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使一般医务工作者尤其在农村工作的医务人员,进一步熟悉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方法,本文仅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文献及有关资料,作一概括性的介绍,以供参考。一简史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疾病。过去,本病曾叫做外耳氏病,或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苏联称为华西列夫-外耳氏病。1913年,日本稻田氏等在病人的血液中找到了病原体,当时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免疫过程较为复杂。传统的概念认为体液免疫在钩体病的抗感染机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Faine,Adler),但近年来亦有人指出,钩体病的免疫机理不能排除细胞免疫作用(姚楚铮)。现将钩体病的免疫机理及其他有关免疫问题简介如后。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自1915年日本从患者血液中分出本病病原体以来,迄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此病的存在和流行。本文对其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的进展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常见的流行病。它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虽早有专著报导,但仍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致病的钩体中,常见者为波蒙那型,犬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现于1886年,曾命名为外耳氏病。近二十多年来,钩体病已在许多国家中被发现。其分布遍及世界五大洲,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终年冻土地带均有这种病的踪迹。我国第一个确诊病例报告于1934年(广州)。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组疾病,它开始是以发热,出血现象,黄疸及肾功能损伤等“典型”症候而被认识的,但是经过医学界的多年来的研究,已对本病加深了了解,本病实际上包括许多不同临床表现的类型。过去我国对于本病一向认为是少见的疾病,但是经过我院热带病研究组两年多在广东、云南二省调查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来看,本病远非一种少见的疾病,使我们感觉到它是我国比较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之一,在某些地区每年都有严重的流行,造成人民健康上与经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是一种敏感而快速的血清学反应,是以抗元,抗体复合物与补体中的C_1、4、2、3、成分依次结合,形成抗元、抗体~C_1、4、2、3、复合物,再与具有免疫粘附受体的红细胞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本法目前已应用于乙型肝炎抗元的测定及细织配型,应用于钩体病的诊断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法参考检测乙型肝炎抗元和组织配型试验的原则,在具体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改进。 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实验室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中,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试验(简称显凝试验,即过去的凝集溶解试验)一直沿用至今。前者虽有属特异性,然而各项准备工作繁琐,不符合简便、快速原则;后者则具群(型)特异性,但需活抗原及暗视野显微镜等设备,一般基层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及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给人和家畜带来严重危害,在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证实了有钩体病的存在。本文对国内钩体病的发现,地理分布,流行特征,宿主动物及国内外诊断技术与疫苗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目的为我国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钩端螺旋体病在广州地区农村也是比较广泛流行的,它威胁着广大贫下中农健康。在毛主席和党中央对广大贫下中农健康的关怀下,各流行地区已开展了大量防治工作,对本病如能做到早期诊治就可大大降低死亡率。现将去年6~9月广州郊区收治的62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经病原学和血清学确诊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端病)的早期诊断长期以来,钩端病的早期实验诊断一直延用细菌培养(Inada,1916年;郭索夫1932年改进)和凝集溶解试验(Schlossberger,1953年),此法操作繁杂,设备要求高,诊断结果不及时。故该病的早、快、简、易、敏、准的新诊断方法急待解决。第四军医大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分为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型及胃肠型等多种类型。而各类的表现又轻重不一,不少医务人员对此规律性还不很熟悉,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教导,为了找出其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对154例患者(其中血培养阳性57例,凝溶试验阳性60例、临床诊断37例)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男23例,女4例.年龄11~61岁,平均年龄26.2岁。15~45岁25例(92.6%)。农民23例(85.2%),其他5例(18.5%)。临床表现列表如下:实验室检查,经度贫血10例(37%)。白细胞总数大于  相似文献   

16.
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的流行高峰一般在7~8月份,而海南岛几乎每年还在10~12月份发生第二个流行次峰。为弄清其原因,省、地、自治州和县组成工作组,于1977年10月22日~11月29日在近两年来曾发生过第二个流行次峰的白沙县进行了调查,虽然未遇到钩体病流行,但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动物宿主的调查,从而对海南岛10~12月份发生钩体病流行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充实了海南地区流行病学资料。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我国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拟根据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资料,综述如下: (一)病原学研究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根据1965年国际会议将其分为二类,第一类称“双曲钩体“,代表过去所称的腐生性钩体;第二类称“存疑钩体”,代表寄生性钩体,此类可引起动物及人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