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对24013名少儿的调查,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2.19%[1]。而儿科病房那些长期住院的患儿中的比率还要高。笔者1993年~1997年对领例有情绪障碍的患儿进行了有关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46例患儿中,男28例:3岁~6岁14例,7岁~12岁14例;女18例:3岁~6岁10例,7岁~12岁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主要分为幼稚情绪反应和“小皇帝”脾气两类,现分述如下。其一,幼稚情绪反应是指儿童与同龄者相比较,整个行为水平和情绪发展方面较身体和智力发育落后,表现出较多的幼稚情绪。这样的患儿大…  相似文献   

2.
癌症病人的情绪障碍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本文就癌症病人继发出现的情绪障碍作了初步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为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1994年1~3月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共54  相似文献   

3.
崔红霞  姜世霞  张爱贞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F0003-F0003
儿童期情绪障碍与其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与成人期神经症无连续性。年龄小心理素质弱,生活中难免会产生种种困惑,而自己无法找到答案,加之部分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儿童的理解和正常的心理需求,缺乏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由此导致了儿童情绪障碍。患儿往往有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回避、退缩或不语等。我们在护理这类病人时,不仅要注重患儿的身体状况,还应针对其心理特征开展心理分析与护理。2001年-2004年期间,我科共收治情绪障碍患儿70例,经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正> 由于小儿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尚不完善,对情绪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弱,在一定的情绪因素作用下,导致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加上特定的家庭环境或家长过分关心溺爱及暗示性语言对本病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病尤其多发生于独生子女。现将我院自1996年至1999年8月收治的20例情绪障碍患儿  相似文献   

6.
薛阿丽  武华  刘凤  江敏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37-1238
<正>儿童期情绪障碍为十分常见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其患病率在国外居第2位,在国内居行为问题、发育障碍之后的第3位[1]。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及家长对此病的认识,减少和控制其发作,减轻此类患儿的焦虑和痛苦,我院神经内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治情绪障碍患儿49  相似文献   

7.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2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儿少咨询门诊情绪障碍发病情况,了解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来源和性别、年龄分布及干预方法。方法:将情绪障碍患儿一般资料和干预方法等原始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一般资料描述和χ^2检验。结果:情绪障碍260例占所有就诊人数的17.3%,男女比为1.3:1,少儿情绪障碍中发生率较高的前3种类型依次为未分化情绪障碍、强迫症、学校恐怖症。各种不同类型情绪障碍患儿中男性与女性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不同来源病例中,男女患儿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采用的主要干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SSRI)、传统情绪调节剂]、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不同年龄、性别患儿在干预方法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儿少期情绪障碍仍要引起医务人员、家长和学校的重视,选择最佳干预方法,确保儿少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ICU是收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专科,它以严密的临床监护、分析手段对患者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挽救濒死患者,使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病情趋于稳定的临床效果。而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患者心理状态的优劣,对其身体是否能顺利恢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显得优为重要。收治于ICU的患者,其特殊环境和管理制度以及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痛苦体验,均会导致患者异常情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儿童学习障碍 (LD)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症。我们对 3 6例LD儿童厌学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便为早期干预LD提供科学依据 ,达到有效干预的目的。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以武汉市两所普通小学 3 -5年级 8个班共 41 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年龄范围 8-1 1岁 ,根据LD筛查量表 (PRS)筛查出LD儿童 (PRS<60分 )共 3 6名 (男 2 7名 ,女 9名 ) ,并选取同年龄、性别、班组的学习优良儿童 (PRS >85分 )、学习中等儿童 ( 60 相似文献   

10.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一组心理行为性疾病,过去称为儿童神经官能症或儿童神经症.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并不十分多见,但目前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儿童情绪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症样症状 ,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等情绪异常。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二位[1] ,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及性格的发展。我们对 31例住院患儿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并配合相应的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 31例患儿中男性 1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4~ 16岁。临床诊断 :儿童焦虑症 13例 ,儿童恐怖障碍 6例 ,儿童强迫 5例 ,儿童癔症 7例 ,符合CCMD 2 R的诊断标准。联合应用认知行为治疗及小剂量抗抑郁焦虑药物进行治疗。方法一、患儿的健康教育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  相似文献   

12.
赖渝  何丽  姜欣 《重庆医学》2021,50(12):2133-2136,2142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社交能力的缺失、重复行为刻板及兴趣狭窄是该病的核心特征,同时在情绪面孔识别上存在障碍.社交障碍是ASD的核心症状,其中共患情绪障碍常见,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该文对ASD的社交及情绪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为ASD共患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绝大多数由于社会家庭急性或持续性的精神紧张性刺激引起.患儿一般病前个性特点常为谨小慎微、胆怯害羞、固执、好思虑、焦虑、恐怖、躯体不适、行为退缩等.目的 讨论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的患儿,大多数由于受到劣性刺激引起,应首先查明并协助消除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中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绘画治疗在儿童情绪障碍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符合儿童情绪障碍诊断标准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个月的绘画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个月后,SCARE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绘画治疗儿童情绪障碍临床有效,绘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和稳定情绪障碍儿童的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导致儿童少年情绪障碍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治疗干预的疗效,为制定干预措施,保障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4例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采用不同治疗干预。结果244例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患者的男女之比为1:1.2,情绪障碍发现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12岁以上为明显。情绪障碍以未分化情绪障碍居首位,其次是强迫症。结论学习生活矛盾为儿童少年情绪障碍的主要诱发因素,心理+药物治疗干预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儿童情绪障碍是起病于儿童期的神经症样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等情绪异常。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在儿童精神障碍中占第二位[1],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及性格的发展。我们对31例住院患儿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并配合相应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有所增高。现将我院儿科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9例癔症患儿,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情绪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2例确诊儿童情绪障碍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为4~14岁,平均8.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8例,抽搐发作6例,肢体活动障碍12例,精神意识改变10例,感觉异常4例,失语3例。查体及辅助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结论:儿童情绪障碍有诱发因素及心理基础,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综合治疗有效;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环境可预防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患儿 ,男 ,14岁。生长在一个逆境家庭中 ,从胎儿时其母经常受其父虐待。患儿出生时体重仅 2 85 0g ,一直生活在打骂、吵闹的环境中 ,时常受到惊吓。 10岁时其父母离异 ,当时患儿很想随母生活 ,遭其父拒绝 ,并且威胁他 ,企图割断母子关系 ,患儿被迫随父生活 ,不允许母子见面。平日经常受到其父严厉的强迫、打骂、惩罚。此次被其父打伤手背 ,造成肌腱断裂而住院治疗。在治疗中 ,发现患儿心律不齐 ,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 ,ST T无改变 ,心肌酶谱、病毒分离、心脏彩超、胸片、WBC DC、血沉、抗“O”均未见异常 ,Hb 90g/L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留守儿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2例留守儿童(观察组)以及59例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分析两组儿童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状态水平。结果留守儿童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焦虑水平、抑郁水平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0-13岁儿童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以及焦虑、抑郁水平高于7-9岁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留守儿童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发生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提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