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非缬沙坦组各8只;8只10周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喂药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Kv4.2的表达。结果:非缬沙坦组和缬沙坦组LVMI明显大于对照组(3.7±0.02mg/gand3.2±0.03mg/gVS2.5±0.03mg/g,P〈0.001),非缬沙坦组LVMI明显大于缬沙坦组(3.7±0.02mg/gVS3.2±0.03mg/g,P〈0.001):非缬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左心室心肌Kv4.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左心室心肌Kv4.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缬沙坦组(P〈0.01)。结论:缬沙坦通过逆转SHR左室心肌肥厚提高左室心肌Kv4.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及胸主动脉中的表达以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24只SHR随机分为SHR组(n=12)、缬沙坦组(n=12),12只血压正常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缬沙坦组每只大鼠给予缬沙坦30mg.kg-1.d-1灌胃,SHR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0周后,应用光镜观察心肌的病理变化,测定主动脉中膜厚度与血管腔内径之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主动脉中ACE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HR组心肌、主动脉中ACE2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HR组比较,缬沙坦组ACE2表达显著增高(P<0.05),缬沙坦组血压、心脏重量指数较SHR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主动脉中ACE2表达降低,缬沙坦能够上调SHR心肌、主动脉中ACE2的表达,该作用可能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抑制高血压病所导致的心血管重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高血压的心肌肥厚(cardiomyopathy hypertrophy)是对于慢性动脉压力超负荷的一种代偿反应,压力负荷持续性增高将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在心肌代偿性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机制的众多研究中,心肌细胞进行性丢失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遗传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组织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拮抗剂缬沙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心内科,一所大学医院心内科.材料本实验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缬沙坦组和非治疗组;以8周龄Wistar鼠15只作为对照组.干预所有动物饲养8周,取左心室组织,称质量备用.部分心肌组织置100 mL/L甲醛液中固定6 h后常规石蜡包埋备形态学研究.计算心脏指数.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心肌细胞Bcl-2及Bax蛋白Western blot条带吸光度(A值)扫描值及Bcl-2/Bax比值.结果SHR心肌中存在Bax高表达,缬沙坦治疗8周后,SHR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至接近对照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缬沙坦组及对照组Bcl-2/Bax比值(6.71±1.10,5.86±0.70)明显高于非治疗组(0.63±0.23)(P<0.05).结论心肌细胞凋亡是代偿性心肌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之一.高血压早期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中活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APK)中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其中两组分别用缬沙坦30 mg.kg-1.d-1、螺内酯20mg.kg-1.d-1溶于饮水,灌胃,连续治疗13周;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Wistar-Kyoto大鼠(WKY)比较。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磷酸化JNK的表达。结果SHR对照组心肌磷酸化JNK/actin值高于其余三组(P<0.01),缬沙坦组高于螺内酯组和WKY组(P<0.01),螺内酯组与WKY水平接近。两治疗组的LVW/BW较SHR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1),但较WKY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P<0.01)。两治疗组胶原容积分数(CVF)低于SHR对照组(均P<0.01),高于WKY组(均P<0.05)。结论缬沙坦和螺内酯均能通过抑制心肌中活化的JNK蛋白表达而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高血压的心肌肥厚(cardiomyopathy hypertrophy)是对于慢性动脉压力超负荷的一种代偿反应,压力负荷持续性增高将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在心肌代偿性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机制的众多研究中,心肌细胞进行性丢失日益受到重视。目的:探讨遗传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组织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拮抗剂缬沙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心内科,一所大学医院心内科。材料:本实验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缬沙坦组和非治疗组;以8周龄Wistar鼠15只作为对照组。干预:所有动物饲养8周,取左心室组织,称质量备用。部分心肌组织置100mL/L甲醛液中固定6h后常规石蜡包埋备形态学研究。计算心脏指数。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凋亡调节蛋白Bel-2,Bax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心肌细胞Bcl-2及Bax蛋白Western blot条带吸光度(A值)扫描值及Bcl-2/Bax比值。结果:SHR心肌中存在Bax高表达,缬沙坦治疗8周后,SHR心肌组织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至接近对照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lt;0.05)。缬沙坦组及对照组Bel-2/Bax比值(6.71&;#177;1.10,5.86&;#177;0.70)明显高于非治疗组(0.63&;#177;0.23)(P&;lt;0.05)。结论:心肌细胞凋亡是代偿性心肌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之一。高血压早期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遗传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及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选用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组15只;以10周龄健康Wistar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给予缬沙坦20mg/(kg·d),溶解于特制饮水器中每天一次胃管灌入。其他两组每天饮用水10mL/kg灌胃。观察期限为12周,每2周测鼠尾动脉血压。12周后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未治疗组大鼠心肌TUNEL阳性细胞计数犤(116.7±11.3)核/高倍镜视野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缬沙坦治疗组犤(23.3±3.3),(35.0±1.3)核/高倍镜视野犦(P<0.0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周龄增长,血压增高、心肌肥厚的同时发生心肌细胞凋亡,缬沙坦用药12周后,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至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细胞凋亡是代偿性心肌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之一。高血压早期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验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心肌梗死后侧支循环形成,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拟验证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pc-DNA3-HGF基因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王立山副教授馈赠:杂种犬13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5-20kg.②实验分组: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2只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③实验过程:治疗组于梗死心肌周围注射pc-DNA3-HGF 1 mL(约300 μ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④实验评估:分别于术后1,4,8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心功能、左室重塑指标.术后8周麻醉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测量心脏及左心室重量,取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梗死区、非梗死区及右室Ⅰ,Ⅲ型胶原含量;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梗死区、非梗死区以及梗死边缘区血管生成情况;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①术后4周时,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较对照组降低(P<0.05).②心肌梗死后8周时治疗组左房面积、二尖瓣返流面积以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房面积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心脏及左室重量指数亦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观察到治疗组梗死心肌周围毛细血管较对照组增多,而对照组瘢痕形成明显.④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治疗组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非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⑤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梗死边缘区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能通过抑制梗死后的胶原沉积,增加梗死心肌周围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细胞凋亡,使心肌坏死及瘢痕形成减少,从而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比较缬沙坦、螺内酯以及二者联用对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s)心肌重塑的作用 ,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  12周龄SHRs 32只 ,随机分成 4组 ,即SHR对照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二者联用 ,每组 8只 ;另设WKY大鼠(8只 ,周龄及体重同SHRs)为正常对照。Tail cuff法测血压 ,每周一次。 4个月后处死大鼠 ,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心肌胶原含量 (MCC)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醛固酮水平。结果 与SHR对照组比较 ,螺内酯组收缩压稍降低 (P >0 0 5 ) ,缬沙坦组收缩压降低 (P <0 0 5 ) ,联用组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1) ;三组的LVMI均降低 (P <0 0 5 ) ;三组的心肌胶原含量 (MCC)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VF)下降 (P <0 0 5 ) ,其中 ,联用组效果优于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 ;缬沙坦组的血浆、心肌醛固酮水平稍下降 (P >0 0 5 ) ,螺内酯组的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心肌醛固酮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联用组的心肌醛固酮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与WKY鼠组接近。结论 首次证实在SHRs中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 (AT1)拮抗剂可导致血浆及心肌醛固酮逃逸。尽管螺内酯单独使用有效 ,但缬沙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犬急性心肌梗死后二尖瓣反流的影响.方法 将13只杂种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只.治疗组于梗死心肌周围注射pc-DNA3-HGF 1 ml(约300 μ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4、8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心功能;术后8周测量左心房面积、二尖瓣反流面积以及二尖瓣反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处死犬,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个数及凋亡细胞数.结果 术后4周时,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治疗组LVEF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左心房面积、二尖瓣返流面积以及二尖瓣返流面积与左心房面积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可观察到治疗组梗死心肌周围毛细血管较对照组增多,而对照组瘢痕形成明显.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梗死边缘区毛细血管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梗死边缘区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 HGF可能通过增加梗死心肌周围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细胞凋亡,使心肌坏死及疤痕形成减少,从而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功能恶化、左心房扩大及二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成像(TSI)在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治疗心肌梗死犬对心肌同步状况影响中的应用。方法将11只杂种犬随机分成HGF治疗组(6只)和对照组(5只),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在HGF组的梗死心肌周围注射HGF1ml,对照组的梗死心肌周围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指标,采用组织同步成像(TSI)测量左心室心肌12节段的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并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和Ts最大和最小时间的差值(Tsmax-min)。术后8周取心肌组织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并比较2组差异。结果术后8周与对照组相比,HGF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P<0.05)。对2组左心室壁各节段的Ts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HGF组前间隔中段Ts在术后第4及8周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对照组Ts-SD为(75.1±20.2)ms,HGF组为(38.7±6.4)ms(P<0.05);当分组因素和时间因素交互作用时,2组Tsmax-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8周HGF组Ⅲ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Ⅰ型与Ⅲ型胶原含量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SI可以检测心肌梗死犬心肌同步状况,采用HGF治疗后心肌同步性随着LVESV的减小和LVEF的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肾血管性高血压血管纤维化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高血压组(RH组)、阿托伐他汀组(他汀组)各8只;将RH组及他汀组大鼠建立二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2K1C-RH)大鼠模型。术后4周末,他汀组开始以阿托伐他汀(10mg.Kg-1.d-1)灌胃,共8周。治疗前后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收缩压、胸主动脉CTGF、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Ⅲ)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显示CTGF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RH组大鼠胸主动脉CTG-FmRNA、FNmRNA、ColⅢmRNA显著增加(P0.01);他汀组与RH组比较则3项指标明显下调(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高血压血管纤维化,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经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βARKct),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体重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形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周后形成心力衰竭:对照组心衰大鼠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实验组心衰大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空腺病毒载体。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左心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 max)绝对值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5),左心室内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绝对值升高(P<0.05)。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肾上腺素受体激酶抑制剂(Ad-βARKct)可以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射血分数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核因子-κB活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thiocarbamate,PDTC)组(CPTC组)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组各15只,对照组大鼠仅作开腹再缝合,SAP组、PDTC组和PD98059组大鼠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质量分数4%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PDTC组和PD98059组大鼠造模前分别注射PDTC和PD98059,对照组和SAP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h后于大鼠下腔静脉取血分离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16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Bcl—xl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16h后,SAP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DTC组和PD98059组(P〈0.01),Bcl—x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DTc组和PD98059组(P〈0.01);PDTC组和PD98059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1);PD98059组Bcl—xl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PDT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时大鼠中性粒细胞中Bcl-xl表达明显增加,导致其自发凋亡率减低,PD98059或PDTC可明显抑制Bcl-xl表达,恢复其自发凋亡率。  相似文献   

14.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细胞因子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DM)模型。正常对照10只(C组),糖尿病模型12只不喂替米沙坦(D组),12只喂替米沙坦(T组)。12周末检测心功能及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HGF含量。结果:三组比较,LVSP和+dp/dtmax均无差异。与C组比较,D组及T组LVEDP升高(P〈0.01),-dp/dtmax降低(P〈0.05),HGF升高(P〈0.01);与D组比较,T组LVEDP降低(P〈0.01),-dp/dtmax升高(P〈0.05),HGF升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可能与升高心肌HGF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促进血管再生,但在移植早期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不足以维持良好的分化和再生。目的:验证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西兰兔梗死心肌组织的修复重建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BrdU标记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新西兰兔50只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梗死心肌内注射: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肝细胞生长因子。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⑤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血清IMDM培养液。移植4周后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测心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兔心功能都较移植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移植双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兔的心功能改善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3组。部分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为内皮细胞,参与构成了梗死区域的新生毛细血管。与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都有明显的血管新生(P〈0.05),而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最显著。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梗死心肌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胸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00min;环磷腺苷葡胺注射组在心肌缺血前静脉输注环磷腺苷葡胺2mg/kg。心肌细胞凋亡和NF-KB表达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环磷腺苷葡胺注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心肌组织中NF—kB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和NF-kB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剂量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对2型糖尿病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临床期DN随机分四组,在糖尿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普通剂量80 mg缬沙坦(A组)、大剂量320 mg缬沙坦(B组)、大剂量320 mg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C组)及160 mg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D组),疗程8周.比较各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浆PAI-1、血压及血清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C组UAE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治疗8周后,B、C、D组UARE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2、7.63、4.94,P均<0.05);治疗后B、C、D三组UAER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85、5.03、4.13,P均<0.05),治疗后C组UAER与B、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3、3.17,P均<0.05).且B、C、D三组PAI-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1、3.13、2.61,P均<0.05).结论 大剂量320 mg缬沙坦联合舒洛地特更能安全有效地降低临床期DN患者的UAER,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早期髋臼软骨细胞凋亡与Caspase-3、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只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兔后肢屈髋伸膝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DDH动物模型。对24只成功模型兔采用TUNEL法检测髋臼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细胞中Caspase-3和Bcl-2的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进行细胞凋亡与Caspase-3、Bcl-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进行至8周时,显示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凋亡率(45.23±10.42)%,高于对照侧(8.0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凋亡变化不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Caspase-3和Bcl-2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56.73±7.85)%与(56.73±7.85)%,二者表达高于对照侧(61.45±5.47)%与(52.32±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变化不明显。相关性分析得Caspase-3表达的灰度值与软骨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896,P〈0.05),Bcl-2表达的灰度值与软骨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39,P〈0.05)。结论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和Bcl-2可能在髋臼发育不良和髋臼软骨退变中参与调控。  相似文献   

19.
背景:低氧训练时,机体既要承受运动负荷,同时处于外界的低氧环境,此时,心组织将如何适应其变化?其机制研究国内外较少。目的:观察低氧与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组、低氧8h组、低氧12h组、常氧训练组、低氧8h训练组和低氧12h训练组,每组10只。后3组大鼠每天在坡度为0的动物跑台上以25m/min的速度训练1h。训练完后,将低氧8h组、低氧8h训练组和低氧12h组、低氧12h训练组放入氧体积分数为12.5%(相当于海拔4000m)的低氧舱内8h和12h。实验期为4周,5d/周。最后1次实验结束后24h,大鼠均实施速眠新II腹腔麻醉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及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常氧组相比,低氧12h组、常氧训练组、低氧训练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低氧12h训练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多于常氧训练组和低氧8h训练组(P〈0.05)。②与常氧组比较,其他各组Bcl-2、Bax、Bcl-2/Bax均显著性增高(P〈0.05):常氧训练组Bcl-2、Bax、Bcl-2/Bax表达显著高于低氧8h组,显著低于低氧12h训练组(P〈0.05);低氧12h训练组Bcl-2、Bax、Bcl-2/Bax表达比低氧12h组、低氧8h训练组显著增加(P〈0.05)。提示低氧、低氧训练可诱导大鼠心肌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运动时低氧刺激与细胞凋亡率、凋亡指数及病理损伤有关,其中以低氧12h后运动训练组最明显,心肌细胞的凋亡调控与Bcl-2和Bax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在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及人参果皂苷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0只;另40只予高脂高糖饲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mg/kg×4周,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25只,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组,n=10)及人参皂苷给药组(G组,n=15,40mg/kg/d给药12周),处死大鼠,取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心肌酶水平。留取心脏组织观察心脏形态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l2蛋白表达。结果 D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K、CK-MB及LDH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应用人参果皂苷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下降,与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组心肌组织未见异常改变。D组大鼠心肌细胞病变明显。G组心肌细胞异常状况得到改善。C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3.23±1.32)%,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62.5±7.59)%,G组凋亡指数为(40.25±6.58)%,与D组比较细胞凋亡明显减少。C组大鼠心肌中Caspase-l2蛋白表达较弱,D组大鼠心肌Caspase-l2蛋白表达呈现强阳性,G组Caspase-l2蛋白表达介于二者之间。结论糖尿病时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变过程;人参果皂苷能显著保护受损的心肌,其机制可能是减轻心肌细胞内质网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