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当患者的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动脉瘤破裂时,会引起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这种疾病会使得血液流进蛛网膜下腔,所以也可以叫做原发性SAH[1]。SAH在神经科很常见,其发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使得此种疾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SAH也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都比较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动脉瘤破裂是SAH患者发病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SAH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因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引起。临床上,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往往容易误诊。我院近5年收治60岁以上的SAH患者3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不同原因致脑或脊髓部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血性脑脊液。再出血是其致命的并发症,我院近年收治SAH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膜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有或不伴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占中风患者的5~10%。尤以青壮年多发,在临床上根据突发的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血性脑脊液等三联征,对SAH作出诊断并不难。但部分患者,尤其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脑脊液置换术能否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头痛恢复时间及脑脊液转清时间。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组间对照法 ,观察患者头痛恢复时间及脑脊液转清时间。结果 :SAH治疗后头痛恢复时间及脑脊液转清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能明显缩短SAH患者头痛恢复时间及脑脊液转清时间 ,从而降低再次出血及脑血管痉挛 ,进而降低SAH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素加维生素C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我院2000年至2006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173例,其中外伤性的83例,高血压性的52例,自发性的38例,都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机分为三组:SAH组(50例)、SAH+胰岛素组(60例)、SAH+维生素C+胰岛素组(63例)。结果临床疗效观察可知,维生素C+胰岛素治疗可明显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的时间。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受体在SAH组和单独应用胰岛素治疗组表达明显下调,而胰岛素和维生素C联合应用显著增加胰岛素受体的表达。结论维生素C和胰岛素联合运用可有效缓解患者SAH后的脑血管痉挛,明显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作的时间,既缩短了病程,也降低了死亡率,同时还减少了合并症和后遗症的发生。而单独应用胰岛素未能缓解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及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高血压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片)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尼莫地平、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essels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aemorrhage,SAH)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因脑缺血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SAH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1]。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类。2000~2003年我科收治了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病人,现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SAH的治疗原则是制止继续出血,防止脑血管痉挛及正常压力脑积水,去除诱因防止复发.近年来,将头痛剧烈,按Yasargil分级法[1]III级以上,CT示脑基底池,侧裂池均有大量积血者定为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采用侧脑室置管持续脑脊液外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症状减轻,病死率明显降低,随访发现经此法治疗后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对63例SAH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组(33例)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流脑脊液,对照组(30例)行间断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结果:治疗组头痛或轻程度,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未增加再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结论: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稳压引流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AH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脑CT扫描在神经内科临床上的普及应用它已成为公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无创性确诊手段之一,对于多数急性发病的SAH患者不必通过腰椎穿刺就可以迅速做出诊断。脑CT扫描给临床医师带来的益处不言而喻,但它不是万能的,有时会带来误导。尽管脑CT扫描是诊断急性期SAH比较敏感和特异的神经影像学方法,CT平扫偶尔也会显示出脑蛛网膜下腔呈"血性"的高密度值,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SAH。当脑CT扫描表现为弥散性脑水肿,并且基底池有高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密切观察病情、进行有效护理。结果 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治疗和护理6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经过护理患者主诉头痛减轻并逐渐缓解。未发生脑疝及再出血。  相似文献   

15.
陈颖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806-3806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系指脑的表面和脑的底部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不包括外伤性SAH和继发于脑实质出血的SAH.常见原因是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1].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我科2005 -2010年共收治SAH患者120例,经脱水、止血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和并发症的影响,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下简称SAH)的临床表现与中青年患者不同,较易误诊.现将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老年人SAH与同期59岁以下42例SAH(对照组)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震 《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16-11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剧烈头痛,常导致人烦躁不安,不能人睡,致加重高血压,诱发再出血,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近年来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原因有大量的研究,而对头痛的治疗方法研究不多,效果不令人满意。我们试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SAH引的头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CT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AH多为高血压所致,最初症状以突发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可以确诊,均口服尼莫地平,18例痊愈。结论:初诊头痛患者须重视颈强直体征,CT检查简单易行,尼莫地平口服对防范病情恶化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导致的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行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科近年来诊断明确的4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组22例与脑脊液置换疗法组20例,观察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头颅CT复查血肿吸收状况、脑压恢复正常时间、脑积水、再出血和继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治疗SAH的无效或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腰大池引流组受试者头痛、高颅压、脑膜刺激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改善快,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