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似复杂证候的发生是证纵横联系复杂多变的结果。从纵的方面看,证的转化过程反映于临床,是两证和多证并见,即所谓"过渡证"。从横的方面看,病因、素质、既往病史、治疗经过、地理环境、季节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等是临床产生疑似复杂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思维角度探讨疑似复杂证候的发生机理、临床特点、辨析原则。疑似复杂证候之发生证候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发病因素和影响因素纵横联系复杂多变密切相关。临床表现具有症状不全、多相疑似、繁杂不纯的特点,症状间有因果、真假、兼并等复杂关系。临床辨析必须遵循具体病情具体分析的基本思维原则,运用辩证思维原理和方法,从多方面、多层次、多关系分析不同类型的疑似复杂证候,明辨主症,并应辨证地处理好症状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证候的典型表现与非典型表现、一元辨证与多元辨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疑似复杂证候(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朱克俭指导:欧阳锜,主题词证候/中医病机,辨证论治2疑似复杂证候之表现特点疑似复杂证候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变化多端,难以具体描述。但是结合其发生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4个特点:2.1症状不全轻证以...  相似文献   

4.
论疑似复杂证候(Ⅲ)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朱克俭指导:欧阳 主题词证候/中医病机,辨证论治4辨析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疑似复杂证的辨析,应当遵循辩证的一般原则,但由于其临床及发生机理的特殊性,辨析过程中,又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3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育龄期女性高发的临床综合征,容易对女性的生理、心理产生复杂影响。临床中痰湿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型。本文从动物实验、临床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家健 《国医论坛》2011,26(4):17-18
疾病的发生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有慢性病史的病人,发生与旧病疑似的新病时,就会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临证诊查不细致,很容易漏诊。以下是笔者临床工作中碰到的几个案例,特予介绍,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关于传统血瘀证的现代分类   总被引:65,自引:4,他引:6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医传统思维及临床所见,血瘀证之兼见气虚、气滞、血虚、痰阻和偏寒、偏热等情况,可有不同的中医分型。数十年来,全国各地学者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研究。结合现代医学宏观及微观检查所见,以及活血化瘀方药的反证,血瘀证常与病程短长,病因,病状急、慢性和损伤或手术等不同因素有关,因此可以将血瘀证分为急性血瘀证、慢性血瘀证和前血瘀证(亦有人称潜在血瘀证。指临床症状尚未出现血瘀证的表现,但在血液流变学检查中发现有异常)。从生物流变学角度分析,又有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种种异常表现,而这些异常表现,又常常可以明显地看…  相似文献   

8.
肝病血瘀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肝病血瘀证是乙肝三步曲病理演变之关键肝病血瘀证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中以肝血瘀阻为主要病机的一种证型。随着当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的重视,肝病血瘀证的研究在规范化、客观化和计量化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从临床表现看,胁肋胀痛或刺痛、固定不移,或胁下...  相似文献   

9.
脾虚证临床诊断标准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证的临床诊断标准由最初单纯症状、体征等主观指标逐渐过渡到参与部分客观指标,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客观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两个方面,即:临床诊断标准、模型判定标准。指出,证候诊断标准应包括病因(正证)、症状(本证)、相关因素与量化指标以及方药治疗(反证)。  相似文献   

10.
五脏各有阴阳。综观历代医籍,言心阳、肝阳、脾阳、肾阳者,从理法到证治都极为周详,惟独避肺阳不谈或所谈甚略。现行中医类教材对此也很少涉及。但无论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肺阳在生理与病理上都是客观存在的。现从文献调研、理论探讨和临床证治三个方面,对肺阳及肺阳虚研究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1.
“脉症顺逆与从舍”是各类大、中专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脉诊”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笔者长期教学实践,结合临床提出当脉与症不相应时,应具体分析,当出现真假疑似证候时,所谓“假症”或“假脉”是不能舍去的,而仍是疾病本质的反映,是诊断症证而异于常规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周乐年推崇仲景学说,兼通临床各科,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其治疗脾胃病善辨主证,通过症状、发作时间、患者喜恶,四诊合参;详细辨明疑似证;善于调理复杂证;治疗虚证,强调通补;治疗实证,重视开郁;按照部位,选择药物;常见主证,对症用药;随症调方,方随症变。  相似文献   

13.
肝胆湿热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涉及病种广泛。。J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变,胆结石、淤胆性肝炎、肝癌等疾病。肝胆湿热证,湿热交结,如油入面,病I几复杂,治疗困难,易于反复。因此,探讨其证候的内在规律,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其客观的物质基础,无论对临床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兹将近年对肝胆湿热证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l肝组织形态与肝功能检测异常对肝胆湿热ilf在病理学方面,李氏[‘1对在临床L诊断明确的66例病例肝活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湿热型的病理变化有显著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准确的温病诊断,是有效防治温病的前提,本文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温病识病辨证的基本思路及诊断格式。其中,关于温病的诊断步骤是:看季节、抓初证,结合变证,寻找特症。温病证的确定步骤是:首按“四分”立证,再按“三焦”明证,结合病因确证。  相似文献   

15.
血浆TXA2、PGI2水平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浆TXA_2、PGI_2水平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李泓血瘀证是中医常见临床证型之一,病因复杂,兼夹证多,包括的疾病谱广,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多方面探讨,随着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展开,其本质已得到一定程度阐发,反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痞证病因复杂,病势缠绵,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痞证具有一定的优势,现从痞证症候特点、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方面将近年来有关痞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多基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血瘀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序列不变基础上,研究基因表达受环境、疾病等影响的可遗传变化的学科,与中医证候本质具有一定相关性,是目前CHD血瘀证研究极具前景的一个领域。本文从表观遗传学在CHD血瘀证治疗、诊断等方面的作用,概述CHD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及染色质重构等,展望其在CHD血瘀证中能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指标,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眩晕辨治心得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350003)陈锦芳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其发病机理涉及“风、火、痰、虚”4个方面,这4个方面的病变与肝、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与六淫之邪扰乱气机亦有关系。临床上表现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等较为复杂的证候类型。现结合临...  相似文献   

19.
依从于传统辨证体系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难以达到规范化的目的,进而从病机的角度,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及其辨证思想。病机证素是指构成某种疾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它能概括、体现该证候的病理特征,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证候的最小分类单元和辨证的核心,可使复杂证候简单化;通过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以不变应多变,从而适应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复杂局面。病机证素源自"审证求机",审证求机的核心则是求病理因素,而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清晰,易于达到规范化要求。病机证素辨证思想为解决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我区七家专病协作医院对蒙医萨病诊疗指南进行适用性及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共完成71例问卷调查和300例病例调查,从问卷调查回馈的信息,经数据统计分析看出,本指南的适用范围、术语、诊断要点、辨证分类、治法治则、组方用药、调摄与预防、协调配套性、内容与结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方面同仁专家学者的评分为3或4,其适用率都达到了100%,由此看出本指南的适用性较好。从病例调查回馈的信息,本指南临床应用符合度看,本指南的蒙医诊断、分证治则治法、其他治法、调摄预防方面的符合率为100%,西医诊断、证候分类、分证方药方面的符合率为99.7%。从临床采用指南情况看,本指南的蒙医诊断、分证治法、其他治法、调摄预防方面的采用率为100%,西医诊断、证候分类、分证方药方面的采用率为99.7%。从临床疗效看,痊愈23例,显效134例,好转143例,未愈0例,有效率达100%。安全性方面,很好172例,较好127例,一般1例,安全比率为99.7%,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经济性方面,很好209例,较好85例,一般6例,效果为98%。综合看,本指南技术水平平均得分为8.95,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51,适用性平均得分为9.57。结论:蒙医萨病诊疗指南在蒙医医疗服务实践中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