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卫办医发[2008]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基孔肯雅热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现印发  相似文献   

2.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引起,以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轻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病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在印度洋地区造成大规模流行,并波及我国南方,疫区在不断扩大。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在实验室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多数病人能完全痊愈,但有些病人关节疼痛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是1种动物源性、昆虫媒介传播的病原体.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导致了大规模的基孔肯雅热的暴发。掌握该病流行特点,防止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就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情况以及临床学、媒介生物学和基孔肯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是1种动物源性、昆虫媒介传播的病原体,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导致了大规模的基孔肯雅热的暴发.掌握该病流行特点,防止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前面临盏的重要任务.现就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情况以及临床学、媒介生物学和基孔肯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5.
卫办医发[2008]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基孔肯雅热防治经验的基础上,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现印发给你们,以指导各地基孔肯雅热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孔肯雅热     
《家庭医生》2010,(23):2-2
广东省东莞市最近小范围暴发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基孔肯雅热。这种拗口的病名源于非洲土语,有“屈曲”的意思,表示病人常因关节疼痛而身体蜷缩,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和严重关节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基孔肯雅热在东非海岸、印度洋岛屿、印度及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发病,且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发病数不断上升,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掌握该病流行特点,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并引起流行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就基孔肯雅热全球流行情况以及临床学、媒介生物学和基孔肯雅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健营养》2011,(4):12-12
基孔肯雅病毒是导致基孔肯雅热的元凶。基孔肯雅热是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南亚.非洲中部和东部等地区传播.目前尚无防治的特效药或疫苗。最近.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和法国研究人员找到一种单体复制的抗体.  相似文献   

9.
云南白纹伊蚊感染和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表明,云南株白纹伊蚊通过叮咬吸食染有基孔肯雅病毒血症的小鸡血,能获得感染,并能在其体内繁殖。感染雌蚊经叮咬吸血,能将病毒传播给乳鼠和小鸡。雌蚊感染后第8~12天,对乳鼠的传播率为50~85.71%;感染后第10天,对小鸡的传播率为58.33%;结果认为,白纹伊蚊在云南基孔肯雅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属甲病毒属,披膜病毒科。近年来,该病毒曾引起全球多处疫情暴发,并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基孔肯雅病毒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以指导国内开展对该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基孔肯雅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天津市1例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开展病毒基因分型,确定基孔肯雅病毒(CHIKV)与全球主要流行株的关系。方法 提取临床症状疑似为CHIKV感染患者血清中RNA,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HIKV核酸。两步RT-PCR法扩增编码CHIKV包膜糖蛋白E1的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开展测序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全球其他地区流行毒株一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天津市输入型CHIKV基因分型属于能够感染白纹伊蚊并在其体内繁殖的东/中/南非基因型印度洋亚型(ECSA-IOL)。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此次输入的CHIKV与2016-2017年在巴基斯坦、意大利、孟加拉国等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高度同源,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4%,并与这些国家流行的CHIKV毒株共同组成1个基因分型簇。结论 此次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感染的毒株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提示应加强对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的防控工作,以防止该蚊媒传染病在我国发生本地聚集性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应急控制在22d结束.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时,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孔肯雅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孔肯雅病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所致.该病主要经蚊虫吸血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剧烈疼痛、皮疹和轻度出血体征,称为"基孔肯雅热".人群对基孔肯雅热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当基孔肯雅热初次暴发时,可使大量人群发病[1].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认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Realtime RT-PCR)、逆转录PCR(RT—PCR)检测方法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对RT-PG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通过实时荧光RT—PCR、RT—PCR 2种实验方法在该病例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出的521个碱基与基孔肯雅病毒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同源性高达99%。[结论]2病例为输入性基孔肯雅实验室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暴发了我国首起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疫情,打破了其长期以来以散在输入性病例为特征的流行现状。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而我国大多数地区拥有其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旦病原体侵入,可能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如何控制该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现就基孔肯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以及基孔肯雅热在我国历年的流行状况做一概述,以便更好地认识基孔肯雅热,为有效地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溯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完善罗湖区伊蚊传播传染病多部门协作防控模式,为深圳市罗湖区防控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深圳市罗湖区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对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认病例为罗湖区1例境外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结论深圳市罗湖区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经过及时诊断,科学治疗,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有效的疫点处置,未发生疫情传播风险,未发生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18.
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1956年分离到病毒.中国曾于上世纪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为指导临床医生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的监控,做好蚊媒密度监测和控制,有效防范和处置疾病的本地传播和流行,卫生部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东莞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政府督查情况进行分析,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政府督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成立政府层面的多部门联合督查组对各镇街政府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进行现场督查、重点督查和专项督查,并对督查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镇街政府、各有关单位的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实,基孔肯雅热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政府层面的督查对本次疫情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可借鉴以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政府督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西门利克森林(Semliki forest,SF)抗原复合群。病毒直径约60 nm~70 nm,含有4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和nsP4)、1个衣壳蛋白C和3个包膜蛋白(E1、E2、E3,E1和E2间由1个6K连结)。病毒基因组为不分节段正链RNA,长度约为11.8 kb。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可分为西非、亚洲、东非/中非/南非(ECSA)3个基因型。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特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还可经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