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目前环糊精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共28篇,根据纳米制剂形成的驱动力不同将常见的环糊精纳米制剂分为四类进行分类和评述。结果基于环糊精的纳米给药系统综合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和纳米技术共同改善药物的性质。根据形成纳米制剂的驱动力不同,主要分为四类:主分子—客分子介导的环糊精纳米载体、两亲性环糊精衍生物纳米粒、基于环糊精的聚合物纳米粒、无机环糊精纳米粒。同时介绍了环糊精纳米制剂的药剂学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结论 环糊精纳米给药系统不仅能解决纳米粒载药量过低的缺点,还能达到靶向性,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极具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纳米粒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忻志鸣  叶根深 《中国药业》2010,19(16):15-17
该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粒制剂所应具备的要求、特点及影响因素,概述了壳聚糖纳米粒、磁性纳米粒、长循环纳米粒等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纳米粒在肿瘤诊治、制备智能化药物和中药开发中的应用等,以资纳米粒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秦军  顾晓娟 《海峡药学》2013,25(1):8-10
超细微粒制备技术已在药物制剂领域被广泛深入地研究和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喷雾干燥、冷冻真空干燥、超微粉碎研磨、超声粉碎、高压均质技术及超临界CO2技术的原理及在药物细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纳米制剂具备高载药量、靶向性积聚以及表面修饰性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但是相关的毒性研究很少。为了研究白蛋白纳米制剂静脉注射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我们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稳定、均一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通过共价键将靶向肿瘤细胞HER2/neu受体的拟肽AHNP结合于纳米粒表面得到靶向修饰的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建立HER2受体过表达的荷瘤裸小鼠模型,静脉注射纳米制剂和紫杉醇传统注射液后取血进行血常规比较分析,发现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和AHNP靶向修饰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均避免了传统注射液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作用。对动物肿瘤和重要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分析,发现AHNP靶向修饰显著提高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和紫杉醇溶液均引起严重的肝损伤,AHNP靶向修饰能显著降低纳米粒对于肝脏的损伤,但可能增加个别动物的肺部损伤。  相似文献   

5.
透皮药物递送系统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给药途径,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具有顺应性高、无首过效应等优势。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得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药物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种极具价值、令人期待的新型给药方式。目前常用于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制剂包括纳米乳、脂质纳米囊泡、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纳米晶体、溶致液晶纳米粒等。介绍了皮肤屏障和透皮递送的常用促渗方法,综述了各类应用于透皮药物递送系统的纳米制剂及其与物理促渗方法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纳米制剂在透皮递送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微球注射液。方法通过高压均质使乳粒产生高速碰撞和空穴作用,降低乳粒直径,并控制高压均质的压力和次数来提高稳定性。结果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微球注射液的平均粒径为200 nm,包封率为8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经过制剂稳定性实验及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制备的脂质微球注射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海藻酸钠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酸钠是从海带或海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类化合物,作为缓释制剂辅料广泛应用于片剂、微九、微蠢、脂质体、纳米粒等缓释制剂中,现综述近年来海藻酸钠作为辅料的影响因素及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甲素是从卫茅科雷公藤根部提取的一种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已经证实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生育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尤其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雷公藤甲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等。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及不良反应严重等缺陷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通过纳米制剂手段如脂质纳米粒、聚乳酸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外泌体等,可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肿瘤部位,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等,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及其纳米制剂抗肿瘤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雷公藤甲素及其纳米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刘凯  童达君  何媛 《药学研究》2016,35(4):222-225
目的:制备并固化白藜芦醇纳米混悬液。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和高压均质法制备白藜芦醇纳米混悬液,冷冻干燥法进行固化。结果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粒径为120.3 nm 的白藜芦醇纳米混悬液,固化后的释放度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的纳米化有力地促进了其体外释放速度。结论制备的纳米混悬液处方简单,可固化并进一步制备为胶囊剂或片剂等其他固体制剂。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虽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提高槲皮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许多学者开展了槲皮素的纳米制剂研究,如纳米结晶混悬剂、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类脂纳米囊等。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槲皮素纳米制剂均表现出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的作用。近年来,利用槲皮素联合化疗药物的纳米制剂也体现了更强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对槲皮素纳米制剂及其抗肿瘤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传统的紫杉醇制剂生物利用度低,临床应用有限。纳米给药系统是现代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纳米新剂型。纳米乳、纳米粒、胶束等也正在实验研究之中。本文就紫杉醇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非洛贝特纳米混悬剂,以促进药物溶出。方法:以非洛贝特为主药,采用熔融乳化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选取处方中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用量比、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考察因素,药物粒径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筛选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同时考察制剂溶出速率和溶出浓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Poloxamer188:PVPK30用量比2:1、均质压力800bar,均质次数为9。所制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56nm,多分散系数为0.19,平均Zeta电位为-39mV。制剂5min时溶出浓度可达20.10mg·L-1,4h时达25.46mg·L-1,接近完全溶出。结论:将难溶药物非诺贝特制成纳米混悬剂可以显著改善其溶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药物研究开发工作的大力开展,药剂研究领域中的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以及靶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剂型:纳米囊、纳米粒、脂质体、微球(MS)、凝胶、微乳等微粒分散体系,它们在药物应用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其中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高载药量、小粒径的槲皮素纳米混悬剂,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采用纳米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以粒径分布、药载比、稳定性为指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处方进行体外性质考察。结果以超声注入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最佳处方为TPGS为稳定剂、DMF为有机试剂,药载比为5∶1;最佳工艺条件为低温10℃超声、200 MPa、循环5次。制备得到的槲皮素纳米混悬剂粒径为(173.21±0.90)nm,电位为(-19.02±0.15)m V,载药量为(80.40±1.44)%,包封率为(96.41±1.72)%。药物在纳米粒中以结晶状态存在,能够体外缓释36 h。结论利用TPGS可制备高载药量、小粒径的槲皮素纳米混悬剂,其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解决了槲皮素水溶性差的难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茶皂素(tea saponin, TS)为稳定剂,制备橙皮苷纳米混悬剂(hesperidin nanosuspensions, HDN-NS),考察TS作为新型天然稳定剂的可行性及其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为橙皮苷绿色纳米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以高速剪切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HDN-NS,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药物浓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HDN-NS的影响。单因素实验考察结果为:药物浓度为8.0 mg·mL-1,剪切转速为16 000 r·min-1,剪切时间为2 min,在35 MPa下均质6次,再在100 MPa下均质12次。通过pH、离子强度、zeta电位和TS的临界胶束浓度等因素考察,确定静电斥力在TS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稳定机制考察结果说明,静电斥力参与了TS稳定HDN-NS的机制。由此可知,低浓度下的TS可显著降低HDN-NS的粒径,表明TS具有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潜力,静电作用是TS稳定纳米混悬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进入新时期,纳米技术、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日趋成熟。本文通过检索大量相关文献,对纳米粒和靶向制剂在肝癌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陈杏  宋金春 《中国药师》2018,(9):1640-1645
摘 要多西紫杉醇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肿瘤药,临床上用于不同类型实体瘤的治疗,但是水溶性差限制了其制剂的开发。纳米载药系统在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靶向给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极具发展前景。因此,采用纳米载体传递多西紫杉醇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多西紫杉醇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脂质体、纳米粒、生物共轭物、聚合物胶束、纳米乳、纳米囊、树枝状聚合物等,以期为新型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被动靶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综述被动靶向制剂在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有关被动靶向制剂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从脂质体、乳剂、微球、纳米粒、药质体在现代医药及传统医药学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括。结论:被动靶向给药系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中西药药剂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微射流高压均质-喷雾干燥法技术制备阿苯达唑纳米晶体,并进行表征和体外溶出考察。方法: 釆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并进一步喷雾干燥得纳米晶体。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对最佳制备工艺所得纳米晶体进行粒径测定、DSC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图谱分析,并测定其体外溶出度。结果: 微射流高压均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在均质温度35℃,103.44 MPa和137.93 MPa下各循环20次,得到纳米混悬液平均粒径为(363.52±1.5) nm。喷雾干燥最佳工艺为:进样速度5 mL·min-1,进风温度180℃,在此条件下得粉率(66.71±0.96)%,含水量(6.61±0.16)%,平均粒径367.34±0.68 nm。DSC分析及傅里叶红外图谱结果表明制备成纳米晶体后形成新的物象;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晶体的溶出度显著高于原料药和混合物。结论: 微射流高压均质-喷雾干燥工艺,可以制备平均粒径小且较为均匀的纳米晶体;纳米化后形成新的物象,可以明显提高阿苯达唑的溶出性能,利于改善药物的口服吸收,这为阿苯达唑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辅酶Q10新剂型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介绍了CQ10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纳米粒、微囊技术。结果:通过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纳米粒、微囊技术,可以提高CQ10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结论:CQ10制剂新剂型是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