又影响水液代谢,水湿停聚变生痰饮,或加重痰饮。鉴于此,临床上对痰饮停滞日久的病证要注重化瘀,对于瘀血严重的病证,亦要兼而化痰。1痰瘀同源互根痰瘀同源是以"津血同源"为生理基础的,津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生理上可以相互转化,病理上可  相似文献   

9.
王凤珠 《陕西中医》2000,21(5):229-230
<正> 痰瘀分消法是中医治疗内有痰浊、瘀血阻滞引起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痰多挟瘀,痰阻血难行,血瘀则痰难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滞日久必致血瘀。痰瘀相关为病,涉及临床各科,经仔细观察,发现一些复杂的疑难病及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之病,多具痰瘀相关病症。现将用此法治疗妇科验案举例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现代研究论“痰瘀同源”陈银玲痰浊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血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并见,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血运行不畅,即是瘀血生痰...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常见疾病。从痰瘀两个关键环节入手,认为痰浊与瘀血二者既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因素。痰瘀同源而互衍,痰阻则血滞而瘀,血瘀则痰结难化,致使病情缠绵迁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因此,临证从痰瘀辨治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络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5,46(4):243-245
六淫外袭易于先伤阳络,由阳络至经甚则热毒滞于阴络形成一系列病机演变过程.络中承载着由经脉而来的气血,随着络脉的逐级细分使在经脉中线性运行的气血流速逐渐减缓直至面性弥散渗灌,并在络脉的末端形成津血互换和营养代谢的场所,当病邪侵袭络脉伤及络气,使络气郁滞导致津血互换障碍,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作为病理产物阻滞络脉,形成痰瘀阻络的病理状态.由于络脉的结构运行及功能特点,病邪伤及络脉则易形成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络脉病机特点,从而出现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脉绌急、络脉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络虚不荣、络脉损伤等络病基本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骨病筋伤日久,瘀证和痰证无论先后,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血凝痰黏滞,痰阻血艰涩,每见痰瘀相互胶着、顽固不化。叶海老师认为,痰和瘀,皆属于人体的病理产物,起于阴阳气血失其常度,津凝为痰,血滞为瘀。虽各有所源,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血既为同源,皆出于营分,则痰瘀亦为同源,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密不可分。治疗尤当强调痰瘀同治,痰瘀交结证一旦形成,必须化痰活血,双管齐下,方是正治。  相似文献   

15.
痰饮瘀血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痰饮、瘀血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综合临床中医文献、西医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分析提示此病源于脾虚,脾虚则生痰,痰滞则血瘀;痰饮、瘀血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从痰瘀互结来分析胰岛素抵抗的特点而在临床运用通络祛痰活血化瘀之法,配合相应的药物,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络脉瘀滞、络脉损伤与络脉空虚为络脉的病理特点,无论是络脉瘀滞、络脉损伤还是络脉空虚,均可致瘀。络病机理虽然复杂,但络体细窄易瘀.其证候特点总不离一个"瘀"字。血溢络外及离经之瘀,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的局部基本病理应是络脉郁滞,伴有瘀血、痰、湿、毒等病邪的聚集,痰、瘀在络病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痰瘀互结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痰湿是造成痰湿阻络的病理机制;瘀血则是导致血瘀阻滞络脉的病理特征。痰、瘀、络三者常常互相影响,导致多种复杂病变的产生。因此,痰瘀络阻既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也是络病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络以改善微循环可防治冠心病,化痰活血通络方通过改善络脉瘀滞,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  相似文献   

17.
痰湿壅盛证是高血压病实证的重要证型,中医学认为病邪入脑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痰饮、瘀血是其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临床上常以痰热(火)、风痰、痰郁、痰瘀、痰湿、痰虚为病.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气相因,故临证中采用引血下行法,调节气血升降运行,开辟下行通路.然引血下行法不仅是指理血药的作用,也不是单纯降压药的使用,而是中药牛膝引血下行作用的运用和发展.利用药物的下行之性,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使离经之血尽化其滞,未离经之血永安其宅,从而达到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首先,痰饮、瘀血是人体水液及血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性产物,现代医学认为,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从传统中医理论看,低度的血管炎症必然导致痰饮停聚,瘀血内停.其次,从低度血管炎症的微观表现看属于中医痰饮、瘀血的范畴.再者,对低度炎症后期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恰属于痰饮、瘀血.因此,认为痰饮、瘀血是低度炎症的主要病理产物.因痰瘀相关,痰可致瘀,瘀可致痰,从而痰瘀交结,致痰瘀同病.所以,痰瘀互结是低度炎症的基本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痰瘀毒相关论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痰饮、瘀血、毒邪三者之间密切相关。毒能生痰、生瘀 ,痰饮、瘀血蕴久亦可化毒 ,从而形成痰瘀毒交夹的病理状况 ,因此也增加了疾病的急骤性、缠绵性和疑难性。治疗方面 ,既要毒痰瘀三者并治 ,又需分清其孰轻孰重 ,孰先孰后 ,寻因求本 ,抓主要矛盾。在外感热病 ,因毒致痰瘀夹杂者 ,则解毒为主 ,佐以祛瘀化痰 ;在内伤杂病 ,痰瘀蕴久化毒者 ,则活血化痰为主 ,辅以解毒。  相似文献   

20.
痰瘀相关论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湿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瘀血乃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血瘀津停、痰瘀搏结是肿瘤病形成的主要病机,故活血化瘀、化痰利湿为肿瘤病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