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动态血沉曲线的临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态血沉曲线在各类疾病中的分布,以及健康人的动态血沉曲线分型。方法应用XCY-ⅢA血沉仪对406例各类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沉进行120min动态观测。结果血沉曲线主要分为持续速降型,持续缓解型,前期速降型和阶梯型。其中健康男性77.5%为阶梯型曲线,女性84.3%为持续缓降型曲线;结核病活动期、恶性肿瘤、全身性红斑狼疮(SLE)、脑梗死、骨折术后、急性炎症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基本都属于持续速降型,100%高血压属于持续缓降型。100%肺癌属于前期速降型。结论血沉曲线的应用为疾病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其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凝剂测定血沉与魏氏法测血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DTA-K2不稀释抗凝血、肝素抗凝血与传统魏氏法测血沉的相关性。方法取40份患者标本和80份健康者标本分别用DETA-K2不稀释抗凝血、肝素抗凝血和魏氏法同时测定血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EDTA-K2不稀释抗凝血与魏氏法相关性好,但二者差异有显著性;肝素抗凝血与魏氏法相关性差,且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用EDTA-K2不稀释抗凝血测血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共106人,同时用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及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的魏氏法测定血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检测血沉的回归方程为Y=0.9674X 0.6887,r=0.961,重复性良好。结论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较好的检测ESR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的可靠性.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共106人,同时用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及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ICSH)推荐的魏氏法测定血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与魏氏法检测血沉的回归方程为Y=0.967 4X 0.688 7,r=0.961,重复性良好.结论 MONITOR-J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ESR与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较好的检测ESR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沉降率(名称血沉)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诸多。笔者对已采集的血沉标本放置时间对其结果的影响作了实验和分析,供同行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6.
两种抗凝剂在血沉测定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是临床常用的试验。目前许多医院在血流变检测中为了方便,以肝素抗凝血用温氏法作血沉。其结果偏高。魏氏法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是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SH)推荐的方法,多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作抗凝剂。两种方法因抗凝剂不同,所测的结果差异显著。但正常参考值都依据魏氏法的值,有些结果与临床不符,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本室分别以肝素抗凝和枸橼酸钠抗凝血用魏氏法和温氏法作血沉,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肝素抗凝血血沉明显增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必读》2008,(2):38-39
我是一个未婚女青年,今年24岁。最近,我们单位组织了体检,我的身体基本正常,但化验结果显示血沉加快。检验报告血沉45毫米,小时。请问血沉加快说明什么问题,这是有病的前兆吗?  相似文献   

8.
许敏 《工企医刊》2002,15(1):55-55
血沉快慢现象受红细胞因素、血浆因素和技术方面因素影响。下面就血沉测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1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魏氏血沉管长300±0.15mm,内径2.0mm~2.5mm,有0mm~200mm刻度平头吸管。内径过大,血沉加快,反之减慢。管内壁应清洁干燥,以免蛋白质粘附管壁而血沉减慢。 1.2 血沉架结构务必保持血沉管壁垂直竖立,管架平稳,不  相似文献   

9.
乔凤伶  李莉  章亚惊  贾希  邓福贵  易蜀蓉  冷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992-1993,1995
目的分析1h、2h血沉参数与肺部感染间的关系,探索血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态观察临床诊断肺部感染的患者治疗前后1h和2h两个时间段的血沉及动态曲线图形变化情况,与正常健康体检人群比较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肺部感染的急性期血沉值1h、2h两个时间段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1;动态血沉曲线图形统计分析73%肺部感染为持续速降型,9%为后期速降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沉测定结合动态血沉曲线分析,可以指导临床更准确地对疾病的活动情况、预后进行判断及疗效监测,便于临床对患者病情及治疗反应做实时监控。2h血沉比1h血沉对疾病的病程发展及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吕斌 《家庭医学》2004,(21):20-20
一位43岁女性患者拿着几张检验报告单前来咨询,其中有一张检验血沉的报告单,血沉结果为64毫米/小时。据患者介绍,全身小关节对称性疼痛已多年,近来疼痛明显,双手指多个关节发生肿胀、变形,但没有红肿,也没有全身发热。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但最近又出现了上述症状。根据以往病症、体征、诊治经过及本次有关检验结果,特别是血沉升高3倍以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应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血沉测试仪,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恒温元件的基础上,实现了动态血沉的监测,解决了测试温度的变化对血沉值的影响问题,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贫血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同时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大量补液或大量失水的问题。如失血后补充血容量。肾衰竭时大量补液或进水,大量腹泻或大量出汗,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液的稀释与浓缩。在这样的情况下,血沉这个常用的内科指标会如何变化呢?为此,我们随机选取2010年6月1日-2010年8月31日入住宁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病人31例(其中28例为结核病),以其血液标本在体外进行了模拟试验,以探讨血液稀释与血沉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MONITOR-J的工作原理,样本采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血沉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测量仪器及分析软件,阐述了该仪器如何与计算机接口,最后分析了这种仪器用于临床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吕斌 《健康人生》2004,(6):28-28
一位病人的家庭拿着几张检验报告单前来咨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沉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34例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者与23例股骨内固定拆除者和30例胆石症行开腹手术者在不同时间检测血沉,同时在术后4 d检测与血沉相关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再结合回顾性临床分析,最终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血沉升高的原因.结果 股骨内固定组在术后6 d达到峰值(73.3±18.2)mm/h,而其他两组都在术后4 d达到峰值.股骨内固定拆除组(30.4±14.1) mm/h,胆石症手术组(41.8±12.6)mm/h),然后均逐渐降低.WBC、RBC、PLT和HCT术后4 d与术前变化率在股骨骨折内固定组和对照组无差异,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折内固定的血沉升高不仅与创伤应急有关,而且与内固定材料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在术后2周内血沉变化不能作为术后继发感染等灵敏指标,但血沉的动态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机体对内固定材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长期反复、原因不明的发烧,尤其是出现发热后突然自行缓解的情况,一定要警惕是否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存在。风湿免疫性疾病小到两三岁的婴幼儿,大至年迈的老年人均可发病。儿童如果长期反复发烧,还伴有皮疹、  相似文献   

18.
田小宁 《中国保健》2005,13(24):24-25
目的探讨骨与关节结核患者抗痨治疗后血沉异常增高的原因.方法收集自1993年1月~2003年12月骨与关节结核患者中抗痨治疗后血沉异常增高者65例(均为维吾尔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沉在抗痨后2-3周时增高例数最多,增幅最大.结论血沉异常增高可能与抗痨药物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一种小型的适用于乡镇基层卫生院的医用自动计时血沉架。方法:整机主要由电源电路、计时电路、状态显示电路、语音提示电路4部分组成。结果:装上血沉管后,轻触开关自动接通该试管位的计时电路并开始计时;状态显示电路显示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状态显示电路和声音提示电路提示操作人员读取结果。结论:实验表明该设备计时准确、成本低、易于制作,所需配件均可在市场购得。按照该电路组装,无需调试可一次性成功,很适合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个人门诊等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健康》2012,(7):62-62
问:我上周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报告上显示血沉高,这是什么意思?答: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是指红细胞静止状态下每小时下降的速度,是一项非特异性的化验项目。这就是说,血沉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