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慢性肾炎的特殊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型和预后是否随增龄而有所不同还不清楚。最近Abrass报道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球病变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的急进性肾炎病程中虽然增殖性肾炎有半月体形成比较多,却不能证明为免疫沉着物,而这组病人85%超过55岁,但是65岁以上的急进性肾炎病人很少显示抗基底膜抗体阳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是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多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新月体肾炎,两者均可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肾功能不全,由于早期临床症状及指标变化不典型,常延误诊治甚至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现报道一例老年人抗GBM抗体阳性TIN的诊治过程,以期...  相似文献   

3.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tonephritis,RPGN)是一组表现为大量血尿、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肾活检病理通常表现为新月体性肾炎。根据免疫荧光特征将这组严重的肾小球疾病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即抗肾小球基膜(a-GBM)肾炎;Ⅱ型为免疫复合物所介导,其病因多样化,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炎、过敏紫癜性肾炎、冷球蛋白血症等多种肾脏疾病均可有此表现。  相似文献   

4.
急进性肾炎(RPGN)依据免疫病理可传统地分为三型,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Ⅱ型:免疫复合物型;Ⅲ型:微量免疫复合物型,其中Ⅲ型中约50%~7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既往我国抗GBM抗体及ANCA在RPGN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抗肾小球基膜(抗-GBM)抗体疾病是由抗-GBM抗体介导,主要累及肺、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未经治疗的患者大多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肺出血,死亡率高达75%~90%。抗-GBM抗体疾病在美国的发病率每年约为百万分之一;在我国,据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的资料表明,此类疾病占所有肾活检病例的0.14%,占新月体肾炎的9.1%,临床常将抗-GBM抗体疾病分为急进性肾炎(RPGN)Ⅰ型和Goodpasture病(GP),两者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并发肺出血。  相似文献   

6.
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96例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CRM)抗体。ELISA显示19例患者抗GBM抗体用性,占19.7%,其中5例肾组织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沿肾小球基底膜呈颗粒性沉积者中有3例抗GBM抗体阳性,提示部分GBM颗粒性沉积者可能与抗GBM抗体的参与有关。进一步应用免疫印迹法显示7例患者分别存在抗层连蛋白(Laminin)、抗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SPG)、扰Ⅳ受胶原7S抗体。本组病例中无一例临床诊断Goodpasture综合征,也无一例存在抗Ⅳ型胶原NC_1抗体,因而也反证了抗Ⅳ型胶原NC_1抗体对Goodpesture综合征的特异性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西方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临床实践中,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DSRD)最常见的病因。美国1991~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接受治疗的ERSD患者中,原发病因为肾小球疾病者占51%,其中糖尿病肾病(DN)占37-9%,非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占13-5%。在我国,导致ESRD的病因也以肾小球疾病为主,占54-4%,但其中DN仅占4-7%,肾小球肾炎却占48-1%。某些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不发展至肾衰,但仍是导致患者发病和医疗费支出的重要因素[1,2]。肾小球肾炎(GN)的病变特征为:组织学上表现为肾小球…  相似文献   

8.
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清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学呈新月体肾炎合并膜性肾病,免疫病理IgG呈线状及颗粒状沉积于血管袢,电镜下见GBM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最终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膜性肾病.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9年首次分离出丙型肝炎RNA病毒以来,人们也重视丙型肝炎病毒与肾脏疾病的关系。我们首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70例经肾活检证实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及10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又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血清抗HCV阳性患者进行了血清HCV一RNA检测。肾炎患者血清的抗HCV阳性者为34例(6%);抗HCV与乙型肝炎表面阳性标志物同时存在者为2例。抗HCV阳性在各型肾小球病理损伤中的阳性例数与正常对照及其余病理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抗体阳性34例中HCV一RNA阳性者21例,亦广泛分布于各型肾小球疾病中。抗HCV阳性的34例患者均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血肌酐增高者9例,ALT增高者6例,血清补体C_3降低者4例。本资料表明HCV感染伴随之肾脏病理改变不均一,似以新月体肾炎、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理类型HCV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提示HCV感染与某种肾小球疾病之间无肯定的致病关系(包括膜增生性肾炎),似以2种疾病同时并存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纤维样变肾小球病:——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4例纤维样变肾小球病。4例病人无系统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2例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光镜下病理类型为膜增殖性肾炎(2例)、膜性肾病(1例)和系膜增生性肾炎(1例),病理改变均较重,刚果红染色阴性;免疫荧光多数病例(314例)以IgG、C_3为主,呈颗粒样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可见大量纤维样物质在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基底膜内分布,纤维样物质直径经图象分析仪测量为20.50±10.37nm。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微结构检查。本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型肝炎患者尸检石蜡包埋肾组织中的丙型肝炎抗原(HCAg)进行检测。结果HCAg的检出率为619%(13/21),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21例中有17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呈阳性,同单纯HBV感染组相比,本组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病变更为多见(χ2=85,P<001)。结论MPGN型是HCV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2.
61例婴幼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婴幼儿肾小球疾病患儿进行肾穿刺检查,其中急性肾炎4例,迁延性肾炎1例,无症状性蛋白尿或血尿3例,单纯性肾病45例,肾炎性肾病7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例。病理类型: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7例,微小病变5例,系膜增生性肾炎26例,IgA肾病5例,IgM肾肩10例,膜性肾病7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完全经解49例(88.5%),部分缓解6例(9.8%),无效1例(1.6%).结果表明,婴幼儿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微小病变只占8.2%。婴幼儿肾小球疾病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4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不同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检测出的41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41例为Goodpasture病(GP),其中2例肾功能正常。32/41例患者为单纯抗GBM抗体阳性,其中31/32例男性,平均年龄(26.8±9.7)岁。9/41例抗GBM抗体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7/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4.5±19.6)岁。两组在性别和发病年龄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32/41例作了肾活检,平均发病至肾活检时间为(62.7±43.5)d。2/32例肾功能正常的GP患者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30/32例为新月体肾炎,其中24/30例(80%)患者的肾小球100%受累,多伴有毛细血管襻和球囊严重破坏。免疫荧光检查仅16/23例呈典型的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GCW)呈线样沉积;7/23例表现为IgG和(或)C3等沿GCW呈细颗粒状沉积,少数伴有系膜区沉积。典型和不典型的免疫荧光改变与光镜病理的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所有患者均有贫血、血尿和蛋白尿,其中7/4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4例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或好转,包括2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的GP患者。其余患者均依赖肾脏替代疗法或死亡。结论中国人抗GBM抗体相关疾病并不少见。单纯抗GBM抗体组多发于青年男性,双抗体阳性组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抗GBM抗体相关疾病多预后差,肾脏病理多为新月体性肾炎,但免疫病理并非均表现为典型的IgG、C3沿GCW呈线条样沉积。仅少数无少尿的轻型患者或肾功能损伤轻者可临床完全缓解或好转。  相似文献   

14.
肾炎免疫发病学说在60年代已得到公认,根据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将肾炎区分为抗肾抗体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及免疫复合物型两大类。前者是由于抗体存在着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的  相似文献   

15.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抗肾小球内皮细胞抗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陈香美,徐启河,段永刚,陈中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个以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多器官疾病。有些学者曾利用脐静脉内皮细胞测定SLE患者的血清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推测AECA可能...  相似文献   

16.
周庚寅 《山东医药》1990,30(3):45-46
膜性肾病或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和脏层上皮之间,并引起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病的研究日趋重视。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被动血凝试验对194例肾脏疾病患者和39名对照者,测定血清中抗肾小球基底膜和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存在。结果:7%的肾脏疾病患者循环中同时具有抗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抗体(滴度1:16~1:64);对照者的结果始终阴性。阳性结果的患者有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伴有主要血管病变的肾病,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血栓性微血管病和肾皮质坏死。用免疫萤光法检查,在1例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和1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可见免疫球蛋白G(IgG)和补体成分C3的线形沉积物。只有在这2例患者中,显示血凝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对肾小球基底膜有高度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在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陈明魁,陈惠萍关键词巨噬细胞;肾小球损伤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分化成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能够降解生理反应中的碎片,并能介导炎症反应[1]。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发现,巨噬细胞参与了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血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存在于系统性血管炎患者中的一种自身抗体。1982年Davies等[1]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首次发现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存在ANCA。1985年VanderWoude[2]在Wegener肉芽肿(WG)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观察了人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肾组织是否存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和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旨为阐明MsPGN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54例,均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行肾组织穿刺活检术(术前未接受激素治疗),按WHO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分类及文献所列诊断及分度标准[1]诊断为MsPGN(不包括IgA肾病)36例(轻度16例;中、重度20例,其中伴节段性硬化者17例),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