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造成视力丧失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对其妥善处理,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黄斑部视网膜转位术,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预后、术后并发症及共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0例 3 1眼行玻璃体切割、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及气 -液交换术。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 15例、近视性 10例、特发性 2例、血管样条纹病变 2例和真菌性眼内炎 1例 2眼。结果 随访 3~ 18个月 ,视力增加 3行以上者 5眼(16% ) ,视力稳定在± 2行以内者 2 5眼 (81% ) ,视力下降 3行以上者 1眼(3 % )。术后视力提高的 5眼中 ,中心凹处均有色素上皮残留。结论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术可稳定或改善大部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患者的视力 ,视力预后与色素上皮的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是近年眼科领域的热门课题。吲哚氰绿视频血管造影和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是这一课题的最主要进展。本文从病因、发病机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及展望诸方面对这一疾病给予全面系统的描述。相信随着造影技术的改进、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的进一步开展及临床病理的观察,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是近年眼科领域的热门课题。吲哚氰绿视频血管造影的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是这一的最主要进展。本从病因,发病机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及展望诸方面对这一疾病给予全面系统的描述,相信随着造影技术的改进,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的进一步开展及临床病理的观察,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M)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老年黄斑盘状变性中,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讨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的发病机理、临床发展及其与黄斑盘状变性的关系。一、一般解剖及新生血管膜发生部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在生理功能上可认为是一个单位。在光、电镜下Bruch膜分为五层,中间为弹力纤维层和内外胶原层。最外层为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没有一清晰的组织层,不能与脉络膜毛  相似文献   

6.
虽然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并发症多种多样,但尚无合并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报告。本文报告1例,男65岁,左眼因视网膜脱离先后2次手术治疗,最后视网膜脱离平复,矫正视力0.1,黄斑部无显著变化。8个月后视力降至0.05,眼底可见黄斑部水肿,并可见大小约2PD的新月形视网膜出血和中心凹颞下方有1PD大小的软性白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动脉期在软性白斑内出现淡薄的网状荧光,继而有荧光明显渗漏,软性自斑外黄斑部附近在视网膜动静脉期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轻度渗漏。诊断为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本例首次视网膜脱离术后第7天,眼底镜下曾见有黄斑部脉络膜出血。作者估计此种出血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引起的脉络膜出血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当时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检查证实的各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患者27例30眼,其中老年黄斑变性9例11眼,高度近视12例12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简称"中渗")5例5眼,血管条纹症1例,双眼.于2000年6月~2001年9月行TTT治疗,治疗采用IRIS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光斑根据CNV病灶大小0.5~3.0 mm,能量180~350 mW,时间60s,治疗后病灶颜色不变或呈淡灰色.随访期8~24个月.结果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6眼,占20%,均为中渗或高度近视眼;21眼视力改变不超过2行,占70%;3眼视力下降2行,占10%.19眼于术后复查荧光血管造影,CNV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闭塞.结论TTT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均有稳定作用,其作用可持续较长时间.治疗参数因患者眼底色素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最终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病程、CNW的位置及治疗参数的适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斑部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黄斑部疾病引起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黄斑部视网膜转位手术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手术原理、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黄斑部视网膜转位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斑部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黄斑部疾病引起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黄斑部视网膜转位手术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手术原理、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切除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Z  Ho PC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36-439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黄斑部视网膜的生血管膜(neovascular membrane,NVM)切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疗效。方法 选择病程在2年之内的ARMD患者,NVM≤3PD。完成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后。结果 ARMD30例(30只眼)中,17只眼(56.7%)SY RG PYMQLT RJYM,JB WFF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在我院施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而诊断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病变的70例82只眼资料,根据其荧光血管造影病变出现荧光的时间,观察造影早期的各种病变形态。在82只眼荧光血管造影中,72只眼病变区于动脉前期至静脉早期出现荧光充盈,新生血管形态分别呈花边状、颗粒状、绒球状、辐轮状及不规则形等荧光图像,与视网膜血管毫无联系。10只眼由于病灶区出血较多而未见早期荧光显现。82只眼中,中心血管膜50只眼,傍中心血管膜24只眼,离心血管膜8只眼。29只眼病变范围大于1PD,53只眼病变范围小于或等于1PD。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于动脉早期至静脉早期出现荧光,其新生血管形态不一,以中心病变居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氪红激光温热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证实的黄斑部CNV20例(20眼),采用低能量大光斑氪红激光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500~1000μm(平均600.00μm),能量70—100mW(平均87.75mW),曝光时间1—10s(平均3.108),光凝数量1~12点(平均4.80点)。随访检查视力、中心视野及FFA,时间为14—48月(平均22.75月)。结果视力:改善7眼(35.00%),稳定10眼(50.00%),下降2眼(10.00%)。治疗后视力平均为0.35,与治疗前的平均视力0.26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12眼进行FFA检查,显示治疗后CNV完全闭合者4眼(33.33%),CNV较治疗前面积减少、渗漏减轻者6眼(50.00%),CNV增大和渗漏增加者2眼(16.67%)。结论氪红激光温热疗法是一种町被临床选用的且行之有效的黄斑部CNV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光凝封闭增殖性镰状细胞贫血性视网膜病变(PSR)的营养血管已获成功。本文53眼用氩激光和氙弧光凝后1月至2.5年有5.7%出现脉络膜营养性新生血管。经长期随访,作者发现53眼中至少39.6%(可能多至51%)出现脉络膜的营养性新生血管,是光凝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作者光凝治疗40例53眼PSR,初诊年龄为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下眼内激光光凝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英]/ThomasMA…∥AmJOphthalmol.-1993,116(3).-279~285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有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氏膜病变的其它疾病一样发生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视力下降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发现新生血管膜并准确定位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预后和处理是很重要的。眼底镜和活体显微镜下其特征如下:车轮状或海扇状视网  相似文献   

17.
使用光动力学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TAP)研究组报告1和2证实在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有显著的典型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Ms)的患者中,使用静脉注射verteporfin(Visudyne;CIBA Vision Corp,Duluth,Ga)和光动力学治疗(PDT),其视力在统计学上有中度和重度的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7岁.2003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突然下降,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并在颞下方视网膜分支静脉处行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手术中情况不详,同时行全视网膜光凝.手术后在当地医院复查时发现右眼激光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处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以后逐渐形成新生血管膜.2003年9月患者出现右眼胀痛,伴头痛恶心,来我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30 cm,左眼视力0.6;眼压:右眼3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25.1 mm Hg.右眼前房角上方可见新生血管,瞳孔直径约6 mm,直接光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19.
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常见不良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风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3):277-27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所导致的视力丧失已成为欧美国家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AMD患者也在逐渐增加。在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为主要的病理改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为AMD合并CNV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全球已对25万AMD合并CNV患者进行了超过100万次的PDT治疗,经过5年的临床观察,证实其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不良事件发生,应引起临床眼科医师的重视,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禹海  陈蕾 《眼科新进展》2007,27(4):308-314
抑制视网膜或脉络膜新生血管是治疗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性疾病的关键。基因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们从动物模型、载体、治疗性靶基因的选择等方面对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