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我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216例,其中112例经软通道治疗(软通道组),104例经硬通道治疗(硬通道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总病死率15.3%,软通道组病死率13.4%,硬通道组病死率1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软通道组平均7.6 min,硬通道组平均3.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内血肿引流时间软通道组平均4.6d,硬通道组平均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内血肿引流时间软通道组平均4.8d,硬通道组平均5.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碎骨片残留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及穿刺针道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良好效果,但其适应证不同,临床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6—02/2007~11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4-12~2005-11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47~82岁。基底节区出血13例,脑叶出血2例;出血量最少为30ml。最多为80ml。术前以CT机定位法标出头皮穿刺点,常规消毒后,局麻。  相似文献   

4.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213-7214
我院神经外科近1a来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35~78(平均58.5)岁。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1~21a,经CT检查出血量为30~180ml。其中左侧出血12例,右侧7例,基底节区7例,皮质下5例,丘脑出血4例,脑室出血2例。入院时偏瘫、失语27例,昏迷10例。  相似文献   

5.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6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09~2006—07我院采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06例,收到良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 ~5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 ~5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185例的临床资料.93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组),92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穿刺组),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瓣组为53.8%,穿刺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骨瓣组死亡32例,病死率34.4%;穿刺组死亡17例,病死率18.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血量40 ~50 ml且无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优于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7.
2000~2007年,笔者应用CT导向下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经皮穿颅抽取血肿方法,治疗颅内血肿26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60例,男159例,女101例,年龄40~75岁,平均(64.3±10.1)岁,其中40~50岁9例,>50~60岁36例,>60~70岁18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的患者实施微创清除术,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临床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康复训练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结果:本组存活4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有效引流高血压性脑出血引起的颅内血肿,降低脑出血死亡率,是一种抢救急性脑出血简便、经济、患者易接受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涛  许强  顾蓉 《临床医学》2006,26(12):43-4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经CT定位对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抽吸、冲洗、粉碎、液化血肿,置管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留血肿。结果首次血肿清除率35%~70%,总清除率约90%,早期血肿清除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结论该项技术操作简便、适应证广泛、损伤小、疗效高、费用低、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病死率低,对高血压脑出血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2000-07~2005-03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加尼膜通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微创治疗的手术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判定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研究GCS评分7~12分的81例微创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的血压、首次血肿引流量、手术时机和年龄等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血肿抽吸少于原发血肿量的1/5和24h以后的血肿抽吸是较为安全的,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结论:本研究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对判定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少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与保守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4例中少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83例,女81例,年龄(56±8)岁,年龄范围为36~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与微创治疗组,每组82例。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并对微创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患者在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病死率、有效率及基本痊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在治疗后14 d[(21.17±4.97)分]、1个月[(18.38±5.26)分]、3个月[(12.73±3.98)分]、6个月[(8.67±3.46)分]NDS均优于传统治疗组[(28.14±5.82)分、(26.67±5.03)分、(18.15±4.17)分、(13.19±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24.34±4.64)分]、1个月[(41.54±4.51)分]、3个月[(80.84±4.36)分]、6个月[(92.29±3.76)分]ADL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6.26±4.32)分、(20.67±4.63)分、(65.15±4.16)分、(86.86±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 d基本痊愈率[12.2%(10/82)]、有效率[75.6%(62/82)]、病死率[1.2%(1/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3.7%(3/82)、46.3%(38/82)、4.9%(4/82)]患者;治疗后一个月基本痊愈率[19.5%(16/82)]、有效率[84.1%(69/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9.8%(8/82)、74.4%(61/82)、6.1%(5/82)]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基本痊愈率[26.8%(22/82)]、有效率[92.7%(76/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5.9%(13/82)、82.9%(68/82)、6.1%(5/82)]患者;治疗后六个月基本痊愈率[29.3%(2/82)]、有效率[95.1%(78/82)]、病死率[2.4%(2/82)]均优于传统治疗组[18.3%(5/82)、91.5%(75/82)、6.1%(5/82)]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能简单、快速清除血肿,能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是治疗中少量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亦逐渐减小。出血量较小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迅速发生再出血而被迫接受外科手术;一小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7d甚至14d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我科自2002年以来共开展脑出血微创手术1 000余例,其中内科保守治疗7d以上发生脑疝后采取微创手术者8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84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按就诊时间段分为康复组44例及常规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起即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正确的床上体位,坐位及行走训练,培训家属等。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FMA)及Barthe指数(BI)评分,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更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过程中,康复组患者肺部及泌尿系感染、贫血及压疮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整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规范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原则和方法。方法应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对4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术后存活46例,死亡3例。随访42例,按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良好19例,中残但生活能自理12例,重残、意识清醒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手术理念,依据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及SAS、SDS评分状况,评定分析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心理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病程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疗效。方法 对20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和12—24个月)将患者分为5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评定患肢的运动功能、ADL及步行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月组的患者其上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P<0.05);1—3个月和3—6个月组的患者除手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功能均有提高(P<0.05);6-12个月组的患者其运动级别无改善,但步行能力和ADL均有提高(P<0.05);而12—24个月组的患者只有ADL有提高(P<0.05)。结论 系统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卒中后不同时期康复的患者。康复医师应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死亡4例(17.4%),植物生存3例(13.1%),重残6例(26.1%),中残5例(21.7%),恢复良好5例(21.7%)。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死是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除注意术中微创操作外,还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对大面积脑梗死,必要时可行去大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比较两种微创手术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清除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较安全,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大于72%;3~5天血肿残余率除穿刺组1例≤50%外,其余病例均<10%,穿刺组清除时间较碎吸组稍慢一些.结论幕上血肿大于25ml,或中线结构移位大于5mm都可考虑微创手术,特别适合高龄、心肺肝肾功能差、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具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分别进行检查,记录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NSE,确定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同时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1周、2周和1个月时的血肿和周围组织水肿程度、血清IL-6和血清NSE含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4周时研究组的SSS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优越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概率低,对患者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