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腔镜下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的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术中发生食管穿孔,其中1例胸腔镜下修补成功,另1例改行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进行修补后愈合,1例在术后第一天发生食管穿孔后开胸修补,仍继发脓胸,经积极治疗后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0)。排除学习曲线的影响,1999年至今2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11d,平均为6.7d;手术时间为57~94min,平均为(74.7±13.2)min。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1个月24例患者综合症状VAS评分由术前的6.8±1.6降至1.6±0.9(P<0.05);随访至6个月的21例患者VAS评分降至1.6±0.8(P<0.05)。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合理使用纤维胃镜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可行性。方法2004年3月~2012年10月行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23例。结果23例均手术成功;随访6个月,手术有效率91.3%;食管直径由术前的(5.8±2.1)cm降低到术后(3.9±1.4)cm ,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由术前(35.6±4.2)mmHg降低到术后(21.1±3.1)mmHg ,血Hb由术前(94.6±5.2)g/L上升到术后(108.7±4.6)g/L;体质量由术前的(47.5±4.9)kg上升到术后(54.8±5.3)kg。结论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胡健  常栋  龚民 《北京医学》2016,38(1):20-23
目的 总结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经计算机选取2000-2012年本院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49例,其中5例为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观察症状持续时间;钡餐下食管形态学改变,包括食管最大宽度及狭窄长度变化;胃镜下贲门黏膜改变;食管下段压力变化,CT检查结果.结果 本组继发性贲门失驰缓症平均年龄(54.0±23.7)岁,症状持续时间平均(4.6±0.7)个月,检查显示食管贲门狭窄长度平均(3.80±0.26)cm,食管最大径平均(4.32±0.64)cm,食管下端括约肌测压(LES)检查平均(40.50±0.70)cmH2O,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贲门及纵隔占位,手术探查病理证实胃黏液腺癌1例,贲门腺癌2例,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1例,纵隔型肺腺癌1例.结论 继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少见,临床诊断中多存在误诊,延误治疗,应根据患者资料全面认真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东  梁长禄  付裕  魏成宽  孙宇男 《吉林医学》2008,29(16):1384-1385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运动性疾病。传统Heller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开始于19世纪末,食管贲门黏膜外肌层切开术目前仍是贲门失弛缓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8月应用电视胸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结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3例贲门失弛缓症施行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有2例食管黏膜破裂给予修补,术后留置胃管7天。全组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摘要)路少林李军费立聪郑培坤刘涵1989~1994年,我院对11例贲门失弛缓症病人进行了经腹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16~49岁,平均32.4岁。病程1~10年。所有病人均有...  相似文献   

9.
刘海波 《吉林医学》2014,(11):2494-249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应用腹腔镜行改良Hellers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 min,出血量最少20 ml,最多50 ml,术后1 d患者即可进流食,没有病例发生食物反流和胸骨后疼痛。10 d后能够正常进食。对患者进行为期0.5~1年的随访,没有穿孔、出血发生,也没有病例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将会成为首选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0.
宁慧娟  钟雪梅 《中国医刊》2023,(10):1121-1126
目的 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呕吐12例、吞咽困难9例、体重减轻9例、咳嗽6例、胸痛4例。15例患儿均进行消化道造影,均可见食管下端近贲门处典型的“鸟嘴”样改变;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贲门张力高通过困难,食管炎8例。12例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其中3例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Ⅰ型,9例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Ⅱ型。9例经24h食管pH抗阻监测结果显示,8例正常,1例评分偏高。5例进行胸部CT检查,均可见食管扩张、积液,1例可见肺炎及食管受压表现。15例患儿中5例接受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7例接受腹腔镜下Heller手术(laparoscopic Heller myotomy,LHM),2例给予药物治疗,1例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结论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呕吐和吞咽困难,结合临床表现,电子胃镜、消化道造影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诊断儿童贲门失弛缓症。POEM和LHM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通常称为贲门痉挛,是一种食管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疾病。从1985年起我科改变以往经胸行Heller手术的治疗方案,采用经腹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良Heller手术治愈5例贲门失弛缓症,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回顾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是目前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获得长期疗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科从1987年6月至1997年6月采用Heler手术附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0例,经过5个月至10年随访,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9~41岁,平均32岁。病程1~20年,平均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用空气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气囊扩张器在内镜下治疗3-5次,扩张后随访2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5例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消失12例,合并穿孔1例,2年后症状复发者2例.结论经内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较好,与外科Heller手术比较,其治疗后抗胃食管返流明显优于Heller手术[1],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2例,术前妥善准备,术后积极处理。结果:本组12例患者食管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1例患者在支架置入2周内发生移位,取出后,经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贲门通畅。置入食管支架后所有患者的吞咽困难、进食困难、反食等症状消失。食管钡餐造影显示贲门通畅。患者术后进食好,体重增加。结论: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滕寅  张舰  刘文  林鹏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1):96-97,10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食管下段肌层切开(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66%(3/4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吞咽困难均有好转;术后1个月、3个月及1年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均明显下降.结论:胸腔镜下Heller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合理掌握胃食管连接部的肌层切开范围,可有效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故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经腹手术治疗1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经腹行迷走神经左支切断,食管下端贲门肌层切开,胃底固定及幽门成型术,切开食管肌层直达粘膜下层,长度5-7cm,将肌层粘膜分离1/2-2/3周,使食管粘膜充分膨出。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食管钡透,证实疗效满意,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行贲门失弛缓症,,恢复快,避免了开胸手术对心肺的干扰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持续高压状态,食管缺乏蠕动,并在吞咽时LES不能正常地松弛,以致食物不能顺利地进入胃腔.临床亦被称为"巨大食管"、"贲门痉挛"或"食管扩张运动异常综合征".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20.
报道8例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症状表现为实多虚少,治以行气散结、化痰祛淤、和胃降逆为主,扶脾益胃为辅,拟芍药甘草汤、旋复代赭汤合丹参饮加减方,结果痊愈3例,好转3例,未复查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