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积极出院随访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行PCI术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每两周一次的电话随访和首月的单次家庭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电话随访的基础上,进行7次定期家庭随访,对服药情况欠佳的患者增加随访次数,在家庭随访过程中实行个性化服务,建立和落实服药计划.比较两组患者院外服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服、漏服、重复服药和未按时服药等服药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出院随访可明显提高PCI术后老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糖、血脂监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期间行PCI术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在出院后给予常规电话回访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出院后1、3、6月集中统一来院,由高年资护士、医师现场接待,免费进行心率、血压、末梢血糖、末梢血脂测量并建单立卡,同时对阳性检查结果患者给予针对性用药和生活指导。并于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进行服药依从性和日常生活状态问卷调查。观察患者是否按时服用降脂及抗血小板药(依从性好或差);患者合理膳食(是否控制盐脂及甜品)、合理运动(是否参加体力劳动或运动)。分别汇总分析两组问卷调查中关于服药依从性及合理膳食运动的数据,比较两组之间的服药依从率和生活状况合理率。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合理膳食率及合理运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血脂具体监测数据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评价,有效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余娜 《当代护士》2016,(12):22-23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中青年PCI术后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自2014年3月~2015年10月100例PCI术后患者,满足年龄≤55岁,会使用微信的条件,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由护士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其中观察组出院时,指导患者加入我科室微信群,通过微信平台给予患者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出院时均只给予一定时间段的药量,于出院不同时间组,根据门诊随访患者剩余药物数量,分别统计各个时间组漏服药物的患者人数。另外,患者出院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合理饮食、定期复查、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微信平台监测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明显提高。结论微信平台能有效提醒PCI术后出院患者服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160例行PCI术老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进行1次电话随访;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原因,实施电话随访,共8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服药依从性欠佳则随时予增加随访次数)。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PCI术后冠心病老年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联合专人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CCU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基因检测及不同随访方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指导用药,传统当班责任护士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电话随访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因检测联合专人管理。两组患者随访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住院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后第6,12,15个月,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因检测联合专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再住院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生活质量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病人出院时给予常规院外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6个月后的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结局。[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的家庭康复运动、均衡饮食、正规服药及复诊随访的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总体健康评分(74.2分±13.2分)高于对照组(64.6分±12.8分),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8.6%)低于对照组(2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PCI术后病人院外干预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电话随访1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原因,实施电话随访,共8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服药依从性欠佳则随时予增加随访次数)。比较出院后12个月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随访对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的Feg-Mevyer和Barthel指数、依从性以及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eg-Mevyer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康复锻炼、合理饮食、按医嘱服药、规律作息以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随访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出院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缓解了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维度心脏康复模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220例PCI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脏康复模式,观察组进行多维度心脏康复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康复锻炼[采用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心功能[采用心功能分级(NYHA)]、预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再入院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MMAS-8、EA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YHA分级、SA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出院6个月,观察组MACE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心脏康复模式能够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心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微信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ACS住院并行PCI术的患者,对符合标准的7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医护技患微信群,医护技通过微信访视和家庭访视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服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危险因素控制率,包括高血压控制率、高LDL-C血症控制率和糖尿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比较,除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服用依从性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药物的服用依从性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技一体化微信干预能有效提高ACS行PCI术后出院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控制率,能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随访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在我院行PCI术的8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随访管理。比较两组随访前、后6个月及随访后1年的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及随访1年后,观察组处于行为阶段与维持阶段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随访管理可促进患者行为改变,提高PCI术后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患儿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性出院指导,观察组患儿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管理,分别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儿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儿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合理作息等方面的依从性。结果:与出院时相比,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SF-36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P0.05),且SF-36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合理作息等方面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管理可提高患儿自护能力,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有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改善冠心病出院患者行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12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出院后予以常规跟踪随访,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和护理6月后的行为依从性(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复查、乐观心态)、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复查、乐观心态等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分以及LVEF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7%,显著低于对照组17.86%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能够强化巩固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与预后,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尤炎丽  陈士芳  赵杰刚  赵培培 《全科护理》2020,18(23):3020-3024
[目的]评价心脏专科护士主导的心脏康复干预计划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PCI术后出院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心脏专科护士主导的PCI术后心脏康复干预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实施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6 MWD)、日常运动锻炼达标率、合理膳食达标率、戒烟限酒达标率、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6 MWD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日常运动锻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合理膳食达标率、戒烟限酒达标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心脏专科护士主导的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干预计划可以提高病人运动康复能力及日常运动锻炼依从性,改善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不良行为的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204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电话随访。干预组基于微信平台针对疾病认知、术后康复指导、家庭保健3大主题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同期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PCI)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8月在我院行PCI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及随访,观察组采取品管圈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生存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生存质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患者更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遵医行为,减少心脏不良事件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术后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患者8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出院前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建立健康档案,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网络服务等多种手段为PCI术后老年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介入术后专职随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娟华 《护理与康复》2007,6(7):493-494
目的 探讨专职随访护士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出院后行专职随访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过去未实施专职随访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院后3月及6月随访率、健康讲座参与率、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率、术后6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率、服药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率、健康讲座参与率、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率、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设立专职随访护士是管理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被明确诊断为分叉病变无重要器官病变可耐受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PCI术中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在PCI术中不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放射线量、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分支受累情况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能提高分叉病变PCI成功率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尤其是真性分叉病变治疗中可以合理采用。  相似文献   

20.
刘娟  白玲  吴美 《全科护理》2013,(26):2422-2423
报道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随访观察。针对PCI术后病人遵医行为重视度不高,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从服药指导、饮食宣教、康复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随访,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水平、降低病人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