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眩晕有主风、主痰、主火、主虚之说.<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脑为之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本病在肝在脑,病因属风属虚.后世在此基础上有所阐发,金元刘河间认为由于风火;朱丹溪则认为"无痰不作眩";明代张景岳宗<内经>上虚作眩之说,强调无虚不作眩.在临床实践中,眩晕常以虚中夹实而以虚为主者多见.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笔者归纳眩晕治疗三法,即清上,补虚,逐痰.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向辉  刘轲 《光明中医》2009,24(10):1870-1872
古代医家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本虚表实,以虚为主,与风、痰、瘀有关,故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等而致眩晕的学说.近年来各医家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多宗前人之说,结合本人临床经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在中医归属"头痛""眩晕"范畴,究其病情,风、火、痰、虚为患,其病机在于脏腑阴阳失调,制约关系失常.<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眩晕>云:"无虚不作眩"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头痛、眩晕的病因、病机.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对高血压病的中西药物选用颇有心得.进行分型辨治.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究其发展原因.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等论述.<景岳全书.眩运>则强调"无虚不作眩"等等.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由于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上扰,蒙蔽清窍而发眩晕,每兼头重痛,胸脘满闷,恶心呕吐,食少倦怠等症.  相似文献   

5.
无瘀不作眩再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是当今临床上极其常见的病证,其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历代医家多有精辟的论述,如《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张景岳云:"无虚不能作眩"等从不同角度阐发和丰富眩晕的病因病机,长期指导着临床实践。然眩晕的发病与瘀血关系亦甚密切,故从"瘀"的角度提出"无瘀不作眩"。  相似文献   

6.
艾灸百会穴治疗眩晕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病情有轻有重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 ,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则昏倒等症状。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 ,脑动脉硬化 ,高血压 ,贫血 ,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 ,以眩晕为主症时 ,均可采取本法治疗。  由于本病病因病理较复杂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头眩》有“无痰不作眩”以及《景岳全书·眩运》有“无虚不作眩”等记载。尽管目前治疗方法也不少 ,但对控制发作性眩晕 ,制止复发均不理想 ,所以凡患本病的患…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医对眩晕病证的机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内经>中有目眩、眩仆、眩冒、掉眩、眩转等不同称谓,且在证候病机方面有丰富的记载.如<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灵枢·口问>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内经>关于眩晕的论述为后世医家辨证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汉代张仲景虽未立眩晕专篇,但有多处对眩晕证治进行了阐述,如<伤寒论>中有"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金匮要略>中有"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等.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补充与发挥,<千金要方>中专立"风眩"门,<全生指迷方>中述及眩晕有"发则欲呕,心下温温"、"目瞑不能开"等症,<严氏济生方>则谓"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目眩运转,如在舟车之上".可见古人所论述的眩晕病证是以头昏眼花,视物旋转,如坐舟车,甚至站立不稳,倒仆于地为主要症候的一类病证,常伴有耳鸣、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8.
<正>眩晕是中医内科常见病症,眩即眼花,晕指头晕,因二者常并见,故统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晄白,甚则晕倒。《证治准绳》云:"眩谓眼黑眩也。"眩晕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历代医家多有阐发。《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满,耳为之苦倾,目之为眩"的记载;刘完素主风火生眩论,李东垣谓脾虚生眩;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张介宾力倡"无虚不作眩"。《素问·至真要大论》  相似文献   

9.
眩晕一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对眩晕病的认识有不同的侧重点。陈崇羔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以及"无虚不作眩"的基础上,提出"无瘀不作眩"的理论,组方用药注重从肝论治、从痰论治、从虚论治、从瘀论治四举并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康  马治国  周喻 《光明中医》2012,27(2):342-343
眩晕,中医可从眩和晕两方面理解.眩指眼花,晕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常并见,故称之为眩晕[1].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与本证有关.眩晕在中医典籍中早有描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是由肝风内动而发.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  相似文献   

11.
参考古代各医家对眩晕的认识与研究,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本文从导致眩晕的“痰”与“虚”两方面切入,分别根据其症状、舌脉特点探讨“无痰不作眩”的代表证型一痰浊内阻与“无虚不作眩”的代表证型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的区别与联系。以使源自古代医家的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世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2.
胡胜根 《中医研究》2011,24(1):62-64
古往今来对眩晕的记载不一,有"眩晕"、"头眩"、"眩运"、"眩冒"、"眩仆"、"眩转"等不同名称[1],病因病机有"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等不同说法[2]。  相似文献   

13.
尚彤 《光明中医》2020,(19):3002-3004
查阅与颈性眩晕的相关文献发现,上气不足、髓海空虚是颈性眩晕发病的重要机制,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此基础上提出"无虚不作眩"的病机并加以阐述,为后世从虚论治眩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从"无虚不作眩"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经脉循行之间的相互联系、肝脾肾构成的筋肉骨体系、气血运行及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颈性眩晕从虚论治的机制,提出颈性眩晕的针刺选穴以督脉、膀胱经、胆经及经外奇穴为主,并结合针刺临床疗效加以论证,为临床针刺治疗该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辨证结合辨病治疗眩晕举隅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26001)王旭东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论眩皆属于肝;河间独定风火二字;丹溪有“无痰不作眩”之论;景岳主“无虚不作眩”之说,等等。现代中医大都认为眩晕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  相似文献   

15.
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郭志华教授"无虚不作眩"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从虚论治眩晕的临床治疗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分析其"无虚不作眩"理论下遣方用药特色。郭志华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多为虚证,在治疗上强调以补虚为主,兼顾其他病症。  相似文献   

16.
养心安神法在眩晕病中的运用丹阳市中医院(212300)侍如有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认识不一,如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认为“无虚不作眩”等,病变脏腑多责之肝、肾、脾。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虚性眩晕与“心”的关系十...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一个自觉症状。眩即眼目昏花,晕即头脑运转。《伤寒明理论》谓:“眩为眼黑。眩也,运也,冒也,三者形俱相近;有谓之眩运者,有谓之眩晕者。”此症轻者闭目片刻即止,重者如坐舟车,常伴有恶心、呕吐等。其发病原因,历代医籍中均有详细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河间六书则》认为此乃风火所致,“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丹溪把它归之于痰,所谓“无痰则不作眩”;景岳认为“无虚则不作眩”,本病乃由虚而来。总之,眩晕一证,病机变化多端,历代诸医家有风、火、痰、虚等各种论点。现代医学中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等等,临床表现,每每以眩晕为主。殷师在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眩晕的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立法用药有一定的心得体会。兹结合临床实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眩晕证证治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又是中医的病名、病证,凡西医的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等,基本上有眩晕表现,均可参此文辨证论治。该病以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为特征。《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云:“无虚不作眩”。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现又有“无瘀不作眩”理论。可见本病病机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风、痰、火、瘀五个方面,病位在心(脑)、肝、脾、肾。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为多见,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至于治法有从本从标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化痰、祛瘀、清火等法…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湿、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眩晕的类型可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眩晕治验3则     
赵乾龙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87-2389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觉和自身平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所产生的一种感受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颠簸、摆动、升降和倾斜的运动性幻觉.西医学从解剖角度将其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其临床常见于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一般是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医对眩晕早有认识,《内经》即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历代医家对于眩晕大体有两种观点,一是朱丹溪提出的“无痰不作眩”,一是张景岳提出的“无虚不作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